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歷史是被隱藏了50到70年,我們就像火中取柴,與時間賽跑搶著拍」,拍攝慰安婦主題電影《蘆葦之歌》的導演吳秀菁這麼說。面對慰安婦倖存者們逐漸凋零的現實,並響應即將到來的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婦女救援基金會將於本週舉辦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讓這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得以被看見,期許下個世代藉著歷史,正視性暴力的傷痛。
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從8月4日到8月6日,分別在台北光點及「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放映《二十二》、《道歉》、《蘆葦之歌》,以及另外2部探討當代戰爭性暴力的電影《戰爭與眼淚》、《無人知曉的維舍格勒》等影片,其中加拿大的《道歉》是台灣首映,除了電影放映之外,還有規劃導演映後座談,於8月5日舉行共2個場次。
「像在火中取柴」導演們與時間賽跑
3位慰安婦記錄片導演應邀出席開幕記者會,即將放映的《蘆葦之歌》記錄著在2011年至2012年間,6位台灣慰安婦阿嬤們的日常,導演吳秀菁哽咽著說,她其實非常希望能讓阿嬤們看看這個影展,然而在今年,片中的阿嬤都已經過世了。
談到拍攝工作與時間賽跑,導演吳秀菁非常感慨。圖/程士華攝
拍攝《道歉》一片跑遍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地,紀錄「慰安婦」倖存者的身影,述說3位不同國家的慰安婦倖存者,如何在晚年進行自我療癒的故事,導演熊邦琳說,拍攝過程中親近的看著阿嬤們,深深感受到這並不是歷史事件,而是真實存在於當今社會的事實。
《二十二》記錄著中國22位慰安婦倖存者的老年現況,導演郭柯則說,作為一個男性,他所拍攝的角度其實帶有距離,可能與女性導演的互動方式會很不一樣。
慰安婦的轉型正義:不能因為沒有勇氣,就不願正視
作為國際慰安婦日系列活動的「2017台韓國際青少年大會」,已遴選15位台灣學生,將在8月17號出發前往韓國進行為期3天的參訪交流,參觀大邱HEEUM「慰安婦」歷史館、拜訪韓國「慰安婦」倖存者李容洙奶奶,並與韓國高中生一同參與記錄片放映交流。
參與此次行程的高中生陸易聖說,這是一個轉型正義的問題,他認為,轉型正義被很多人誤解,認為是一種挑起對立的「政治議題」,然而更重要的是其中正視與面對的過程。
陸易聖說,這個過程中會面對許多傷痛、許多不同意見跟對立,但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就是要讓大家有勇氣去正視發生過的事情。
參訪交流團的學生陸易聖說,推動轉型正義要有勇氣面對過去的傷痛。圖/程士華攝
陸易聖認為,很多人不願意接受轉型正義,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轉型正義真正的精神要先面對、誠實,才有和解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談道歉或和解,卻始終沒有拿出真心面對,那是不對的。
陸易聖說,在轉型正義的討論中,比較少看到性別的議題,但很多年輕人應該一起來面對慰安婦這個議題,因為很多的性暴力事件,依然還在世界上發生,對人權、對女性的身體根本不尊重,必須持續關注,才是邁向未來的基石,即使很難受,難以面對,很傷痛,牽涉到一些對立,但這都不是理由。
他強調,當我們站在歷史傷痛的對面,怎麼可以說是因為我們沒有勇氣,我們不願意誠實,就不去面對?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倡議慰安婦轉型正義。圖/程士華攝
「一人一心」倡議行動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館長康淑華表示,去年底在迪化街剛成立的「阿嬤家」作為影片放映場地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的人權教育博物館,,以「記憶歷史,超越創傷,激發前行力量」作為目標與宗旨,適逢成立後的第一個國際慰安婦紀念日(8月14日),除了影展活動之外,從8月4日至8月27日期間,亦有許多紀念活動。
「阿嬤家」在展期,將在館內展出近1000張開館迄今民眾所創作的「一人一心」小卡,每一張卡片,都傳達出對日本政府的期待以及給「慰安婦」阿嬤們的祝福,「阿嬤家」同時推出與韓國大邱HEEUM「慰安婦」歷史館所合作的814紀念商品,邀請大家一起以行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