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夏季將至,面臨尖峰用電危機,行政院的規劃是針對用電大戶擬訂「獎懲制度」,強制節能,電力供需出現紅燈警報時,就會啟動該制度,通知用電大戶強制參加「需量反應」,若減少用電達規定標準,則給予額外獎勵,若繼續用電,則該時段增額收費的「獎懲制度」。
此政策一出,產業界立即議論紛紛,因為這種針對用電大戶,齊頭式平等的想法,雖然最直覺,但是根本是「膝反射」政策,「無腦」不合邏輯。
以齊頭式平等的想法制定「獎懲制度」,會導致「賞惡罰善」,例如:每年努力達到最大節能程度的台積電,要它再節出5%極為困難,結果被判定為節能未達標準遭「懲罰」。過去對節能馬馬虎虎所以有很大節能空間的廠商,則很輕易就能達到標準而獲「獎勵」。對台積電來說,錢不會是問題,但最努力節能的廠商卻要受「懲罰」,情何以堪。
事實上,政府高高在上,對人民祭出所謂獎勵與懲罰的想法,根本就反民主,不僅不公平,也缺乏彈性,賞罰程度是固定的,若是所有廠商剛好都接到大單不能停工,也沒空改裝節能,於是都決定繳罰款,那豈不是一樣跳電呢?到時才試圖隨時修改獎懲機制,想要「微管理」全台灣所有企業的用電,政府只會不堪負荷而完全失靈。
同樣的機制,應用不同的思維進行,那就是尊重市場。若能建立如美國的電力批發市場,當電力供給有限,需求價高者得,在電力供需吃緊時,電價就相對應上漲,漲到供需平衡為止,附加價值高的廠商,如:台積電,付出高電價,來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附加價值低的企業就退出市場,以免把珍貴的電力,浪費在低附加價值活動上,如此才能將國家的能源,做最有效利用,管理上也更簡易且更具彈性。
另一方面,雖然工業用電,的確是我國用電的大宗,近年來都佔超過半數,但是我國民生用電佔約2成,商業用電也佔約2成多,民生與商業用電比起工業大廠生產線用電,更容易彈性調度,難道不能一起配合解決尖峰用電問題?
以民生用電來說,白天上班不在家,用電量低,頂多是電熱式熱水器、洗衣機預設洗衣這類用電,但這都不是非得要中午進行的活動。在歐美,透過真正的「需量反應」聚合,電力公司與廣大民生用戶簽約,在用電吃緊時,先暫停電熱式熱水器、洗衣機等電器,等到尖峰過去再啟動,積少成多,也可解決了許多尖峰調度問題。
商業用電,更有許多成熟技術,只要尖峰高電價,再搭配離峰降低電價,拉大離尖峰的價差,不需特別制定講理機制,自動會刺激許多解決問題的技術應用,例如:商業大樓,將會更積極採用已經數十年的老技術:夜間製冰,白天用來吹空調,以轉移尖峰用電到夜間;超商原本不易轉移用電時間,因為生鮮冷藏櫃隨時要保持攝氏4度,不能多也不能少,但如今有許多以各種儲冷劑,來儲冷的技術,一樣夜間儲冷,尖峰時間用儲冷劑來維持冷藏,避免尖峰用電。
另一方面,只要離尖峰價差擴大,自然會有儲能業者,想以夜間「儲能」,尖峰時間「供電」,來賺取差價,不僅企業,連同一般用戶,也可能願意建置家用儲能系統,作為能源安全設備,平時則借給台電操控,收取服務費用或享受電費抵減。
善用民間的力量,台電不僅可節省電網儲能投資,更能藉由民間快速建置,而能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儲能調度資源。
上述都還只是轉移用電時間,並非真正的節能,但若尖峰電價拉升,(對民生影響小,因中午都在上班),將刺激許多商業節能,目前台灣許多辦公大樓的絕緣措施,都奇差無比,中午酷熱時間大量耗電,尤其是玻璃帷幕大樓用電極為驚人,但是業主改善興趣缺缺,就是因為電價便宜,但商辦用電最多,正是夏季中午最熱時間(也往往正是全台用電尖峰)的空調用電,若尖峰電價拉升,現有絕緣、空調節能技術,早就成熟,業主積極採用,很快就能壓低尖峰商辦用電。
相對的,要工業大廠,勞師動眾的更新生產線,以達成節能目標,那才是緩不濟急,直覺上認為抓幾個大廠最快,因為只想到要一個個微管理,商辦那麼多哪管得完,所以只能先從工業大戶開刀,只想用威權的管制方式,忽視市場力量,其結果就是欲速則不達。
要實施時間電價,並不必等到全面安裝智慧電錶,「非智慧型」的電子式電錶,就已經可以分時間計價,只是最後還是得透過人工抄錶的方式,抄數字而已。
台灣對電價的思考,總是只有一口價想法,提到漲電價,就認為是全天候都一起漲,其實夜間發電邊際成本低,供電充沛,應降低夜間電價,白天尖峰時發電邊際成本高,應提高尖峰電價,分時間反應真實成本,一方面讓電力,能做最經濟最有效的利用,減輕台電調度壓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台電的獲利能力,更能刺激許多新能源服務的發展。
對民間來說,中午尖峰電價上漲對民生影響微小,又能刺激目前極為浪費電力的商業部門積極節能,節能後總電費,其實可能還會下降,晚上民生用電則降低,對人民來說是減輕負擔,何樂而不為?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