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花蓮百年的老味道—玉里羊羮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花蓮百年的老味道—玉里羊羮

2017-11-01 12:54
玉里有一味比玉里麵歷史更為悠久,從日本時代就有了,那就是羊羮。圖/魚夫
玉里有一味比玉里麵歷史更為悠久,從日本時代就有了,那就是羊羮。圖/魚夫

里有一味比玉里麵歷史更為悠久,從日本時代就有了,那就是羊羮。

羊羮是一種日本點心,以紅豆為主要的材料,然後加入寒天,依其用量可分成「煉羊羹」及「水羊羹」兩種,羊羮糖度高,但不能失之於甜膩,所以佐以茶品,乃是日人品茗時的最愛。

西元14世紀,羊羮隨著禪宗傳入口日本,本來是將羊肉高湯羼入豆子煮成熱食後,將吃不完的羊肉羮灌入洋腸裡,待冷卻後就會凝結成半透明的果凍狀,要再食用時再切塊處理。然而僧眾食素,必須改變食材,乃取豆與小麥粉蒸煮,製成體態相仿的蒸羊羮,所以羊羮在日本,等於以創意料理再呈現了。

有人說羊羮本應作「羊肝」,是一種仿羊肝臟製成的食品,但依我看,羊羮傳到了日本,早就沒了「羊」,甭說「肝」了,當然也從鹹的變甜食了,完全改頭換面了。

到了1589年,有位岡本善行右邊衛在和歌山經營駿河店,他捨小麥而採寒天,寒天和台灣人所說的菜燕近似,又稱洋菜、瓊脂、洋菜膠、大菜,以其內含瓊脂水溶性纖維,煮熟後會有凝膠的型態,再以竹竿包夾成方形製成「煉羊羮」,此時口感已然大大不同於水羊羮了。

日本羊羮在十七、八世紀時的技術已趨於成熟,變成家喻戶曉的食品。大文豪夏目漱石酷愛羊羮,他曾發明「甘黨」(あまとう)一詞來形容愛吃甜食的人,還曾在《草枕》藉敍事裡的畫家說出他對羊羮的鍾愛:

我在一切小吃裏最愛吃羊羹……它的質地光滑細膩, 在陽光照射下, 它顯出半透明的光澤, 怎麼看都是件玲瓏可愛的藝術品……在西洋點心中沒有一件具有這樣的感覺。

中國到日本留學的魯迅、周作人也愛食羊羮,周作人還考證羊羮一番,說出:「羊羹原制出唐浮屠,傳入日本之後,成為日本的特產,在中國反而失傳,由日本再傳入中國,反成為『東洋點心』了。」

羊羮傳入台灣歷史也有百年以上的淵源,日治時期1905年日人窪田德次郎在花蓮玉里開了一家「勝山堂」時引進羊羮,其後又有中村貞一於1929年在蘇澳白米橋旁開店。從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資料庫所蒐藏的日治時期1928年(昭和三年)《川村竹治總督東部視寫真帖》裡,在玉里驛前總督坐在人力三輪車上舉手敬禮向站在路旁列隊迎接的民眾示意,當時民眾所站的位置後排房屋即有一「玉里羊羮」商家的招牌。


花蓮人百年來最愛的甜點—廣盛堂羊羮。圖/魚夫 

《花蓮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20)》(1999,台灣文獻館)裡載有訪問陳台重、彭盛松、黄秀蘭等三位玉里耆宿的文章(現陳列於「廣盛羊羮」店裡)這篇文稿非當重要,包含羊羮的起源、傳承以及製造秘訣都有詳細的描述。全文如下:

問:請問本地百年甜點「羊羮」美名遠傳的原因?

陳台重先生: 「玉里羊羮」最早是由日本人窪田德次郎所開設的「窪田果子屋」開始研發,其店址在今玉里中山路,後由其徒弟林居龍先生承傳,當時做法與現今不同,昔日完全以細工慢活,約經一週做成,光復後萬里堂的吳萬子先生,錦珍香的陳水金先生,玉一軒的吳申安先生,廣盛堂的廖揚廣先生所開設的食品行繼續羊羮之開發製作,其中廣盛堂的產品曾參加日本展覽會入選。現在口味也變化多樣,已成了玉里的名產。

彭盛松先生:玉里羊羮是西元一九0五年日本窪田先生從日本引進特殊方法與技巧,已在花蓮縣玉里鎮製造行銷近九十年,迄今成為家喻戶曉的玉里羊羮。羊羮係採用秀姑巒溪特有之溪水及精選之原料,依傳統配方特製而成。目前玉里羊羮是本鎮「廣盛堂」最為有名,該店已創業四十多年,其味道適合大眾,該店也不遺餘力精研努力維持品質。

黄秀蘭先生:玉里羊羮是日本人窪田先生創始經營的,聽說他的店內有一口水井,味道清甜,所製出來的羊羮,風味特別,故能揚名全島。

玉里廣盛堂不只出國比賽得金牌,如今還開發出烏龍茶、鳯梨、蘋果、鳯梨、黑砂糖、綠茶、蜂蜜等多種口味;蘇澳的羊羮也朝研究碳酸鈣物質的冷泉能否加強羊羮彈韌度的技術改良方向發展,但其實羊羮在台灣只停留在個別小型店家的經營,仍不若東洋那般是頗具規模的「產業」。

拍回影片分享:


玉里廣盛堂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