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總統訪歐,一路慷慨激昂地高呼:「美國回來了!」展開了連軸轉的歐洲高層外交,G7(七大工業國組織)領導人峰會率先、緊接著是出席北約峰會,再接著是與歐盟代表舉行峰會。拜登的目標是重建民主國家同盟,他在行前強調:「加強聯盟,向普丁和中國表明,歐洲和美國是緊密團結的。」盡管高峰會上有爭執、有齟齬,法國總統馬克宏直言,「G7不是敵對中國的俱樂部」;德國總理梅克爾則堅持:「我們希望一起合作,特別是在氣候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方面。如果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無法在這些領域實現解決方案。」但在面對「台海」安全方面,G7峰會、北約峰會都達到了高度統一,「共同關切『台海』安全議題」,被第一次破天荒地寫入了聯合公報中。
這是繼歐洲「印太準則」後,又邁出了一大步,台灣問題國際化,無疑傳給世人一個重要的警訊:維護「台海」安全,維護台灣和平穩定發展,顯然已成為民主國家聯盟的集結號!
面對這一重要的國際政治變化與趨勢,我們邀約台灣駐德國謝志偉大使,請他談談對拜登訪歐的見解。
拜登赴歐「點燈」
我們的首要問題是:「拜登訪歐,參加了G7峰會、歐盟峰會、北約峰會,見了埃爾多安、普丁等,他的主要目的有那些?」
謝志偉大使幽默地借用北宋蔡襄「罷燈」掌故,他笑道:拜登,不是「罷燈」,而是來「點燈」的。為什麽說是「點燈」呢?謝大使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歸納:
1、前總統川普一路「退群」,退出不少國際組織與國際的合作,而拜登總統一路強調:「America is back!」向世界嚴正宣告:美國重新回到了世界中心,回到了同盟國群體的中間。
2、這些年來,國際政治不統一,針對極權獨裁不敢出聲,或者說不敢觸碰一些非人道、反人權的暗角,美國回來了,照亮了這些死角,把「台海」安全問題、香港維護民主問題、維吾爾的人權問題等,均擺在了民主與專制對決的台面上,照亮了這個焦點。
3、近半年來,美國給了世界清晰的答案:「America is back」,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是作出來的:and we are going to stay」,美國不但回來了,而且留下了。川普說的「美軍自德國至少撤走三分之一。」,拜登停止了這一動作;同時將大西洋原來的「民主、個人自由與法治」價值進一步的鞏固、確認與重建,美加國家和西歐工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防衛等議題上,回到了維護共同的安全與互相合作的主旨上來。
4、與普丁見面,至少會停止雙方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達到相應穩定的正常外交,俄羅斯駐美大使已經返美,美國駐俄大使不日也將飛赴莫斯科履職,這難免不讓習近平後背透涼。
謝大使笑道:其實美國沒有走,同盟國群體也一直存在,只是前些年川普總統荒疏了合作,隊伍鬆散了,人心不齊了,一派黯然失色,需要有人去聚合人心,再次點亮燈火,拜登總統做到了,重新將上層建築構建起來,修復起來,民主國家燈火齊明。當然,川普前總統對中共不假顏色,一馬當先的打底墊基之功,吾人亦不應或忘。
2021.6.16拜登與普丁會面。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
「台海」成為大西洋價值重聚的主題
拜登訪歐,與歐盟領袖、與七國集團領導人、與北約各國領導人,達成高度統一的基礎居然是「台海」安全,無論是G7峰會,還是北約峰會,儘管面對中國的「系統性挑戰」,及對華戰略的競爭,一度還引起參差不一的意見,但最終發出了劃一而清晰的聲音——「共同關切『台海』安全議題」。
謝大使表示:作為駐德國代表,我的感受是清晰而確定的,前一陣,美國與日本、韓國等2+2峰會中,以及這次的連續幾個峰會中,「台海」安全成為非常重要的關注焦點,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罕見的重大突破。
說是「台海」安全,其實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中國問題,就是公報中表述的突出了中國的「系統性挑戰」;二是台灣的安全問題,已明確無誤地成為國際政治集團公認的重要隱憂。
誰都知道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是長期的,為什麽這一次中國會踢到了鐵板上,引起了歐美峰會、及民主國家聯盟憤怒呢?國際社會只要每次提出「台海」問題,或者「台海」和平,其目的就是告訴中國,我們不再容忍中國對台灣的蠻橫、霸道與欺淩,及軍事威脅、武力恐嚇的態度,這已經引起了民主國家,或者說國際政治文明強烈的公憤。
拜登這次赴歐,恰好表達了大家的共識和心願,中國針對台灣的威脅,其實是對自由世界的威脅與挑戰。事實也讓世人一目了然,維護「台海」安全,維護台灣和平穩定發展,無疑成為重新恢復與重建民主國家聯盟的集結號。
拜登(左1)訪歐,無論是G7峰會,還是北約峰會,儘管面對中國的「系統性挑戰」,及對華戰略的競爭,一度還引起參差不一的意見,但最終發出了劃一而清晰的聲音——「共同關切『台海』安全議題」。示意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
中國給世界帶來威脅
北約公報第一次提出:來自中國的「系統性挑戰」。
謝大使表示:原本中國站起來並不是什麽壞事,問題是中共變得蠻橫起來,中國自稱崛起。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僅僅十年,讓歐洲人、讓美國人、讓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所有的自由世界再度集結起來。1991年,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統一,開啟了歐洲民主浪潮,歐洲開始步入和平自由理想的方向: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獨裁,沒有人民會被獨裁政權所迫害的自由世界。
北約針對俄羅斯,這很正常,俄羅斯一直是歐洲矛盾的焦點,北約組織的存在,本身就是防範與制約俄羅斯的。
