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林鐘雄經濟特別專欄】 一代經濟學宗師-- 林鐘雄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林鐘雄經濟特別專欄】 一代經濟學宗師-- 林鐘雄

2014-08-25 10:28
林鐘雄在他的《貨幣銀行學》與《經濟學》教科書上一再嵌入《約翰克利斯多夫》所流露的字句,卻從未向別人訴說原委;或許是和書中主角一生受貧窮匱乏折磨卻毅力奮鬥的感染有關,這與《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本質相吻合。(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林鐘雄在他的《貨幣銀行學》與《經濟學》教科書上一再嵌入《約翰克利斯多夫》所流露的字句,卻從未向別人訴說原委;或許是和書中主角一生受貧窮匱乏折磨卻毅力奮鬥的感染有關,這與《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本質相吻合。(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林鐘雄和許多經濟學家一樣,總是謙卑的。他一生專注於《經濟學》領域奮鬥貢獻,如果稱其「大師」,一定不為其本人接受,但就其風範與影響,堪稱臺灣一代經濟宗師。

認真學問:教學培育英才、論著豐碩智慧

林鐘雄是讀書人,日不離書,幾乎天天都要讀書,依我所知,他學者性格濃厚,每每看書、寫書幾乎到深夜一兩點才睡。

林鐘雄除了經濟學理及其思想的知識淵博,他的專長為貨幣經濟與金融領域。他所著的《貨幣銀行學》教科書,經濟財金學系的學生很少人沒有讀過,尤其是當代經濟學者。而他的《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臺灣經濟經驗一百年》、《歐洲經濟發展史》、《西洋經濟思想史》、《邁向富裕的經濟社會》、《工業銀行與經濟發展》等著作,更是研究經濟發展與臺灣經濟社會變遷膾炙人口的重要文獻。

林鐘雄投入書海數十年,孜孜不倦,著作論述甚為豐碩(參見拙著:〈一代經濟學宗師的終身職志:自由〉附錄2,收錄於施正鋒主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本土人文社會學者》)。在國內各公私立大學作育英才無數。他們在政府部門、學術領域與產業界奉獻所長。他親切和藹,是學生們永遠的「林老師」。

懷抱理想悲天憫人:都是為了「健康臺灣」

林鐘雄以經濟知識報國,他抱持遠大的志向,執著於自由理想,終究是為了臺灣的進步與健康。

約在中世紀時期,世界公認的三大崇高職業是:醫學,以人身健康為目的。法律,以政府健康為目的。神學,以心靈健康為目的。至20世紀,馬歇爾注入了第四個職業---經濟學:

經濟學,以社會健康為目的。

經濟學自古典學派大師馬歇爾立志讓其成為世界第四項崇高的行業,他的方法是謀求更好的物質社會,使經濟學變得更高尚。此後,經濟學家更成為世人愈加尊敬的對象。因為,經濟學的偉大在於它是利他利社會的學問。

最值得一提的是,林鐘雄不只教學、寫書,半個世紀以來,他認真觀察國內外時局與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工作再忙,都不忘抽出時間看書,他每天也都會透過電腦華爾街日報網站,掌握國際社會的最新訊息。」[1] 懷抱理想長期貢獻他的智慧為文建言,針對臺灣的實際需要,一篇又一篇針砭時弊的文章,躍然紙上,於有關當局與臺灣民眾皆受益良深。長期以來,為臺灣整體進步,對健全國家政經社會,他提供了無數的看法與建言,影響至深,貢獻極大。[2]

1999年,臺灣遭逢世紀震災,林鐘雄身為經濟學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也反映在他的身上。921震災後,林鐘雄曾為文:

含著眼淚閱讀各種災情報導,立即聯想到的是我們該如何重新出發。安居樂業向來是人們最起碼的企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數以千計的民房全毀或半毀,使數萬人頓時無家可歸,更不幸的人連全部家當都在剎那間化為烏有,如若沒有外來的協助,我們很難奢望他們能心平氣和地安居樂業。臺灣是孤懸海外的海島,過去我們曾一再頌歌同舟共濟,現在是發揮人飢已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的關鍵時刻,及時對不幸受災鄰居給予援手,使他們能立即重新站穩腳步,與社會經濟一起發展,每個人都能享有直間接的利益。[3]

