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泥痕錄】唐獎是什麼?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泥痕錄】唐獎是什麼?

2018-10-16 09:55
唐獎活動現場一景。圖/取自TangPrize唐獎臉書
唐獎活動現場一景。圖/取自TangPrize唐獎臉書

台灣天空突然掉下了一個《唐獎》。

中天電視全程轉播唐獎典禮,場面盛大,貴賓雲集,殊不知早就在中正廟大廳,還有唐獎的展覽,《天下》雜誌報導唐獎,極其詳盡,中時這些緋絳媒體強力報導,讓台灣莫名其妙突兀地冒出一個巨嬰型的《唐獎》,這已經是第三屆了,名氣更大了。

所謂的唐獎,網路說:「要發揚盛唐精神」。人類學術菁英的最大貢獻,是要開創未來,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及其他的大獎,哪一獎項是在發揚過去古代哪一個王朝的盛世?盛唐,顧名思義是一個充滿血腥,侵略擴張的大帝國,是胡漢的雜文化,—千多年前的專制王朝,何法之有?我們拆穿唐獎的意思,唐就是中國,唐人就是中國人,唐獎就是中國獎。主辦人替中國人拐彎抹角的用「唐」字,來偽裝中國獎。這樣的分析,應該沒有比我更正確的了。

唐獎官方網「關於唐獎」,介紹了四大獎:永續發展、生技醫學、法治、漢學。其中文字說明最詳細的是「漢學獎」,在有一段結語:「本獎旨在表彰漢學領域的成就,並彰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最後一句話是為政治,而不是學術的。

我以為設唐獎,主要還是在包裹核心價值的漢學獎,目的是讓全世界的人來了解中華文化的偉大,這和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的目標一樣。

唐獎出資的主辦人是紅頂商人,不是大學者,因此只有找台灣最高學術的中央研究院,才有專業能力代辦甄選人選,但是後來有了變化,說實話,唐獎底子仍是要依賴前院長李遠哲諾貝爾獎的國際聲望,來做號召、來吸引天下一流學者,願意接受甄選得獎。

諾貝爾獎,或其他全球性的學術大獎,只有可能兼顧人權的因素,絕對不會要彰顯某一個國家所謂的偉大文化,唐獎是強烈申張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意圖,舉世只有中國,特別需要這兩種精神來維繫政權的穩固。

學術獎要客觀公正公開,來表揚學術研究的傑出成就,不是鼓勵來宣揚某種文化價值的鼓手,沒有政治企圖、客觀公正才是學術獎的尊嚴、榮譽,諾貝爾文學獎有要彰顯基督教文明、歐洲文化、英、德和希臘、羅馬等等的文化使命嗎?

只有中國共產政府非常在意所謂「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在世界的貢獻。

主辦人尹衍樑先生,國共兩黨關係非比尋常的大商人,缺乏企業的高度清望,如張忠謀先生,哇!撒大錢設置一個全球最高金額的學術獎(50,000,000台幣,比諾貝爾獎約多一倍)。主人即能分享諾貝爾级的榮譽,能做長久嗎?現重賞之下,禮數周全,確實天下菁英雲集,得獎人多為一時之選。台北幾小時的典禮,或可以獲得國際媒體的青睞。

問題是台灣舉辦這個大獎的風光,主辦單位和台灣有足夠的聲望、品味能夠相稱嗎?能夠幫助台灣學術成長壯大嗎?兩年一次,台灣或只留下被烙一個中國(大唐)的印記。

這獎和台灣土地和人民沒有什麼關係,讓人覺得似是代理沒有公信力的中國來辦理的大獎。

我們台灣,我們恐怕沒有必要設置虛誇的大獎,兩年拜拜一次。

我們非常惋惜台灣本土大資本家,從也不知開拓一個種植學術的小園地;當然也可以辦台灣學術丶科技強項的大獎。

台灣的大家族分家可以效法國際的許多研究型基金會或公益基金會,如設洛克菲勒基金會、松下義塾。漢文化父權家天下的餘毒傳統,龐大遺產還讓子孫爭奪,使兄弟鬩牆,可恥可恨。如王永慶、張榮發…。

我不是只指唐獎,這種高層次的移花接木。環顧周遭,我們許多文化教育園地,已被包藏禍心的中國染指,我們卻少有戒心,政府和人民卻不知自己要履冰臨淵,戮力對應,求生發展。

令我長嘆息!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