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尋找老台灣】吳郭魚的故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尋找老台灣】吳郭魚的故事

 2022-02-27 09:30
台灣水產實驗所不斷改良吳郭魚,讓牠的養殖從淡水變成海水,土味消除了,價格也上漲了,如今稱為台灣鯛或潮鯛,身價翻了好幾倍,讓世界見識到台灣水產養殖的科技實力。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台灣水產實驗所不斷改良吳郭魚,讓牠的養殖從淡水變成海水,土味消除了,價格也上漲了,如今稱為台灣鯛或潮鯛,身價翻了好幾倍,讓世界見識到台灣水產養殖的科技實力。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年節前,一位喜歡釣魚的朋友送來一尾吳郭魚,我一向不喜歡吳郭魚的土腥味,朋友見我搖手,就搶著說:「這是海吳郭,潮鯛沒有土腥味」,經他一說明,我才收下來,一吃之下果然美味。

台灣的吳郭魚,有一段故事,現在吳郭魚經過幾十年養殖改良,吳郭已經不叫吳郭,而是「台灣鯛」,台灣鯛目前是出口大宗,深獲美國和日本人喜歡,而且可以充作生魚片食用,擺脫過去廉價魚的封號。

吳郭魚真正學名是慈鯛科,種類有一百多種,如果我們稱呼這個人是刁民,意思就是不好款待的人,就會用「台灣鯛」來形容,因為此雕與刁民的發音相同。

1946年,高雄旗津有兩位討海人,一位叫吳振輝,另一位叫郭振彰,他們的漁船剛好停在新加坡,兩人第一次見識到吳郭魚,心裡想,戰後台灣人生活很窮,如果大量養殖這種魚,應該對民生有幫助,當年,新加坡稱呼吳郭魚是羅非魚,也有來自非洲莫三比克的魚種,吳郭兩位引進的是莫三比克魚,台灣民間稱為「南洋鯽仔」,香港叫非洲鯽,意思是原生在非洲尼羅河的魚,後來稱為吳郭魚,是感念這兩位老兄,用他們兩人的姓合起來,才叫吳郭魚。

吳郭兩位老兄用夾帶方法,通過新加坡海關,經過一段航程後,三十幾尾幼魚,回到高雄旗津只剩十三尾,其中有五隻公的八隻母的,從此開啟養殖吳郭魚的事業。

早期養殖的吳郭魚體型小,生命力旺盛,很多農戶就把它放養在田裡面,收割稻田後順便抓魚進補,所以,對戰後貧困的台灣底層人民,雖然吃不起高價魚,至少還有魚吃,被放養在田溝的吳郭魚,吃土也吃各種肥料,當然身體有土味,過去田裡的三角魚,幾乎都被外來的吳郭魚取代,但是,吳郭魚體型小,自然無法進入大餐廳,價格很低,所以變成庶民家裡的菜餚。

1968年,台灣水產實驗所,把非洲莫三比克吳郭魚和埃及尼羅河吳郭魚交配,生產出體型較大的福壽魚,這個時候,就無法在水田裡放養了,開始進入魚塭世界,吳郭魚體型更大,購買者也比較多了,但是,魚塭裡還是有土味,其實,去土味很簡單,只要放進魚池裡飢餓兩天,讓魚吐出砂土,土味就會消失,有些廚師喜歡以豆腐乳加辣椒清蒸,可以去除土味,也非常美味,用醬油紅燒吳郭魚,是台灣家庭一道家常菜。

台灣水產實驗所不放棄改良工作,吳郭魚也開始從淡水變成海水,土味消除了,價格也上漲了,如今稱為台灣鯛或潮鯛,身價翻了好幾倍,讓世界見識到台灣水產養殖的科技實力。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