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芬芬就一再叮嚀我說,今天要到我退休以前服務的長老會醫院,外科門診中心(Presbyterian Hospital, Same Day Surgery Center)去吃火雞大餐。說起吃大餐,每年有半年住在洛杉磯,又有一群酒肉朋友的我們,當然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不過芬芬總在這個日子,特別高興。因為這已是我們十多年,如果沒有外出,就沒錯過一次的感恩節火雞大餐了。至於這個每年一次在外科門診中心舉行的這個午餐在我倆的人生中,是有一個故事的。
感恩節吃火雞的歷史典故
說起火雞,有時我們在感恩節時刻,剛好在洛杉磯過,我總是邀幾位朋友,說要請他們一起來吃火雞大餐。每次洛杉磯的台灣友人聽我這個提議,都是同樣一個反應,先是一聲大笑,然後就是說:「火雞?為什麼要吃這麼無滋無味的東西?」結果,我們總是變成了北平烤鴨或龍蝦大餐了。既然他們一點都不感恩,不喜歡我的火雞,我也就不作東了;都是在付帳的時候,讓他們搶著去付錢當主人。
在我住了三十多年的美國東南部,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感恩節的火雞大餐是每年一次,家庭或朋友,大家相聚、團圓,享受天倫、友情的大節日。北卡州西有大煙山脈(Smoky Mountain)的秋楓滿野,東有大西洋海岸的藍天碧水,中間的平原則是叢花綠野,城市小鎮,點綴其間。這片土地,既是阿帕拉契印地安人(Appalachian Indian)過去遊蕩奔馳之地,也是早年歐洲移民至此、安身立命的新天地,美國的感恩節就是懷念感恩當年印地安人送火雞給移民免得挨餓過冬的故事。
同樣地,對我們這些在1960-70年代,不能忍受台灣獨裁統治、特權橫行,到美國追尋自由公義的一群台灣人,這塊土地,這群人民,也慷慨地伸出雙手,讓我們在這土地上,只需要根據每人的努力、智慧、能力,都能同樣平等地來孕育我們的子女,成家創業,發揮所長;在各界領域,與人平行平坐,直到安養晚年。我們也從此落地生根,把這裡當做第二故鄉。因此感恩節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值得感恩、慶祝的一個節日。
不過,對於三十年前剛從台灣,經過費城四年,再到北卡的我們,在感恩節吃火雞,確實不是很容易接受的選擇。在台灣,火雞並不算是美味的食物。既然大家相聚熱鬧,當然要吃得痛快。那時我們一群台灣來的同鄉們,即使有感恩節聚會,也都是吃中餐。不過,後來因為工作環境之故,我每年在醫院裡看到各部門的護士們,都快快樂樂舉辦火雞大餐,我也都應邀參加,覺得很有意思,對火雞也喜歡起來,而且是牠代表的意義。
回家來,告訴芬芬,是不是哪一年我們也在家弄個火雞大餐?免得三個女兒在學校被同學問起時,說感恩節她們的台灣媽媽給她們吃的是滷雞腿,會不會讓她們難堪?芬芬總是說,一隻平常九到十二磅的大火雞,吃起來無滋無味,要吃幾天?又誰肯天天吃火雞?孝順的女兒們,當然也都投了媽媽的票。
不過我在醫院看多了,嚮往入境隨俗,火雞吃多了,確實別有一番風味。如果配上cranberry jelly(蔓越莓果凍)更好吃,尤其每次看到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那溫馨感人的火雞盛宴,更讓我每年都跟芬芬提議,但都不了了之,火雞從來沒上過我們的餐桌。
直到十幾年前,有一天我在醫院值勤,有人來問我要不要訂購感恩節火雞?說是一位護士在家自己料理的。她把火雞先浸泡在家傳祕方香料中,然後以低溫慢炸,根據吃過的幾位護士描述,說真是人間美味,不但酥潤爽口,還油而不膩,入口即化…我聽得口水暗流,熱血洶湧,決心不顧家中反對,就讓一隻火雞緣定終身,寫了支票,訂了一隻慢炸火雞。想想,到時候帶回家,即使芬芬反對,也木已成舟,就這麼一次吧。
感恩節一段溫馨的感恩故事
在感恩節的前一個星期四,醫院裡的幾個部門,都有護士們在舉辦火雞午餐。據說我們麻醉科那年要送各部門一隻大火雞。那一天,我剛好輪到在外科門診中心值班。中午未到,沒事的護士們就非常興奮地,忙著把一大堆各人從家裡帶來的沙拉、菜餚、甜點,一盤盤擺在一條美麗的長白桌上,中間還留了一個地方,是要給火雞的位置。沒想到,大家癡癡等到下午一點鐘了,還不見火雞。我打電話到麻醉科秘書室問,才知道大家聽錯了,要送的火雞只是要給大開刀房的。消息傳來,護士們個個面面相覷。這沒有火雞的午餐,怎麼感恩下去?
幸虧這一天,也是我預訂的炸火雞交貨的一天。我自忖,既然把火雞拿回去,一定會讓芬芬埋怨一番,想想不如學學印地安人,把火雞獻給她們,才是解人之危,物盡其用。果然,當我的炸火雞姍姍來遲,坐上大位的時候,我周圍的護士們一陣歡呼,熊抱、香吻,四方擁至,讓我頓時神昏顛倒,不知民國是幾年。
就這樣,既免了帶一隻棘手的炸火雞回家,讓人嘀咕,不如讓一群感恩莫及的護士們高興。所以就在那一天,我真正體會到了施捨助人的喜樂。
這十幾年來,這已經成了長老會醫院外科門診中心的感恩節傳統。每年感恩節午餐的兩隻大火雞就是我必送的禮物。
很高興的是,芬芬也從那次的巧合,感受到了感恩節的溫馨。每年此時,我們總是期待那時刻的到來。值得一提的,領頭主辦的黑人護士,Delores總不會忘記把切下火雞肉後的一套火雞骨,貼心地包在一個手提袋裡,等著我們餐後帶回家。因為她知道,芬芬喜歡把這些火雞骨及碎火雞肉加上白菜,慢慢熬煮,在冷冷的十一月裡,我們可以吃兩晚又溫暖又好吃的火雞骨白菜濃湯。對我與芬芬來說,這是感恩節大餐中,最喜愛的珍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