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串聯國際力量為台發聲/林飛帆人生的不懈追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串聯國際力量為台發聲/林飛帆人生的不懈追尋

 2017-01-31 22:30
318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之一的林飛帆。圖片取自子/Wikimedia Commons/Flickr/Artemas Liu
318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之一的林飛帆。圖片取自子/Wikimedia Commons/Flickr/Artemas Liu

太陽花運動過後近3年來,林飛帆仍然有數千位社群媒體追隨者,他卻沒有打算參選,而是選擇一條遠離公眾焦點之路。服完兵役之後,他目前專注於台大政研所碩士論文完成的最後階段,如果順利的話,林飛帆將在8-9月間,前往英、美國家留學;過去近3年來是他思索未來人生定位的沉殿時刻。

林飛帆1月24日接受《關鍵評論網國際版》(International the News Lens)專訪時表示,退居幕後的他,從關注台灣事務,逐步轉向與亞洲同樣主張「左傾」、「獨立」的國際人士聯結。離開社會焦點的他,較專注於國際關係營造,他認為這對台灣的未來發展,至關重大。

對於倡導台灣獨立者而言,這是個台灣史上有趣也是個關鍵時刻。特別是川蔡12月2日通話事件過後,川普(Donald J. Trump)挑戰美國既定的「一中政策」,讓台灣重返國際關注焦點。2週過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rack Obama),也公開發表美中台三方關係談話,歐巴馬指出,台灣只要能持續維持一定程度自治權(some degree of autonomy),就不會尋求獨立。歐巴馬的觀點似乎暗示了,台灣宣佈獨立將增加中共對臺動武風險。

台灣重新檢視中國契機

為一名台灣獨立倡導者,林飛帆當然知道追求獨立同時,必須考慮避免軍事衝突。他承認宣佈獨立會帶來許多衝突麻煩;不過,一些區域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有責任維持台海局勢和平。另一方面,他也承認,台灣地位的確受到國際超強力量所左右,他說:「台灣命運(譯註:某種程度上)並非掌握在台灣人民手中;而是國際超強怎麼看待台灣。」

除了軍事威脅,北京可能透過「以商逼政」手段,打擊台灣經濟;目前台灣的出口貿易總值,40%銷往中國、香港以及澳門;過去20多年來,許多台商都有在中國投資;經濟手段,因此成了「中國制台」最有效的殺手鐗之一。對於這類習見觀點,林飛帆插話表達「不能認同」觀點。他說,川蔡通話是美國圈內人士精心策劃的安排,藉以刺痛中國。事實上,台灣也有能力進行類似的許多(反制)動作。他還說,中國對台唯一手段,就是「暴力威脅」;不論是「經濟」或「政治」威脅。

中共經年累月意圖斬斷台灣外交空間,2016年12月間,西非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São Tomé and Príncipe)與台灣斷交,讓台灣的邦交國由22降為21個;另外,非邦交國的奈及利亞,也在1月間因北京與奈國達成4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從而導致設在首都阿布加(Abuja)的台灣辦事處,被迫關閉。事實上,過去1年來,北京無所不用其極,意圖稀釋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例如不讓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以及國際刑警組織等民間性質的國際活動。

近來一些北京擠壓台灣外交空間手段,對林飛帆而言,並沒有發揮拉警報作用。他表示,台灣人早已習慣北京層出不窮打壓;不論軍事、政治或經濟層面。僅管,一些國家跟台灣切斷經濟關係,會帶來許多麻煩;他卻不認為,許多國家會遵照中共的主觀意願行事。台灣的出路,就是跟國際公民社會,建立更堅實的交流關係。他說:「我並不擔心來自北京的外交打壓;對台灣而言,這反倒成了重新思索中臺關係的契機。」

亞洲進步力量聯盟

從一項觀察出發,林傾向於認為美國這個「關鍵力量」(decisive power),一旦美與台灣外交關係正常化,其它國家就會效法跟進。林飛帆「肯定」表示,美國一旦改變對台灣態度(譯註:如認為台灣並不屬於中國),許多美國盟邦也會跟著轉向。當然,短期內不會立即改變;一旦美國修改一中政策,隨之而來的日本、南韓,以及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國,態度上可能會跟著改變。

馬來西亞前駐外大使丹尼斯·伊格納修斯(Dennis Ignatius),2016年11月間發表一篇專文,名為「紅色東方」( The East is Red)內容指出,東協國家(ASEAN)過度依賴中國經貿投資,以及貪腐政治人物的通敵行為,導致東協在中國霸權之下,完全脆弱不堪。這名前外交官並指出,約50年後,「東方紅」(文革時期中國國歌)不再只是一首古老首歌,而是東南亞「身陷不安」的政經事實。

林表示,在北京擴張區域影響力的背景下,亞洲民眾面臨2條完全不同的選擇道路,其一,踵繼台灣的民主發展進程;其二,跟隨中國集權腳步。在區域共同危機意識之下,台灣人更有機會,串聯亞洲的左翼民主化力量;他還說,他個人就將台灣發展角色,置放於這項脈絡,透過區域內的人民合作,來共同對抗專制、保守政權勢力在亞洲的擴張。

為了達成這項目標,林飛帆跟亞洲年輕運動人士,共同成立「亞洲年輕人民主網絡」(Network of Young Democratic Asians)。這個組織,先前在日本交換意見,也增進日本學生對台灣深一層認識。過去,日本學生對於台灣、中國關係,並不瞭解;經過這項交流,日本年輕一代對台灣國內的獨立、左翼運動認識,大幅改觀。

自許當社運界好領袖?

關於台灣政治走向,林飛帆自有其個人一套觀點。他認為民進黨政權,習慣於拋棄進步政策,以換取政權穩定。至於國民黨,林認為KMT如果無法檢討現行的親中政策,並整頓內部凝聚共識,就無法重新執政。

對於外界習慣用學生領袖來看待他,林飛帆顯得不自在;他認為自己即將出國唸書,學生身份究竟能繼續多久?不無疑問;另一方面,如稱他為台灣獨立運動領袖(Taiwan’s pro-independence leader),又如何呢?林笑著回答《關鍵評論網》記者奉送的名號,說道:這個名號是個榮譽,卻也是個麻煩。林認為「領袖」這個詞,在台灣顯得怪異。僅管他謙遜自許,卻看得出他對未來懷抱強大雄心,不願意只靠過去在太陽花學運,捲動的50萬人上街頭能量,將之轉化為政治資源,選個立委職位成就個人。

林飛帆並不排除未來從政的可能性;不過,現階段他自認為最欠缺的是「國際視野」,如何透過國際政治觀點來處理台灣問題。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讓運動參與者,有機會在「選舉政治」領域外另闢戰場;社運是他最想從事的志業。他還說,到國外讀書,參與(有關亞太地區的)國際政治運動,會讓他對國際媒體如何看待台灣問題,擁有更清醒的頭腦與方向。

對於如何當個好的領導人?林飛帆有其個人見解。他說,領導人並非總是符合人民期待。領導人必須在個人雄心目標,與民眾期待之間取得平衡;如能處置得宜,就是林飛帆眼中好的領導人;這也是他對未來生命方向的期許。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