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乳房外科聖手耕莘醫院院長 陸幼琴(1938~ )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乳房外科聖手耕莘醫院院長 陸幼琴(1938~ )

 2021-06-30 09:15
人物-陸幼琴修女。圖/擷自耕莘醫院網站
簡介:

陸幼琴修女,1938年生於上海,父親陸潤之為眼科名醫,二次戰後中國被共產黨佔領,她隨著父母遷移到香港,中學時就讀天主教學校,受洗為天主教徒並且立志將來進入修會事奉天主服務人群。16歲時前往加拿大就讀多倫多大學文學系,1959年畢業後由耶穌聖心會栽培,送她轉往美國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70年她向修會申請來到台灣,應邀到葉由根神父主持的「聖家貧民醫院」在嘉義鹿草的鄉下為貧民病患服務,在鹿草貧民醫院一年期間就親手接生了一百二十名嬰兒,她還常常開著一台破舊麵包車四處往診,車子要載貨也要當救護車載病人趕回醫院開刀,當時鄉下民眾多打赤腳,她好心買襪子給病人穿免得病人雙腳飽受龜裂之苦。

陸幼琴在鹿草鄉下服務一段時間再度返美深造,並獲得美國外科學院院士資格,還擔任洛杉磯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1985年台北新店耕莘醫院邀請她再度來台灣擔任醫療副院長,她在耕莘開創乳癌特別門診,還積極投入婦女乳癌自我檢測的衛教,並引進矽膠義乳使婦女乳癌在手術之後不致影響外觀。後來她升任院長,她和從國外研習安寧照護的趙可式修女,在1994年設立了「聖若瑟之家安寧病房」,對癌末病人給予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天主教的輔仁大學要籌設醫學院時,她也被邀請參與協助的事工,還曾擔任輔大醫學院教授和首任院長。2007年她獲頒「醫療奉獻獎」,她的一生持續散播著信仰天主帶給她的力量和愛!

陸幼琴修女,1938年生於上海,父親陸潤之為眼科名醫,二次戰後中國被共產黨佔領,她隨著父母遷移到香港,中學時就讀天主教學校,受洗為天主教徒並且立志將來進入修會事奉天主服務人群。16歲時前往加拿大就讀多倫多大學文學系,1959年畢業後由耶穌聖心會栽培,送她轉往美國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由於受到修女會前往印度施醫濟貧的影響,決心修習外科準備到欠缺醫療的國家服務時能夠最直接的救人性命,受完良好的手術訓練之後,1970年她向修會申請來到台灣,應邀到葉由根神父主持的「聖家貧民醫院」在嘉義鹿草的鄉下為貧民病患服務,當時的醫療設備簡陋,她曾經到難產的產婦家中接生,在沒有電燈的情況下,用手電筒的微光滿頭大汗的將嬰兒接生下來,在鹿草貧民醫院一年期間就親手接生了一百二十名嬰兒,她還常常開著一台破舊麵包車四處往診,車子要載貨也要當救護車載病人趕回醫院開刀,當時鄉下民眾多打赤腳,她好心買襪子給病人穿免得病人雙腳飽受龜裂之苦。

陸幼琴在鹿草鄉下服務一段時間再度返美深造,並獲得美國外科學院院士資格,還擔任洛杉磯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1985年台北新店耕莘醫院邀請她再度來台灣擔任醫療副院長,此時她對乳癌病人的手術已經非常高超,不止在耕莘開創乳癌特別門診,還積極投入婦女乳癌自我檢測的衛教,她開刀的手法及縫合技術非常細緻,婦女的乳房傷口只有很細的疤痕,她還引進矽膠義乳使婦女乳癌在手術之後不致影響外觀,口耳相傳下她病人遍及全台灣。後來她升任院長,她和從國外研習安寧照護的趙可式修女,在1994年設立了「聖若瑟之家安寧病房」,對癌末病人給予身心靈的全人照顧,雖然安寧照護入不敷出,她說:「天主把病人交給我們,我們就要全心全意照顧病人,用醫院的其他盈餘來貼補安寧病房吧!」她後來又在耕莘醫院推動老人長照、失智老人的照顧,充分發揮了天主教醫院照顧弱勢的愛心,她說:「愛就是在別人的需求中找到自己的責任。」

後來天主教的輔仁大學要籌設醫學院,她也被邀請參與協助的事工,還曾擔任輔大醫學院教授和首任院長,她也擔任過「台灣天主教健康照護聯盟」理事長,即使她卸任院長的職務,她仍然擔任耕莘醫院的顧問醫師,每週門診服務2至3天,繼續照顧她的乳癌病患。她為天主教的醫療事工奉獻超過五十年,無怨無悔的付出,甚至將她自己的財產和畢生收入都奉獻給修會。 2007年她獲頒「醫療奉獻獎」,她的一生持續散播著信仰天主帶給她的力量和愛!如果你今天走入耕莘醫院或許會聽到正在播放布拉姆斯的「搖籃曲」,這就是陸幼琴用這首曲子迎接新生兒的天使音樂!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