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政府組織《異議雜誌》(Dissent Magazine),秋季號發表一篇談論台灣民主文章,名為「美國左派忽略的島嶼」(The Island the Left Neglected),內容指出,台灣是個小型、和平與進步的亞洲島國,面積大概跟美國東部的馬里蘭州一樣大。一直到全球冷戰尾聲之際,台灣仍是個軍事獨裁統治國家(1987年才解除戒嚴);如今則蛻變為一個健全民主國度,僅管飽受中國惡鄰一再挑釁打壓,台灣人卻珍惜流血犧牲所獲致的公平、言論出版自由,以及公民社會活力。
台灣立法委員總數113席,其中女性席次有43席,佔總比率38%強。台灣女性國會議員比率,幾乎高出美國國會兩倍之多。其二、台灣有類似加拿大的單一健康照護體系,效率良好;且健保支出,只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6.2%。其三、保障原住民族官方語言地位的法案,也在2017年5月完成立法。其四、同樣在去年5月間,同婚合法與否的釋憲案,得到過半大法官的同意支持。其五、台灣致力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廢核同時,也將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實現20%綠能目標。
現年62歲,首位台灣女性總統蔡英文,並非憑藉親屬裙帶關係,踏進政壇。原本她是一位國際法學者,1990年代首度以國際經貿談判者身份,進入政府公共服務部門;其後,她逐漸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場域,嶄露頭角,歷任內閣成員、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民進黨黨主席。2016年1月間,她在3方群雄競逐之下,獨自囊括56.1%總統大選選票;更精確來說,應該是蔡所代表的泛綠聯盟(即支持民主,以及台灣自決陣營),讓蔡的得票率一支獨秀,取得壓倒性勝利。同時間,民進黨所代表的民主改革勢力,亦首度得到國會過半席次。
《異議雜誌》直言,這個國家是真實存在的,她的名字就叫「台灣」。許多美國人之所以對台灣不熟悉,原因是她在國際舞台遭到中國「孤立」所致,連帶地台灣也遭聯合國排除在外,無法參加聯合國轄屬,10多個跨政府國際組織。近2年來台灣的邦交國由20個降為17個,而且大多數是微型國家。
台灣前途不必悲觀
憑藉吹噓自己為全球最大型軍力崛起國,以及擴張主義的膨風姿態,中國宣稱台灣是個叛離省份,待適當時機必將予以收復統併。既然視台灣為中國領土,中國就毫不隱藏其鴨霸本色,對於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百般阻撓,恣意窮追猛打。北京的零合競局明明白白;只要跟中國交往就給糖吃;友台親台就用棍棒加以侍候。
針對《異議雜誌》文章,指陳台灣長期遭到美國左派忽視的不公情況,台灣外籍學者邁克爾.特登(Michael Turton),亦在《美國公民為台灣》(American Citizens forTaiwan)網站發文指出,美國左派對台灣問題瞭解不夠,往往採取習見觀點,視台灣為中國一部份,並認為連美國也承認此一事實。此一見解顯然偏頗,也禁不起檢驗。事實上,依照國際法以及美國政策,「 台灣地位歸屬仍未確定」(譯註:換言之,台灣不附屬任何國家,台灣前途未來須由全體台灣人自行決定。)
過去,美國政界傾向認為,只要談起「台灣問題」,總認為那是右翼或共和黨才會關心的議題。如今情勢,顯然改觀了,美國國會的「台灣聯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陣營,目前已有137位兩黨成員加入,成了美國國會內部,議題導向的第二大結盟團體。回顧國會過往歷史,也可發現並非民主黨國會議員一概不關心台灣,早在1970-1980年代,民主黨國會議員,包括克萊博恩·佩爾(Claiborne Pell)、斯蒂芬·索拉爾斯(Stephen Solarz),以及泰德·甘迺迪(Ted Kennedy)等人,皆對威權統治時期的台灣國民黨政權,多次發表譴責言論,且在國會留下檔案紀錄。
30多年來台灣的民主活力演進歷程,以及追求普世價值努力,如今已讓傳統上較不關心台灣處境的美國民主黨人士,亟思有必要填補此一疏漏。外籍學者特登指出,美國關心台灣問題,事實上就是關心所有美國人的總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