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設置「海洋日」之目的,主要是希望世界各國,都能藉此機會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體會海洋自身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同時也審視全球性污染和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所帶給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的不利影響,一起來保護唯一的海洋。
今年活動主題為「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Our Oceans, Our Future),強調健康的海洋與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守護海洋就是守護我們的未來。國內相關機構每年均循例舉辦各項應景活動(如路跑、淨灘、嘉年華活動等等),然而更重要的是日常該如何來鼓勵民眾多親近海洋、了解海洋,以及維護台灣海岸及海域的潔淨。
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卻遭到人類活動及行為污染的嚴重破壞。儘管保育團體一再呼籲世人重視海洋被污染的事實,並提出人類未來可能面臨無魚可捕的警語,但是在龐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非法漁業活動(每年不法所得高達235億美元)、休閒旅遊(製造大量垃圾)、過度捕撈(已超出可永續捕撈量的2.5倍)、污染海洋等等有增無減,海洋資源與環境持續惡化。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約有1億5000萬噸,若再不減量,到2050年海裡的塑膠垃圾會比魚類還多。
台灣沿岸海域長期受到人為汙染,海洋垃圾亦不遑多讓。在海岸邊經常看到浮球、竹竿、廢漁網、廢寶麗龍、寶特瓶、廢塑膠碎片、鋁箔包等大中小型垃圾。為有效降低海洋污染及廢棄垃圾量,我國政府應加強海洋保育教育宣導並積極推動:設立海洋保護區並實施有效管理,訂定海洋塑膠垃圾污染管制標準,實施淨灘淨海活動,獎勵回收循環再利用等措施。更重要的是,民眾應該從日常生活減少廢棄物製造量,並做好資源分類回收,嚴禁將海洋當大型垃圾場,才能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的海岸以及健康潔淨的海洋。
鑑於台灣對於海洋環境保護成果不盡理想,為提高民眾保護海洋的誘因,政府除了從源頭提供獎勵誘因外,亦應積極推動海洋生態補償機制,透過對損害海洋資源環境的行爲人收費或徵稅,提高其污染成本,進而達到減少污染及保護資源的目的;相對的對於願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爲人或機構,則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早日讓福爾摩沙再現!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