看在我這曾身陷921災區的當事人眼裡,我當能體會林鐘雄這種人溺已溺的情懷而深受感動。當時,林鐘雄到南投災區來看我,並代表玉山銀行捐款500萬元,他也具體參與關心震災重建工作。921震災當時我擔任南投縣長,縣政府於災後成立「百人專家學者服務團」,服務團學者專家涵蓋各個專業領域,包括農林、財政、經濟、環保、土木、交通、水土保持、教育、地政、公共行政、衛生醫療和社會福利等,由林鐘雄擔任團長。這些學者企業家,有許多位在921震災後親自參與救災工作,對於協助縣政府推動重建大業,也在專長的領域提供前瞻性的觀點,他們充分發揮對南投重建的關懷和熱情,我當然應該向團長表示感謝,向他們整團表達敬佩之意。

讀書人本色與情操:淡泊名利執著理想

民進黨成立前後,林鐘雄成為該黨許多政治人物的財經智囊,但他從來沒有想到要涉足政治。後來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林鐘雄義氣相挺陳水扁,應邀加入「國政顧問團」。國政顧問團係於2000年總統選舉投票(3月18日)前由學界、企業界人士自發性組成的助選團體,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成員包括:中研院研究員蕭新煌交大校長張俊彥陽明大學校長曾志朗中正大學校長鄭國順國立藝術學院校長邱坤良交大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其南、產業界有張榮發施振榮殷琪許文龍高志明林鐘雄林信義、以及國安會諮詢委員陳必照、藝術家林懷民。(2000年4月13日,李遠哲宣布國政顧問團解散。)2000年政黨輪替,新政府還沒有上臺,政壇就傳聞他將入閣。但事實上,在3月18日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林鐘雄連續二天早出晚歸到朋友家,以避開媒體記者詢問他入閣的看法。由此可看出林鐘雄不喜曝光、行事低調的一貫作風。

新政府上臺後,林鐘雄一直是熱門的財經首長人選,也曾被點名接任臺銀董事長等職務,但林鐘雄認為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任職行政部門或公營行庫。2000年10月,財政部長再出缺,他仍然不為所動。直到2001年6月才勉強接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的職位。

沉浸書海一生的林鐘雄,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卻熱心學術與公益工作,雖然被財經雜誌譽為「財經首席國師」,卻讓他不自在與難以接受。曾經有人以洪自誠《菜根譚》「弄權一時,淒涼萬古」,來描述林鐘雄何以淡泊人生的原因。[4] 林鐘雄視名利如浮雲,但他心中的理想卻沉重而遙遠。

低調中的不平凡:《約翰克利斯多夫》的啟示

許多學生與友人都覺得林鐘雄落落寡歡、沉默寡言,極少人知道背後原因。又為什麼林鐘雄在他的《貨幣銀行學》與《經濟學》教科書上一再嵌入《約翰克利斯多夫》[5] 所流露的字句?林鐘雄從未向別人訴說原委。我曾經也揣摩良久,應該和書中主角一生受貧窮匱乏折磨卻毅力奮鬥的感染有關,這與《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本質相吻合。然而,《約翰克利斯多夫》對人間充滿虛偽,在他內心自小就有的感受,很多人確實不瞭解林鐘雄可能和《約翰克利斯多夫》內心長久對人間虛假的感受一般孤寂。  

林鐘雄教授像約翰克利斯多夫一樣富有天才和理想,也一樣飽受國家社會的苦難,但他仍努力不懈。

雖然不多說話,他可不是不敢行動而苟且偷生的人,當政治和軍事威權籠罩這塊土地,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很多甚至在討好和依附威權以獲得各種利益的時候,林鐘雄教授身為有很多機會從威權者得到利益的經濟學家,卻默默地支持和培養民主化的觀念和力量。只是和其他同樣支持民主化的人相比,他更為低調,更有耐心。[6]

這是陳博志教授所體悟的描述,他對林鐘雄的比喻觀察甚為深刻貼切。此外,我更相信很重要的一個緣由,應是來自非理性的力量:

製造壓力,施於別人,是人類排名前列的罪行。[7]

這是美國行為經濟家艾瑞利(Dan Ariely, 1968-)新著《不理性的力量》所凸顯社會壓力。無論是用在家族、社會或政治上,在我成長的土地上,的確是讓我感受到的真理,值得我們警惕。套用在林鐘雄身上,我認為的確很恰當。

林鐘雄一生最重要的黃金貢獻時光,正是遭受有關當局施加壓力的痛苦時期,一直到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下臺及友好的部分人士掌有相當影響力之時,壓力才獲得紓解。在這段長達數十年的歲月,一般人對林鐘雄的印象就是反應這樣的感慨:「常常喝酒,甚至喝到醉醺醺。唉!很可惜這樣糟蹋自己。」如此的描述或認知,我認為只是表相的觀察,很少人知道或瞭解他內心深處真正的痛苦。他根本不曾向他人訴說其苦境,除了林師母。

