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屏東人也是宜蘭人」今年55歲的林香代說,她出生在恆春的車城,但成長於宜蘭的南方澳,台灣頭尾的這兩地都是她的故鄉。
林香代說,家裡有八個兄弟姐妹,父親是受日本教育的讀書人,做過代書,考過警察,但這二份薪水都不足以養家活口,所以改去東港學「討海」,沒想到第一次出海,船隻就互撞,腳斷成三截,復元期間沒有收入,家裡更陷入困境。「我和姐姐在下課後,就只能到山上綁瓊麻幫忙家計,那時帶著便當,便當只有白飯和些許黑糖,就攪拌著山溪水吃….,我當時就下決心,未來如果經濟改善了,一定不再讓家人吃苦了,而且要幫助窮困無助的人」。
在林香代國中一年級時,雙腳復元的父親決定舉家搬到宜蘭南方澳,再度挑戰「討海人」的生活,每次出航就是四十天,小學課本寫著:「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就是她的心聲。
國中後的林香代到台北讀高中夜校,半工半讀做化妝品專櫃小姐。當年流行歌廳秀,林香代轉去餐廳洗廁所兼帶位小姐,什麼雜事都做,但也在那時建立人脈, 認識很多來應酬、聽歌看明星的企業人士與 「大哥」 。林香代說,覺得自己有一點穩定收入了,可以寄點錢回家,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她開始向企業人士和「大哥們」募款,再看哪家老人院、孤兒院需要什麼物資,買了就送過去,也召集一些朋友同去服務,幫老人小孩、行動不便者理髮、剪指甲。
為何想去做這些事?林香代眼眶一紅,轉身哭了。整理好情緒後說:「我小時候生活很苦,知道那種苦…,念國小要幫忙撿木材回家才有柴火煮飯 。那時的生活就是靠山山崩、靠海海枯」。
林香代說,自己一人也不是可以做很多善事,但就在能力範圖內去幫助他人,做多少算多少。那時很多幫派的大哥,反而都會主動幫她,都會叫小弟開車送她去服務。「事隔多年,我還記得新店碧潭橋下有間仁愛之家是最常去。做了一年多後,因為又換工作就停止公益服務的事,沒想到在路上遇見曾捐款的大哥,他馬上再拿出五千元,我說沒在做了啦,他竟說那就妳自行處理,所以後來看報紙,有看到往生者沒錢辦喪事的,有發生重大事故家庭需要幫助的,就匯款去專戶。」
在台北流浪久了,母親年紀大了,兄弟姐妹也都散居在宜蘭,林香代決定在好山好水的宜蘭買塊地,接母親回來住,後來旁邊有空地,找幾位好朋友集資蓋民宿,讓弟妹都能回來一起工作。「這是一個親情的呼喚,讓母親與二哥在人生的後期,都能在自己與弟妹的照顧下,有好山好水、有親情的陪伴中安詳離去,這是我這輩子最沒遺憾的事」。
完全沒有經營民宿的經驗,林香代說,乾淨、服務好、吃得好,是最基本的,她也沒有去觀摩台灣其他民宿業,只是自己很愛出國旅行,很重住宿的品質,用自己的熱誠從零出發。 「我自己都不會用的便宜劣質一次性盥洗用具、棉被、被單,怎敢給消費者用,自己都不敢吃的食物,怎可以煮給他人吃,將客人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回家,心態上就會歡喜,小細節做好,客人自然會看見」。林香代表示,不懂如何經營民宿,不會使用電腦,但只要她決定要做一件事,就會用心努力的去學中做、做中學。
後半人生的順遂,一路要感謝的貴人太多,林香代說,喝人一口水、吃人一口飯,都要用感恩的心去記住,感謝對方一輩子, 「民宿的店名是半個宜蘭人的吳念真導演幫忙想的,他說,有閒來坐、有閒來坐、看山看雲…..」。
「我是屏東人也是宜蘭人,在宜蘭生活四十多年,未來在人生圓滿前,也希望再回去出生地車城看幾眼…..。對了,我小時候身體很不好,常會昏倒,但醒來後,父母就會買大麵(陽春麵)讓我補身體。」林香代笑著說,昏倒對她而言,是艱苦童年中唯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