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泰源起義所彰顯的台灣魂:兄弟捧場,為著台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泰源起義所彰顯的台灣魂:兄弟捧場,為著台灣!

【紀念泰源起義50週年徵文比賽高中組第一名】

 2020-06-02 09:48
許多前輩為了台灣獨立奉獻一生,甚至散盡家財、付出生命與親情等代價,走到今日,台灣人民可以用公投也能用選票選擇自己的總統,然而我不知道,距離台灣獨立這個目標還有多遠、還需要走多久?圖/張家銘
許多前輩為了台灣獨立奉獻一生,甚至散盡家財、付出生命與親情等代價,走到今日,台灣人民可以用公投也能用選票選擇自己的總統,然而我不知道,距離台灣獨立這個目標還有多遠、還需要走多久?圖/張家銘

「兄弟捧場」是我看電影《我在死牢的日子》裡學會的一句黑話,意指在監獄裡起哄、搖房。泰源監獄革命發生在 1970 年 2 月,以時間來看,距離我的生命實在非常遙遠,但我的家庭教育相當注重台灣意識,在我進入幼稚園以前,家人都刻意和我講台語、分享一些簡單的台灣史,讓我再進入學校教育之後,不會忘記我自己是誰。

然而,「泰源監獄革命」真正出現在我生命中,是五、六年前在堂哥的書櫃上看到,是白色恐怖受難者林樹枝的著作,原本是被書名中的「監獄」、「革命」兩個強烈的詞吸引,翻閱之後才開始有近一步的認識,也參加過幾次相關的講座,我對泰源監獄革命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政治犯因著自己對台灣的愛,發起一次捧場,嘗試突破威權框架對台灣人民的禁錮。

我認為,今日台灣的種種,可能都要自 1945 年談起,在我閱讀過的書籍與家人、長輩的口述,當年日本戰敗向盟軍投降,一些台灣人甚至歡天喜地地掛起一面陌生的車輪旗,迎接他們幻想中的祖國王師,未料之後卻深陷在比日本時代更壓抑、悲慘的日子,也因此錯過二戰後的殖民地自決潮,導致台灣至今身份未明,台灣民族意識難以建立。

民族意識就像是火苗或種子,在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初期,各種惡行讓台灣人漸漸意識到「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差異,當火苗逐漸越燒越旺時,種子準備發芽時,爆發了二二八抗暴,最後台灣民族一整個世代意見領袖、政治菁英遭到有系統地屠殺,接著國民黨在中國內戰中兵敗如山倒,1949 年宣布戒嚴,之後一連串的黨國教育與思想壓迫,就是希望將「台灣人」認同的澆滅、連根拔起。

在蔣家統治下的台灣,儼然是一座監獄,囚禁著台灣人不得追求自我認同與政治權力,在台灣這座大監獄裡,又蓋了許多監獄、軍事看守所,來加強禁錮一些台灣意識較高的菁英份子,泰源監獄正是台灣這座大監獄裡的一座小監獄。黨國體制的社會裡,被控制著的媒體輿論在從事思想洗腦,學校教育也在洗腦,軍隊與監獄更是如此,然而「泰源監獄革命」卻是在這樣最最艱困的環境下,努力突破重圍,希望打開台灣民族身上背負著的枷鎖。

從學校到軍隊都是思想洗腦的染缸,軍中提倡「黃埔精神」,黃埔軍校即是過去國民黨軍軍校,軍隊常被視為黨國溫床,這一次台灣人革命的火苗卻在黨國溫床中燃起,在泰源監獄革命起事的鄭金河、陳良、詹天增、江炳興、和鄭正成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同是出身軍旅甚至是官校生,有人是為追求台灣獨立而從軍,也有人的民族意識是在軍中遭受壓迫而萌芽,分別因為蘇東啟案和台灣獨立聯盟案,六人先後成為政治犯。

自 1947 年以降,二二八遭到血腥鎮壓,台灣人民無力再以武裝對抗國民黨政府,然而在十幾年後的 1960 年代,這六位義士為追求台灣獨立身陷囹圄,各自背負十多年的刑期,服刑多年追求台灣獨立的意志卻未曾動搖,就在快要刑滿的時刻,規劃了驚天動地的一場武裝起義......

