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仁醫心路】台灣人應該謝謝他!「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仁醫心路】台灣人應該謝謝他!「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

2016-12-12 10:26
「做自己愛做、能做的事,全力投入,做到最深、最徹底。」這是宋瑞樓教授最常勉勵學生的話。圖/作者翻攝自和信醫院
「做自己愛做、能做的事,全力投入,做到最深、最徹底。」這是宋瑞樓教授最常勉勵學生的話。圖/作者翻攝自和信醫院

「我們是為病人而存在的,看到病人的痛苦,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它。」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這麼說。

「肝病」曾是台灣的國病,對抗「肝炎」就像一場聖戰,在這場戰爭中,台灣獲得公共衛生史上空前的大勝利,帶領台灣打了勝仗的幕後推手就是宋瑞樓教授。

宋瑞樓教授出生在日本時代的台灣新竹,他的父親也是醫師,對病人很好,遇到貧苦人家總是對病人說:「身體要緊,藥先拿去吃吧!」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做醫生」成為他一生的唯一志願。

宋瑞樓的成績非常優異,他除了小學校一年級拿第六名,其他都是第二名,因為日本統治之下,台灣子弟不能拿第一名。之後的求學之路,一路從新竹中學、台北高等學校,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也就是今日的台大醫學院。

「我第一次看病人時,很興奮。當時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的主任叫我們去門診看病人,四個人一組,每個人平均一個小時看一個病人,然後把想法紀錄下來,報告討論。老師就引導、激發我們思考。 」宋瑞樓回憶他第一次看病人的景象。


宋瑞樓教授。圖/作者翻攝自和信醫院

因為實習時對內科的濃厚興趣,醫學系畢業後選科,他選擇內科執業,當時台大有三個內科,他進入第三內科,專門研究消化系疾病。

宋瑞樓在日本籍教授指導下,他的第一個研究就是「台灣本土肝病研究」,他們發現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肝病患者,比日本還要多,而且台灣的原發性肝癌特別多。因為台灣本土肝病的研究報告,讓他取得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過去大家都認為「疲勞」和「肝病」有關,宋瑞樓透過肝病研究,卻發現很多肝病都是病毒感染引起,而且有些是透過飲食「經口傳染」,例如A型肝炎。因此後來台灣推動「公筷母匙」、「使用衛生筷」,用「分食」概念來預防肝病,大大降低了A型肝炎的盛行率。


宋瑞樓教授希望透過研究來預防疾病。圖/作者翻攝自和信醫院

儘管如此,醫療還是有極限。宋瑞樓曾感嘆地說:「我看到不少病人,來診時就已經是末期了。如肝硬化,幾乎都已經是大肚子、有腹水的,我都沒辦法治療。」

後來透過流行病學相關研究,發現台灣感染B肝病毒的比例幾乎是世界之冠,每一百人,就有十三人是B肝病毒的帶原者。宋瑞樓也發現,不只「水平傳染」,台灣很多B肝帶原者,都是經由母體「垂直傳染」。而肝炎病毒就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因。

宋瑞樓教授努力推動肝炎疫苗預防,1986年的7月,台灣全面施打新生兒B肝疫苗,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新生兒全面施打肝炎疫苗的國家;因為這個關鍵性的公衛政策,從此之後的台灣子子孫孫,不再飽受肝病之苦。

除此之外,在他建議之下也將肝指數GOT、GPT納入捐血篩檢必要項目之中,避免因為輸血造成水平感染。

因為在肝病的卓越臨床研究,宋瑞樓教授當選中研院院士,他的學生陳定信、廖運範後續都繼續投入台灣本土肝病的研究,也成為中研院院士。

宋瑞樓教授從台大退休之後,到孫逸仙治癌中心醫院,也就是今日的和信醫院擔任院長,他希望能打造一間「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想醫院,他也到各醫學院傳承一生經驗。


宋瑞樓教授每天7:30到醫院參加晨會。圖/作者翻攝自和信醫院

曾有醫學生問他:「如果有來世,教授想做什麼?」

從小只想當醫生,後來真的當了一輩子醫生的宋瑞樓這麼回答:「下輩子,我還要做醫師!我還是想在大學附設醫院裡當內科醫師與教授,因為我被這份工作迷住了,願意用今生的經驗作為參考,下輩子再做一樣的事。」

宋瑞樓教授一生行醫七十年,他的畢生志業就是要「消滅肝病」,他也真的做到了!

「做自己愛做、能做的事,全力投入,做到最深、最徹底。」這是宋瑞樓教授最常勉勵學生的話。

他全心投入台灣本土肝病研究,研究發現病毒性肝炎是造成台灣肝病主因,進而努力推動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透過疫苗預防,讓台灣人從此不再「飽受肝苦」,「肝病」不再是台灣的「國病」!我們台灣人應該謝謝他!

【相關連結】
張肇烜醫師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