他一生背負喪失「自由」,忍受這個潛藏的壓力,到他逝世之後,我才獲悉。讓我深身體會:潛藏強大的特別壓力,可以徹底毀掉一個人的前途抱負。尤其,在白色恐怖時代。

對於林鐘雄可能貢獻給國家社會的潛力終竟無法充分發揮,讓他遂其心願,是臺灣極其沉重的損失。當閱讀到艾瑞利的著作,想到林鐘雄等人的處境,令人感觸良深。我願再度強調:林鐘雄付出的代價與潛能受限的社會機會成本,就是臺灣現今自由進步緩慢。真的,我很同意:製造壓力給別人,是很不可取的一項罪行。

結語:國家應頒授經濟學家終生驕傲的傳承獎章,「自由之光」

物質的經濟可衡量一切人類的需要,但卻很容易讓人以為經濟排除人生許多有意義的價值,而誤解《經濟學》。  

林鐘雄為臺灣的自由經濟誕生。用他的經濟學智慧,貢獻一生給臺灣這塊土地和她的子民,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非常不容易的過程,正顯得他潛沉隱忍,一生堅持理想精神的偉大。

2000年8月,美國總統柯林頓把象徵美國和平時代最高榮譽的獎章「自由勛章」頒贈予經濟學家葛布雷,以表彰他為美國政治自由與社會進步奮鬥半個世紀,也象徵美國民族的集體生活的歷史座標。雖然受到如此的榮譽,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在評葛布雷一生意義就表示:葛布雷的貢獻,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讚美」。

相對臺灣的林鐘雄,為政治自由與社會進步也奮鬥半個世紀,成就傲人,生前有關當局無法表彰他為國家社會長遠的貢獻,我們也甚少見到國家社會對他的讚美;死後,當我們追憶林鐘雄畢生致力追求自由價值,他一生為臺灣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的信仰,將影響著並持續促使臺灣在歷史進程軌道上確具信心地向前邁進,直到永遠永遠。如果能與美國文明的作法一樣,我們的國家也應該頒發給他一枚可令經濟學家終生驕傲的傳承獎章:自由之光。以紀念他終生為臺灣政治自由與社會進步在經濟領域的傑出貢獻。

我深信,愈深入明白什麼是《經濟學》,就愈可以理解林鐘雄畢生堅持的政治、經濟與道德信仰中的自由信念,並引以他為豪。

--------------------------------------------------------------------------------------------------------------------------------------------------------------------------------------------

*本文係為整理出版「林鐘雄專輯」與《民報》推出【林鐘雄經濟特別專欄】拋磚引玉之需要,改寫自〈一代經濟學宗師的終身職志:自由〉。(原文收錄於施正鋒主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本土人文社會學者》,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1年)

[1]  參見林貞美(1998),〈林鐘雄 博古通今〉,《經濟日報》,1998年6月28日。

[2]  林鐘雄長期在聯合報系撰寫社論與經濟專欄,時論則散見於報紙期刊雜誌,主要論述參見拙著〈一代經濟學宗師的終身職志:自由〉附錄2:林鐘雄教授著作。

[3]  林鐘雄(1999),〈大地震的聯想〉,《玉山銀行雙月刊》,41期,1999年9-10月。

[4]  王皓正(2000),〈林鐘雄不是普通的銀行董事長〉,《經濟日報》,2000年5月13日。

[5] 《約翰克利斯多夫》係世人公認為人道主義作品的代表作,是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1866-1944)以樂聖貝多芬為藍本的巨著,更是其畢生思想的智慧結晶。羅曼羅蘭是二十世紀思想家、文學家,為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該書參見:Rolland, Romain(梁祥美譯),2004,《約翰克利斯多夫》(Jean-Christophe),臺北市:志文出版社。

   楊雅惠教授曾嘗試對林鐘雄引用《約翰克利斯多夫》佳句提出詮釋,參見楊雅惠(2006),〈金融協助產業發展之角色--兼述「約翰克利斯多夫」的聯想〉,《林鐘雄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經濟學會等主辦,2006年9月23日。

[6]  陳博志(2006),〈沉默的小巨人---紀念林鐘雄董事長〉,《臺灣智庫通訊》,19期,頁1-2。

[7]  該引語是葉明桂在導讀:「Ariely, Dan(姜雪影譯)(2011),《不理性的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一書第一章,畫龍點睛的結論。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