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愛在台東偏鄉—和信東基癌症診療合作計畫9年回顧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愛在台東偏鄉—和信東基癌症診療合作計畫9年回顧

 2021-08-06 16:35
目前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醫療團隊。圖/擷自東基公益網站2020.8.24
目前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醫療團隊。圖/擷自東基公益網站2020.8.24

每年6月中,衛生福利部會公布台灣十大死因的統計分析報告,媒體也會有相關報導。今年(2021)因為疫情因素,報導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不過我注意到有一個媒體沒有關注的部分,很值得提出來與大家分享。那就是台東縣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有明顯下降,從2012年最高峰的每十萬人口176.3人,降到2020年的140.8人,降幅高達2成,幾乎是同一期間全國平均降幅1成1的兩倍。雖然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仍然排名全國各縣市第二名,但這已經是十幾年來的新低,與全國平均每10萬人口117.3人越來越接近。

台東有全國最高的癌症死亡率

我從以前就講過,台東好山好水,環境汙染少,生活步調比起都會區悠閒,本來就不應該是全國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事實上從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的資料也可以發現,台東的癌症發生率沒有特別高,與全國平均相近,但癌症死亡率則遙遙領先,長年高居全國第一。所以問題不只在癌症的高發生率,而更是在癌症的低根治率。理由也不難推斷,就醫的方便性不足,對台東本地醫療院所的信任感低落,以及就醫時間、花費的考量等因素,讓民眾接受癌症篩檢意願低。有症狀患者不願及早就醫,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可根治的變成藥石罔效。醫療資源的相對缺乏,也影響了民眾對本地院所的信心。這幾項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癌症發生率不特別高,但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奇特現象。


台東的癌症發生率沒有特別高,與全國平均相近。綠色部分為台東統計量。圖/衛福部統計處

過去台東癌症死亡率則遙遙領先,長年高居全國第一,2020年如今已降到140.8人,降幅高達2成。綠色部分為台東統計量。圖/衛福部統計處

無接縫癌症診療計畫

從2009年八八風災之後,和信醫院就開始關注台東,協助了幾間學校、民間團體和安養機構的重建。2011年,一位台東大學的簡淑真老師不幸罹患胃癌,為了定期到和信醫院就醫,來回舟車往返,承受了極大的辛苦和不便。這件事被和信醫院的黃達夫院長知道,便開始思考如何來改善這個問題。後來和信的方麗華藥師和關懷師盧俊義牧師更大力來促成這個「無接縫癌症診療」的計畫。一開始邀請到兩位熱血的曾雅欣和謝佩玲護理師投入,與台東基督教醫院合作,2012年開始設立癌症諮詢室,提供癌症病友轉診諮詢的協助。我受到上帝的呼召,以及盧牧師和兩位護理師的激勵,在和信受訓半年後,2013年也開始到東基,設立血液暨腫瘤內科,參與照顧台東癌症患者的工作。


和信東基癌症診療合作計畫從2013.2.24在台北東門長老教會的差遣禮拜後正式開始。前排左起:劉漢鼎、盧俊義牧師、陳佩蓁、曾雅欣、謝佩玲。圖/擷自台北東門教會臉書

凡事起頭難

我來台東之前,很多人都對這個決定持保留態度,認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我本領再好,一個人單打獨鬥,大概也很難成事。我很感謝曾謝兩位護理師幫我打先鋒,東基的同工們願意積極學習照顧以前不熟悉的癌症患者,和信醫院當我們的堅強後盾,以及志工的參與,讓我們團隊能夠一步一腳印,逐漸打下根基。在台東,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委身投入的典範,例如白冷會的神父修士們,關山聖十字架療養院的修女們,東基的譚維義院長和醫療宣教士們,他們無私無我的奉獻,激勵了我們向前行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從最難照顧的末期和弱勢的癌症患者開始,利用盧牧師幫忙在台北募到的款項,成立癌症及安寧關懷基金,透過社工師來協助這些患者,讓他們能夠安心就近接受治療。病情比較棘手的患者,如果在台東處理不來,就由癌症諮詢室協助轉診和信或其他院所,並盡量減少患者轉診過程的不便,減少來回的奔波。同時我們也陸續引進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讓一些比較單純的藥物治療可以就近在台東來進行。我們也跟蘭嶼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合作,一起照顧最邊陲角落的老人家。


