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科技最前線」輔英科大陳誌偉:科技是「兩刃的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科技最前線」輔英科大陳誌偉:科技是「兩刃的刀」

民報之聲 高雄FM89.7晚九時~十時 「科技最前線」下周擇期播出

 2018-09-12 17:47
輔英科大生技系教授陳誌偉(左上)與輔英科大校園。(圖/林崑峯合成)
輔英科大生技系教授陳誌偉(左上)與輔英科大校園。(圖/林崑峯合成)

人類社會受科技的影響日益深切,每個人都要了解「科學」,因為「科學」能夠幫助我們尋找和洞察問題的所在,惟科技同時也是一把「兩刃的刀」,輔英科大生技系教授陳誌偉指出,人們需提早評估並因應在整個實驗中的管理方針與後果,這也是科學性廣義的「預防勝於治療」。

「科技生活」一如當前社會現代人「人手一機」。陳誌偉指出,一機在手能掌握天下大事,當前在公共領域「滑手機」的現象,這絕非上一代或老一輩所能理解,智慧型手機已成為全球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你(妳)年齡多大,都要學會使用,才不會被現代社會淘汰!

陳誌偉說,由手機的演變,科技新紀元的來臨,也使許多人充滿著期待,不知道下一刻世界會有什麼新鮮事發生,惟科技的進步卻也展現許多風險的存在….;他指出,促使人們更健康的「那些」科技,讓全球人口總數,在這過去的短短40年間,激增加10倍以上的全球溫室效應、酸雨、去森林化、核災難、有毒廢料以及生物物種的滅絕…等等,這也是因人類所運用愈來愈多科技,而造成的一部份後果

民報之聲「科技最前線」系列,日前專訪輔英科大生技系教授陳誌偉與談主題包含「健康生技翻轉南台灣經濟大願景」、「職場軟實力修練」、「 科技創新與服務」、「生命問題:運動飲食與保健篇」、「全球民生問題」、「大數據時代的健康生技產業與生命問題」、「職場軟實力修練」..等各主題,回響熱烈!應聽眾要求下周將擇期再邀陳教授再與談「生物科技」與現代生活應用包含PM2.5與環境管理政策相關探討。

陳誌偉教授指出,「生物科技則是一種因應現代社會與問題而發展出來的科學技術,高效率、低污染、符合現代環保概念。他舉常跑醫院的人,對MRI一定不陌生!核磁共振顯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普遍應用在醫學診斷,這是一項探測人體內部的結構的技術, 乃是以水分子中的氫原子行為,為理論依據的顯影技術。MRI先以磁場所造成的力量,將氫原子核排列起來,再以無線電波瞬間衝擊這些氫原子核。因而、這些受到衝擊的氫原子,會放射出他們個別獨特的無線電波以為反應,而這些微弱的電波信號被MRI掃描器接收後,進一步可被電腦轉換而成為影像顯現出來。由於,水乃是我們體內所有軟組織的主要成分,因此,MRI可提供X射線所無法顯現的資料,給醫師更進一步的診斷參考。

MRI對腦功能的研究特別有用。一項最近的研究,由「觀察」到人類的大腦會隨著我們年齡的漸長,而呈現萎縮的現象開始﹔在30歲到90歲間,我們的大腦約有20%的萎縮,而且主要的萎縮區域,乃是有關記憶與學習的腦部反應區域。由於曾有研究顯示,運動與記憶能力的改善有關,因此,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e)的研究人員提出「問題」,運動是否可以減緩或者甚至復原大腦的功能?他們的「假說」乃是,MRI掃描可能顯示出,經常運動與不常運動者的大腦間差異資訊。他們「預測,那些較具活動力者的大腦萎縮現象,將較那些較不具活動力者為小。

在他們的「實驗」中,共有29位60歲到70歲的參與人員,每個禮拜進行3次一個小時的有氧性運動訓練,共持續6個月。另有一組29名的對照組參與人員(年齡與實驗組人員相當),從事較溫和的非有氧性(nonaerobic)全身伸展運動,也同樣持續6個月實驗期間。在實驗開始前以及實驗結束的時候,MRI被用來掃描所有參與人員的大腦。實驗的「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大腦體積有明顯的增加,然而,對照組沒有這種大腦體積的增加現象。研究人員依此而結論,高齡成年人的記憶退化與否等現象,可能與其心血管的調適狀況有相當的關連性。換言之,亦即經常進行有氧性運動,可能有益於你的身體以及大腦功能。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