如果以功利為考量,六位義士當時不過三十歲左右,又是服相對自由的外役監,刑期服完也不過三十五歲,沒有必要用命押注這場勝算極微甚至死路一條的戰役,但為了發出台灣獨立的吼聲,在經過幾年較縝密的規劃後,終於將革命付諸行動,希望能夠佔領電台、向同胞甚至國際散播台灣獨立的聲音,未料行刺失利敗走,最後在軍警大規模的搜索下,遭到逮捕。

我對泰源監獄革命和四二四刺蔣事件深感敬佩,四二四刺蔣事件是黃晴美、黃文雄和鄭自才三位旅美菁英,希望行刺蔣經國來讓國際看見台灣人民追求獨立的決心,更藉此擾亂國民黨的接班程序,這三位義士若不投入台灣獨立運動,憑藉他們的學識必然能取得更高的社經地位與生活品質,甚至是投靠國民黨政權來取得更大的利益與權力,我在《刺蔣:鄭自才回憶錄》書中讀到一段,鄭自才和黃文雄當時已經預設了行動結果,不管行刺是否成功,他們絕對無法脫身,甚至難逃一死,如果行刺成功必然會被逮補,甚至無論成敗與否都可能在當場就被警察擊斃,這也是泰源監獄革命六位義士展現的氣節。

泰源監獄革命的六位義士出身軍旅甚至是軍官,在國民黨統治之下,如果捨棄民族意識去為虎作倀、認賊作父,從軍的待遇穩定,成家、安家不成問題,也可享有諸多的福利,甚至近年還有許多官官將將走上街頭反對年金改革,希望維持他們那特權、極度不公平的退休金。但這六位義士選擇投身台灣獨立運動,從優渥的軍旅生活淪為階下囚,既使身陷囹圄,追求獨立的意志卻未有一絲減退,為了發出台灣獨立的聲音而戮力一搏。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當時也被關押在泰源監獄,他在受訪時即曾提到,六位義士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起義的計畫甚至沒有規劃任何退路與活命的機會。

過去有許多人批評台灣人的民族性是貪財、怕死,但為何那些堅定追求台灣獨立運動的前輩,可以放棄個人前途去追求台灣獨立建國的志業,甚至執行這樣必死的行動,我覺得,在殖民體制之下,獨裁政權會盡可能地鼓勵人民追求財富與私利,避免人民思考政治權力與「公義」的問題,甚至要扭曲台灣人的民族認同,也以武力恫嚇人民不能有反對的聲音,試圖將台灣人塑造成「貪財」、「怕死」的性格,以利他們的統治,然而,像泰源義士這樣勇敢赴死的情操,甚至受到極不人道的刑求,仍不肯乖乖招供,保全了許多難友的性命,這才是真正純潔、未經殖民體制玷污的台灣精神!

許多前輩為了台灣獨立奉獻一生,甚至散盡家財、付出生命與親情等代價,走到今日,台灣人民可以用公投也能用選票選擇自己的總統,然而我不知道,距離台灣獨立這個目標還有多遠、還需要走多久,義士鄭金河就義前留下了這句話:「台灣如果沒有獨立,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我也這樣提醒著自己,獨立建國是一條漫漫長路,每個世代都該把台灣獨立視作自己的責任,就像原住民族有揹子射日的故事,過去有二二八抗暴、泰源監獄革命、美麗島事件、鄭南榕自焚,台灣獨立的路才走到今天,我也希望能帶著前輩們的智慧與勇氣,和同輩一起在不同的位置上努力,終有一日兩千萬粒的番薯仔子,能夠自信驕傲地喊出母親的名!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