蘭嶼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圖/擷自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FB

放射治療和盼望樓的啟用

放射治療是癌症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必須由專門的放射腫瘤科醫師和團隊來規劃進行。台東馬偕醫院原本就已經有放射治療的設備和人力,我們也有一些癌症患者會轉診到東馬來治療。但是東馬的治療量能逐漸達到飽和,有時遇到機器故障或維修,整個治療就可能完全停擺。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的鄭鴻鈞醫師很有遠見和信心,和東基的呂信雄執行長商量後,決定推動建造癌症醫療大樓—「盼望樓」,並裝設台東第二套放射治療的直線加速器。2017年動工,2020完工啟用。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常常是相輔相成,同步進行,叫做同步化學放射治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簡稱CCRT)。以前我對CCRT的印象是一種猶如酷刑的治療,患者常因治療後口腔和喉嚨黏膜破損,食不下嚥,痛苦不堪。然而鄭醫師的放腫團隊技術高明,CCRT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患者的耐受能力大大提昇,以前的恐怖印象已經難得一見了。


東基癌症醫療大樓—「盼望樓」。圖/擷自東基網站

COVID-19疫情激發癌症患者回流

以前台東的癌症患者對本地醫療院所不信任,大多會跑到外縣市就醫。2020年COVID-19疫情開始,許多患者擔心到外縣市就醫的染疫風險,紛紛開始回流。2021年5月北部疫情大爆發,各大醫療院所為了防疫而採取降載措施,癌症患者幾乎都半被迫要求轉回原居住地就近治療。東基也在這波疫情降載風暴中,承接了大量轉回台東的癌症病患。感謝上帝9年前的超前部署,啟動了和信和東基的合作計畫,延續至今,讓大多數回到台東的癌症患者仍然能夠有完善和高品質的醫療照顧,不致於淪為疫情下的人球。

通力合作的台東癌症醫療

再回來談台東癌症標準化死亡率的快速下降,這當然不可能靠和信和東基單一的合作計畫可以達成,事實上這是台東所有醫療院所,診所,護理所,衛生行政單位,學校,安養中心,長照單位等共同齊心協力達成的。從校園內對菸、酒、檳榔害處的宣導,降低了頭頸癌的發生率;孕婦B型肝炎的篩檢和新生兒B肝疫苗的接種,降低了B肝帶原和肝癌的發生率;國健署推動的免費四癌篩檢,和東基加碼推出的肺癌和鼻咽癌篩檢,提高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各醫療院所間截長補短,相互支援,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所有長照,安養中心和安寧療護單位,以全人照顧的模式,讓家屬參予失能或末期病人的照護,進一步提高自我健康意識等等。所以我認為台東拿到癌症醫療的最佳進步獎,是全台東人努力付出的成果,包含外地來台東工作或支援的,和出錢出力的。和信和東基,算是扮演光和鹽的角色,投入一些些,激發起更多人的參與和投入,如此而已。

未來的隱憂和盼望

今年以來,我的良師益友東馬血腫科的劉家瑞主任退休,另一位東馬外科醫師轉換跑道到外縣市,雖然台北馬偕總院和其他醫學中心有派醫師下來支援,我也到東馬支援了兩個月的門診,但遠水難救近火,在人員頻繁更迭的狀態下,我又注意到一些患者出現不知何去何從的焦慮。再加上從外縣市回流的患者相當多,讓我們醫院照顧的癌症患者呈現倍數增長,我個人有時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覺得難以提供患者更好的照顧。然而我堅信,台灣人「同島一命」的凝聚力是越來越強,「決不丟下任何一人」的使命感也很高,雖然暫時我們會有人力短缺的壓力,但終究會有更多的熱血人士來投入偏鄉醫療,來改變醫療不平等的城鄉差距。為此我懇求上帝,呼召更多醫療和教育工作者來投入,讓這個使命能夠延續下去。台東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台灣最早能夠看到太平洋日出之地,願上帝祝福台東,也祝福每一位關心台東癌症醫療的好友們。願一切榮耀歸於至高無上的主。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