新聞標題【民報】拼誰的經濟?拼什麼樣的經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拼誰的經濟?拼什麼樣的經濟?

 2015-12-24 10:15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日昨發表投資台灣七大政策,表示他有信心領導台灣經濟,目標超過韓國、新加坡等,讓台灣回到過去四小龍且領先他國。之前,他多次痛批民進黨只會拼政治、拼選舉,認為台灣需要的是拼經濟。朱立倫在許多競選場合,不斷喊話拼經濟,好像馬政府主政八年,經濟拼得還不夠,要由他接棒拼下去才行。拼經濟固然是好事,也是人民的願望,但經過將近八年的折騰,拼經濟三個字已變成人們眼裡的笑話。

每一個閣揆剛上台都說要拼經濟,結果台灣的經濟在馬執政任內被拚到負成長、高失業率、低薪資、高物價的窘境。馬政府拼經濟的承諾,通通變成芭樂票,從六三三、黃金十年,到現在什麼都不見,今年經濟成長連保一都難達成。朱立倫強調要拼經濟,意在突顯國民黨的經濟治理能力。但他得先告訴國人,馬英九主政將近八年台灣經濟何以沉淪至此?如果連經濟衰敗的病因都說不清楚,人民憑什麼相信朱立倫有能力拼經濟,而不是另外一個只想騙選票的金光黨?

拼經濟固然是好事,但拼誰的經濟?拼什麼樣的經濟?卻值得進一步探究。過去大家相信國民黨是拼經濟高手,台灣也曾贏得亞洲四小龍美譽。馬英九當年邀請蕭萬長當副手,給予「經濟發展總設計師」重任,宣稱他若當選台灣「馬上好」,整體經濟達成「六三三」(經濟每年成長六%、失業率三%、每人所得三萬美元)。蕭則倡議「兩岸共同市場」,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前提,鼓吹三通直航,簽訂經貿互惠協定,推動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馬政府執政近八年,兩岸簽訂二十餘項協議。但隨著產業大舉西進,資金、技術、人才大量移往中國。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超過五成,導致國內工作機會流失、薪資成長倒退,「紅色供應鏈」乘勢崛起。這是幫中國拼經濟,卻讓台灣陷入泥淖當中。

馬政府的親中政策鼓勵產業西進,台商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計入我國GDP,但台商稅繳中國、就業機會留中國,讓台灣空享假性繁榮,GDP成長果實卻為少數人壟斷,多數人只能分到剩菜殘羹,上班族實質所得倒退回十六年前,失業率居高不下,年輕人起薪只有22K,無法負擔高房價,影響結婚生子意願,造成少子女化危機。根據統計,從1997年起受雇人員報酬與企業盈餘佔GDP比重出現黃金交叉,企業盈餘佔GDP比重逐年上升,經濟大餅雖有成長,勞工所得愈趨微薄。企業經營者享受大多數經濟成長果實,卻未付出相對應成本。財團從產業創新條例、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值條例所獲得的減免稅額,每年高達一千億元以上,排擠社褔預算及對弱勢的照顧。政府幫財團拼經濟,讓庶民百姓不但無感,生活更難困。

盲目拼經濟,追求GDP數字好看,不僅未能照顧人民生活,卻常常給社會帶來無可彌補的傷害。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山林、環境、河川、空氣的破壞,可說禍延子孫,至今人民還在承受苦果。頂新打造兩岸食品王國,卻讓消費者食用黑心油;財團獨享經濟大餅,利用特權超貸炒房,老百姓反而遭高房價之殃。如此這般的經濟成長,意義何在?為誰拼經濟?拼什麼樣的經濟?國家領導人除了喊口號之外,更要嚴舉肅面對拼經濟的真正目的,是要提升多數人民的幸福,讓公義落實在人間,不是幫中國拼經濟,為財團拼經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