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將百年歷史化為文創 大溪興安社打造下一個百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將百年歷史化為文創 大溪興安社打造下一個百年

 2018-08-03 15:57
興安社遶境時辨識度最高的大算盤。圖/大溪興安社提供
興安社遶境時辨識度最高的大算盤。圖/大溪興安社提供

大溪第一個請將軍參與「六廿四關公生遶境」的社頭,是號稱「生意人社」的興安社,今(3)天正好是成立100周年。作為大溪少數保有行業組織性格的老社頭,社員裡家族超過三代入社比比皆是,為了讓新生代認同並願意經營下個百年,興安社決定將百年歷史化為文創,透過現代創新手法,讓更多人認識大溪社頭文化。

在大溪街上擁有兩家機車店的余明政,是興安社的社長,他平常總是笑臉迎人,當說到社頭文化時,立刻正色:「大家對大溪的社頭有很大的誤解,以為社頭就是陣頭。其實,陣頭是職業性的表演團體,社頭則是大溪人因為敬神而自發組成的業餘團體,而且是抱持感恩的心成立,兩者之間完全不一樣」。

他認為,假如不能讓外人了解社頭文化代表的心情與精神,只是一味追求遶境場面,不僅花費鉅大,也會讓社頭文化與大溪下一代之間越離越遠。

成立於1918年(大正8年)的興安社,是大溪街區上的零售商人們所組成,在每年大溪六廿四關聖帝君遶境隊伍中辨識度最高,因為興安社的代表物是號稱全國的大算盤,只要遠遠望見大算盤,就知道興安社的財神爺馬上就要到了。以算盤代表自己來參加遶境,也因此擁有「生意人社」的別稱。

大溪第一對將軍、目前陳列在普濟堂關聖帝君兩側的關平、周倉,就是興安社在日治時期敬獻的。當時興安社員因貿易經常往返大陸,便專程在福州請購兩位將軍的頭部,回台組裝後參與六廿四遶境,大溪人第一次見到將軍遶境、別具神威,於是各社頭紛紛請出神將,愈請愈多,演變至今超過百尊,也讓大溪變成了「神將窟」。

隨著時代變遷,大溪人口外移,零售生意大不如前,社員也跟著萎縮。2017年才剛接任社長職務的余明政,如何在人力與財力都不足的情況下,辦好2018年百周年社慶,還能順利走向另一個百年?余明政展現生意人的務實,「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就做我們能做的。」他認為,社頭文化不應只在表演形式上打轉,而是要了解前人傳承的意義,並且用現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傳播出去。

或許是前人伸出了援手,他在前人們留下的箱子裡,翻出了5面舊社旗,經鑑定是日治時期的社旗,每一面都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興安社的 「興 」字,不論從設計美學、創意、文化意趣等各種角度,這5面旗都充滿現代性,而這些「壓箱寶 」讓余明政對轉型充滿信心,決定以文化教育來延續興安社的百年光榮。

興安社將百年社旗設計成絹印DIY課程,先是走進校園,讓小朋友透過手作認識在地文化,接著走進社區結合活動,也受到熱烈迴響,受到各界鼓舞,余明政決定放手,讓新一代的社員從文創角度進行創新。


興安社走進大溪國小開設絹印課程。圖/大溪興安社提供

短短一年時間,興安社從擁有現代版logo,到開發出香包、氣球、錢包等各種文創商品,這些原本是為籌措百年慶活動而設計,沒想到詢問度非常高,在市場上也大受歡迎,要不要趁此發展為生意作為社頭的事業?興安社正思考中。

最近,這群新世代又提出了一個創意,希望設計一個讓外地人來大溪參與遶境的觀光行程,而且不是站在旁邊看,而是走進興安社的隊伍中,透過參與、真實體驗社頭文化。這個創意會不會成真?8月4日、5日這兩天的六廿四關聖帝君誕辰慶典遶境或許就有答案了。


以日治時期社旗圖案開發的文創商品。圖/大溪興安社提供


年輕社員設計的限量香火袋。圖/大溪興安社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