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那一年的這一天】1980.2.1北迴線全線通車 幹掉公路的台鐵黃金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那一年的這一天】1980.2.1北迴線全線通車 幹掉公路的台鐵黃金線

當年,宜蘭、花蓮地方仕紳掀起捐地建路熱潮,捐出大筆私人土地促成

2017-02-01 07:12
北迴線親切的列車長。圖/楊惠君攝
北迴線親切的列車長。圖/楊惠君攝

十大建設之一的北迴鐵路,由蘇澳到花蓮,補上了東部鐵路運輸最後一段,1980年2月1日全線通車,今天,是它運行第37個年頭。這段施工6 年、投資73億元,原本只想解決東部地區聯外交通問題的鐵路幹線,意外成了台鐵最賺錢的一條「黃金線」。

北迴線的開通,與其說是政府德政,其實更蘊藏了台灣人自力救濟的精神與利他共好的善念。

1973年娜拉颱風侵襲東部,造成交通嚴重受創,如何拓展東部過於封閉的交通網絡聲浪四起。政府在評比拓寛公路及興建鐵路的成本及效益後,決定興建北迴線鐵路。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於行政院院會中報告後,由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裁示興建,並列入「十大建設」當中。

宜花仕紳捐地熱潮

但興建背後更感人的是,當年,宜蘭、花蓮地方仕紳掀起捐地建路熱潮,就為了促成這條東部居民引領期盼的大眾運輸要脈。

在北迴線興建之前,花蓮至台東的台東線一直都是獨立營運,未能與西部幹線相互連結。北迴線完成後,上可接宜蘭線、下可連台東縣,東部幹線開始營運,終能與西部幹線連接,讓東、西部交通打通。

早年,若要從台北到花蓮,得搭清晨6點的公路局班車,由台北經台九線、北宜公路、蘇花公路到花蓮。或是從台北搭宜蘭線火車到蘇澳站,再轉公路局公車到花蓮。200公里的路程,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台北出發時看日出、到了花蓮已下午5點可看日落。

北迴線通車後,台北、花蓮只要4小時。2007年 5 月引進太魯閣號傾斜式列車後,更將行車時間縮短至2小時。

出人意表的是,這段路線原本被評估是賠錢路段,但自1979年完工、1980年全線通車後,無論客貨運業績都蒸蒸日上。尤其宜蘭到花蓮段的運輸,不僅承載旅客,還扛起全台一半以上的貨車列次,成為台鐵貨車最密集、也最賺錢的路段,更是全台唯一運量大於平行公路(蘇花公路)的鐵道路線,是「極少數鐵路做掉公路的案例」。

 

貼著太平洋而行的北迴線(上圖);此段有「特產」的重聯柴電通行(下圖)。圖/楊惠君攝

隧道、秘境多 鐵道迷嚮往

除了扮演重要的交通樞紐角色,北迴線在鐵道迷心中也有特別的地位。該線全長達31,029公尺,沿線有大、小橋樑共91座,隧道16座。特別是蘇澳以下,緊貼著東部山海之間而行,景色優美,隧道多、祕境多,還能在此見到「重聯柴電」。

沿線最富盛名的包括,武塔至漢本間的「新觀音隧道」總長10,307公尺,是全台灣最長的鐵路隧道。而僅離太平洋200公尺的漢本車站,因電影《練習曲》男主角與一名立陶宛女孩在此地相遇,隨電影熱賣,讓該站聲名大噪;而無人的武塔站,在北迴線雙軌電氣化完工前,是各級列車停靠、交會或待避的重要車站;南澳鄉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為了送老師出征、遭暴風雨跌入溪中殉難的民間傳說發生地「莎韻之鐘」,也在該站附近,亦是鐵道迷熱門朝聖地。

一般鐵路的運能,能達到7成已近極限,北迴線的運能卻高達8、9成,擁擠不堪。路線容量也很飽和。1993年開始進行雙線電化工程,從此「單線無電桿時代」的北迴鐵路,告一段落。

即使如此,每逢連假,北迴線台北、花蓮車票仍一票難求,屢遭詬病。儘管台鐵添購太魯閣號與普悠瑪號欲紓緩購票不易的問題,但鐵路整體運能已近極限,假日買不到票的問題仍舊難解。2002年5月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中增列了興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方案,但其因環境影響評估問題與爭議暫遭擱置。

為提升載客容量,交通部2015年通過「台鐵北迴線蘇新、花蓮間瓶頸路段改善可行性研究」報告,祭出「客、貨分流」手段,增建第三及第四軌道的貨運專用道,原本的雙軌全提供客車使用。估計總經費100億4300萬元,進行4個區段增建3、4軌化改善工程,總期程6年,在完工後路線容量將大增,最高可達每13分鐘開行一班新自強號。若計畫如期完工,北迴線將邁入另一個新紀元。

 
全台最長的新觀音隧道

北迴祕境「武塔車站」

電影《練習曲》拍攝場景「漢本車站」。圖/楊惠君攝

參考資料:
《戀戀北迴30有成》
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北迴開拓史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