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包括台大校長楊泮池在內的39所大學、逾百位教授,鑑於高中畢業生程度差,為此連署要求延後考大學。半年過去了,現在又逢各大學依現行招生機制招生的熱季。除台大招收了48級分繁星計畫的學生受到廣泛討論外,半年前楊校長及教授們的連署與呼籲,似乎沒有發揮一丁點影響,令人深感遺憾。
筆者不知道延後考大學,能否有效提升高中業生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依目前大學學測、指考時程設計,全國高三下學期的教學狀態、學生價值觀、心態等等,都是不正常的,在學習的黃金歲月中虛耗,忙、茫、盲(瞎忙、茫然、盲目)的度過每一天。
想一想,高中不正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歲月嗎?為考取心目中的夢幻大學,不正是高中三年的奮鬥目標嗎?大學學測每年2月舉行,成績公布後,學生、家長及老師開始為推甄忙活著,忙著寫自傳、整理高中5學期以來參加校內、外各類比賽紀錄,及若干有利於推甄的備審資料。如果資料實在乏善可陳,老師還會幫忙製造(我是說「製造」,不是「造假」,不要告我)出亮麗的備審資料,幫助學生圓其夢幻大學夢。
推甄經過一段時間忙活後公布榜單,此時除了以第一志願一舉中的天之驕子(女)可以提前放暑假外,有些勉強推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大學、雞肋科系者,將面臨生命中一個重大抉擇:我要不要急著吃棉花糖?此時若放棄到手的棉花糖,轉戰7月的指考,能否拿到更理想的棉花糖?而一旦放棄到手的棉花糖,看著同學都已經提前過快樂的暑假生活,我還要繼續奮鬥到7月,難免心情沈重。還有一批是推甄的落榜者,也必須重拾書本,決戰指考。
從此刻起,校園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一國兩制:其一為提前放暑假的歡樂派,其二為決戰指考的苦讀派;不管你是哪一派,通通都是到校不再上課的自由派。最常見的場景是,歡樂派聚集在校園某一角落盡情歡樂,苦讀派則被安置在教室或圖書館埋頭苦讀。高中(職)每年約有30萬(104學年度會考報名人數為28.5萬,少子化逐年遞減中),以高三學生從4、5月開始到6月畢業典禮前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去,因制度設計不當,使得學生失去學習動機,老師失去教學熱忱,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呀!
讓我們來為高三學生從4、5月開始到6月畢業典禮前,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去,卻未能好好上課乙節,簡單算一算這筆帳。我們不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假設30萬學生仍有20%還有認真學習,也仍然有20%高三老師堅守岡位,那麼每年4、5月開始到6月畢業典禮前以5週計,就在高中(職)校園我們燒掉了多少資源?
1.學生部分:浪費時數=30(萬人)×0.8×35(小時/週)×5週=4,200萬小時。若將這浪費的時間用來補充高三學生的睡眠時間,則每個學生每天可增加睡眠時間0.38小時;若扣除暑假2個月,每個學生每天可增加睡眠時間0.46小時;如果從9月到翌年5月初認真學習時間計,則每個學生每天可增加睡眠時間0.57小時。
2.老師部分:30(萬人)×0.8÷40(人/班)=0.6萬班,整個教育體系投入鐘點費0.6萬班×35(小時/週)×5週×400(元/小時)=42,000萬元=4.2億元。
也許每年浪費4.2億應不算甚麼,反正預算都已經編了。就像廚師都已將佳餚烹飪上菜了,客人因食慾不佳,或有其他事情耽誤,不克享用。但菜已經上齊了,客人還是要埋單的。每年有4.2億元的佳肴上桌,客人一口都沒吃,通通倒掉,這不叫浪費,什麼才叫浪費?
大學的學測為何要提早到2月舉行?無論用何種理由都無法說服我「在學生學期都尚未結束,學生能否順利畢業都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讓大約50%的高中生拿到大學入學許可」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若某高三學生學測滿級分,推甄時錄取第一志願的大學、科系。但到畢業典禮當日,經註冊組依資料審查核定無法畢業。那麼頂著學測滿級分錄取第一志願的光環,有哪一所學校膽敢不發給如此優秀的學生畢業證書,耽誤學生的前程?至於這畢業證書的發放過程有無造假、偽造之情節,又有誰來關切?
也許上開例子太極端,換另一種場景,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學生順利拿到大學入學通知後,便自以為是準大學生,不屑於高中文憑,行為開始乖張、目無師長,造成畢業前操行及學業成績雙雙不及格,無法畢業。此時就有家長透過民代向學校施壓、關說,千篇一律的說詞是:「孩子不懂事,要慢慢教,現在都已經考上OO大學了,為了孩子的前途,請高抬貴手幫幫忙吧!」好一個高抬貴手幫幫忙,一張張神聖的畢業證書就這樣被高抬貴手的發出去。這不是反教育,什麼才是反教育?
我們不管大學端是多元入學、或恢復聯考,是推甄入學、還是繁星計畫,總之高等教育端的入學考試一定要在高三學生畢業後實施,不要讓大學端的考試時程,攪亂高中端正常教學的步調,否則在教育這個場域將沒有贏家。如果讓大學入學考試日程往後推的戰略目標確定後,剩下的都是技術問題;請不要先射箭再畫靶,然後告訴我們說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