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膚色,彰顯出海上男兒的氣魄,待在台灣時,金磊常跟著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沿岸探勘。繞台探勘的過程,不僅讓他重新認識台灣的海域,也讓他有感而發,「海洋變化無窮,如同行禪,是無止盡的追求。」
厭海到愛海 留下壯闊影像
「小時候其實不太喜歡海,甚至有點反感。」不過,人生總是轉折,在花蓮服替代役時,金磊利用假日參與鯨豚解說員的志工活動,並處理各種研究與調查,出海時經常在海面上記錄到鯨豚身影,讓金磊培養出對海洋及鯨豚的感情。
海面上與鯨豚的相遇總是驚鴻一瞥,讓金磊萌生了要更接近牠們的念頭,「就只能下水拍攝了 !」繼而金磊前往國外攝影工作坊學習,「在東加王國學習水下攝影,與各國攝影師身邊學習,收穫真的很多。」當年心裡的未知與恐懼現已雲淡風輕,如今金磊已是享譽國際的水下攝影師,也是台灣在這個領域的翹楚。
國外攝影養成 鎮日與海為伍
在東加只要下水就有機會拍攝到鯨豚,讓金磊累積許多實戰經驗,包括與船家溝通如何追蹤鯨豚、該使用微距或廣角鏡頭、安全接近鯨豚的方式等。他笑說,「經常是整天都泡在水裡!」
看著壯闊動人的鯨豚照片,金磊的思緒飄回與牠們共遊的時刻。由於需要捕捉清楚的畫面,但又要避免驚擾鯨豚,水下鯨豚攝影師都是不背氣瓶,採用自由潛水的方式進行拍攝,「氣瓶冒出的泡泡對牠們來說是一種警示,所以船隻會停在距離約30至50公尺外的地方,讓我們全力游向牠們。」
海面上與鯨豚的相遇總是驚鴻一瞥,讓金磊萌生了要更接近牠們的念頭。圖/擷自金磊臉書
與海洋共生 學會等待精神
金磊提到,成功追蹤到鯨豚後,還要觀察牠們的情緒是否良好,「最佳情況是由牠們主動靠近,但可遇不可求。」冒險躁進容易受傷,但不接近又無法拍出理想畫面,這種情緒在接觸水下攝影的前幾年,不停讓金磊天人交戰,「動輒10幾公尺的鯨豚,如果不慎被鰭拍到,後果可能就會非常嚴重。」有過懊悔也經歷錯過,但每一次的選擇,都讓金磊成長,也體會自然生態的浩瀚。
「出國學習的初衷,是為了拍攝台灣的鯨豚。」有了國外的紮實經驗,讓金磊起了回家的念頭,想把所學技藝貢獻於台灣鯨豚的紀錄,「在台灣拍攝鯨豚的條件嚴苛,但對我來說,這是要對自己交待的事情,也是必須面對的考驗。」海洋與鯨豚,早已是金磊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海洋與鯨豚,早已是金磊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圖/擷自金磊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