北約刻正和印太四國—澳洲、日本、韓國及紐西蘭—發展關係,這恰好體現了「同球一命」的意涵。眼下中國的威脅,給世界帶來了不穩定,可說是橫霸天下。謝大使表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峰會閉幕的演說中,呼籲歐洲和北美必須站出來,反對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獨裁政權。他還說:「中國正持續接近我們。我們在網絡空間看到中國的蹤跡,我們在非洲看到中國,我們也看到中國在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上做出大量投資。」也就是說,中國對北約和歐盟的脅迫是看得到、摸得著,且感受得到的。
謝志偉大使談拜登訪歐後國際政局。示意圖/擷自謝志偉臉書
謝大使歷數了種種現象:
1、南海島礁軍事化,當年習近平答應奧巴馬總統,稱在南海島礁不建軍事基地,但川普卻發現,近年來南海緊張局勢不斷傳出,那些島礁早已紛紛「升級為軍事基地」,乃發起強力反制動作,拜登上台後,更是大力跟上。
2、中國海軍力量不斷擴充,在南海、東海、黃海大練兵,不斷宣揚「下餃子」式的生產新型主力艦艇,航母艦隊在南海、東海橫衝直撞,炫耀武力。
3、近年來,解放軍不斷派遣軍機前往台灣西南空域進行演練,最近一次派出28架次軍機威懾恐嚇台灣人民。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的艦艇打擊群,圍繞著台灣進行偵察訓練,即反潛、反艦訓練。這些針對民主國家的威逼與恫嚇,對自由世界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4、近年來西方國家都面對了中國的「戰狼」外交,中國是橫霸天下,對台灣不是打壓就是恐嚇;對周邊鄰國也是蠻橫相加,不斷地經濟制裁澳洲,把澳洲搞慘了;對不聽使喚的菲律賓,以胡蘿蔔與棍棒侍候;就是對亞洲的強國日本、韓國,中國同樣會動輒訓斥、警告相加。中國駐法國大使,名字就叫盧沙野,就是又盧又撒野,他居然說:「戰狼」是面對「瘋狗」,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就是「瘋狗」,在四處咬人嗎?
5、向來不出遠門的中國海軍,居然跑到北約海域。謝大使指出,這已是數次了,中國派遣最先進的052D型的「長沙」號導彈驅逐艦,參加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舉行的軍事演習。對北約國家來說,有一個北極熊已夠歐洲驚懼了,中共遠道而來,在北約海域中俄聯合舞刀弄槍,使北約國家倍感壓力。謝大使戲稱:就好比「用陶土砂鍋去碰撞瓷器店裏的精美器皿,那還不是白白認栽」,或者說「光腳的不怕穿皮鞋的,無所顧慮,什麽事情都敢於去做。」
中國052D型的「長沙」號導彈驅逐艦。示意圖/擷自人民網
「印太準則」是先行基礎
俗語道: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
去年9月1日,中國外長王毅前腳走,9月2日,德國法國就出爐了「印太準則」,文件共有八十幾頁,有七個重要方面的論述,其中的兩個面向是重中之重,一個是經濟,一個是軍事。關於經濟方面,簡而言之一句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那個籃子就是中國嘛。道理十分明晰:警惕中國霸權,不要輕信中國。連被外界普遍認為「親中」的總理梅克爾,也提醒德國企業均衡與分散投資,要考慮投向東南亞區域的國家。德國政府擔心企業太過於依賴中國。比如:德國是製藥強國,他們製藥是非常有名的,但是現在變成有很多的藥物原料都來自中國,居然是中國人在幫他們製造。
中國不惜拆資購買德國企業,為了獲得德國工業領域的先進技術,以求在短期內縮短與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距離,不惜一切代價。比如說:世界產業用機器人市場,由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KUKA)、ABB(瑞士)、安川電機(Yaskawa)、FANCU(日本)等四家企業所壟斷。2016年中國收購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Kuka),德國政府竟然攔截不成,十分懊惱。此外,排名世界第二的德國叉車(叉架起貨機)生產企業凱傲(Kion)也被中國收購。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國營化學企業中國化工也收購了德國化學工藝設備制造業的克勞斯瑪菲集團。
從軍事上來說,歐盟的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家均表述:所涉及的不是領土問題,而是:一、航行自由問題(Freedom of navigation,縮寫FON),是國際海洋法中的一個原則,即除了國際法規定的例外情況,懸掛任何主權國家旗幟的船舶不受來自其他國家的干擾。二、國家利益問題,全球至少四分之一的貿易運輸線經過南海水域,再則「台海」的安全與穩定,同樣有利於德國在那一區域的經濟投資與發展。法國大約有150萬法國公民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島嶼上,因此,法國欲在「印太」地區保持實力均衡,重塑法國的大國地位,更是理直氣壯。英國亦屬類似的狀況。
因此,英國、法國都已有過派遣海軍艦艇,甚至潛艇、航母前往赴南海、太平洋海域,與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海軍共同軍演。
德國官員稱,計劃今年8月派軍艦赴亞洲訪問,軍艦返航時將途經南海。4月中旬,法國海軍雷電號兩棲攻擊艦編隊一直在南海活動,4月13日前後,此軍艦及速科夫號潛艦(Surcouf)抵達印尼沙璜後,接著就轉入南海。德國之前就已經派軍官隨法國軍艦作為觀察員,赴印太海域、南海水域考察了。(待續)
2021 年 5 月 11 日,美國、日本、法國和澳大利亞的指揮官在日本佐世保的 Ainoura 營地舉行的 Jeanne D'Arc 21 演習開幕式上向各自的國旗致敬。圖/擷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照片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