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近2星期時,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顯示國際制裁行動還在持續增強。
專家說,戰爭無法速戰速決及國際反應強烈的程度,都是北京當局原先沒有預料會發生的情況,烏克蘭戰爭已經成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噩夢,它不僅迫使中國必須重新思考對台策略,同時也為西方如何協助台灣增強韌性、抵抗中國的侵略提供了路線圖。
中國對台決心不可低估
美國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星期二(3月8日)在眾議院「全球威脅」聽證會上說,他認為中國對過去12天來在烏克蘭發生的情況,包括西方的反應及烏克蘭人奮力抵抗俄羅斯侵略等「感到不安」(unsettled),不過儘管如此,他「不會低估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對台灣的決心。」
對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是否反而使中國對台灣更加大膽,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斯科特·貝里爾中將(Lt. Gen.Scott Berrier)說,台灣與烏克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情況」,他認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姿態將使人們看待台灣的角度非常不同。「我們的確知道他們在非常、非常謹慎的觀察所有這一切將有什麼結果。」
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盧蘭(Victoria Nuland)同日在參議院外委會的聽證會上說,對俄羅斯的制裁「還沒結束」,她說,「還會有更多來自G-7及我們的歐盟夥伴。最早就在這個星期,如果普丁總統不結束這場惡毒的戰爭的話。」
烏克蘭戰爭是習近平噩夢
保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在《外交政策》一篇文章寫道,中國原先的預期是俄羅斯可以快速擊潰烏克蘭,國際反應也會相對沉默,但這兩個預期都未發生,戰事的拖延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已經使「普丁的戰爭成為習近平最糟的噩夢」。
辛格爾頓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正在密切注意烏克蘭情勢,也極力避免外界將烏克蘭與台灣連結或相比較,尤其是台灣涉及中國對領土完整的敘事,北京當局更不希望人們把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
不過他說,俄羅斯的侵略行動不順,戰事曠日費時,最終將迫使中國的決策者重新思考他們對台灣的計劃,包括武統台灣的軍事準備,以及如果受到西方類似的製裁對中國已經放緩的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
中國武力犯台須考慮國際反應
「他們顯然敏銳地理解到西方的反應是什麼、俄羅斯哪裡沒做好,不過與此同時他們也不認為這些是可以類比的情況。從中國的角度而言,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政治意志,以及他們達到對台灣的目標的渴望有不同看法,所以我不認為他們會把烏克蘭視為真的有可比性或真正地做比較。但毫無疑問,西方對侵略的強烈反應必定會反映在任何中國正在考慮中的潛在的統一假想情況中。」
辛格爾頓說,中國從這場戰爭中有兩個重要體會,一個是以往它較依賴有經驗的俄羅斯軍隊提供武器和技術,但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展現了糟糕的軍事策略,解放軍可能重新評估與俄羅斯的軍事關係,不會再像以前那麼依賴其指引;二是西方一致的對俄羅斯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也將使北京當局重新評估它對台灣的軍事攻擊可能引來何種反應。
他說,俄羅斯受到的經濟制裁可能導致它的經濟永遠無法恢復,未來兩季的經濟增長可能跌至負百分之七,他們已經被完全孤立於美元和歐元貨幣交易之外,此前中國認為西方不至採取如此強烈的手段,因為這對他們自己的經濟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遊戲規則的真正改變,西方國家不但願意承擔這種代價,也願意施加這個代價。」
戰爭打開整套政策工具箱
對於台灣來說,辛格爾頓認為,以往美台關於台灣防衛能力的對話總是以提供台灣何種武器為主,但烏克蘭全民抵禦侵略的表現使人們看到烏克蘭人民在國家防衛中也有發言權,這為美國及其他盟友提供了一個路線圖來幫助台灣增強韌性以抵禦中國的進犯,無論是協助台灣強化防衛力量或儲備足夠的補給以便面對中國可能的禁運,這場戰爭都為政治決策者「打開了整套政策選項的工具箱」。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為全球地緣政治帶來極大衝擊,造成的影響難以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國決策人士和學者專家研究的課題,不過對同樣面臨中國這個威權國家軍事威脅的台灣來說,這場戰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給台灣人信心和鼓舞
「它給予台灣人很大的信心,就是即便在軍事上佔有劣勢的狀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做出非常有效的防衛,甚至於可以運用這種非對稱的作戰方式,最後能夠獲得這樣的勝利。所以我想這次烏克蘭戰爭對台灣人的自我國家防衛意識有大幅幫助,而且甚至可以讓台灣人民體會到台灣是能夠防衛的一個地方,而且台灣是可以有信心保衛自己的家園,」前台灣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這麼說。
他說,從軍事角度而言,以往台灣經常被認為無法自我防禦,必須仰賴他國才能保衛自己的安全,但烏克蘭的經驗讓台灣人警醒也得到鼓勵,那就是其實台灣人是有能力來保衛自己的民主和自由,只要能做到持續落實國防、落實非對稱防衛,並持續提升後備訓練等。
台灣上週末實施新制下的第一批後備軍人動員,這個名為「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訓練今年估計將召集1萬5千人,在長達14天的訓練中,他們要接受包括射擊、戰鬥、行軍、戰傷急救等訓練。
趙怡翔說,以往台灣人對後備部隊多半只有抽象概念,對後備部隊在台灣整體作戰計劃中的角色並不了解,但烏克蘭戰爭使台灣人重新認識後備軍人的重要性,也願意接受後備訓練對自己在生活上必須做出的犧牲,這是為什麼上週台灣首次實施後備軍人新制教育召集訓練時,預訂召集400人的報到率能達到九成九。
威權與民主陣營界線越清楚
趙怡翔也從國際局勢的宏觀角度指出,這場戰爭使全球威權陣營和民主陣營的界線劃分的更清楚,各國都必須重新表態他們所屬的陣營,現在人們已經見到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站在民主自由這一塊,而且也在重新認知來自威權國家的威脅,「雖然很多人會說,台灣不是烏克蘭,但中國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俄羅斯」,因此看到這次發生威權與民主國家發生的真實衝突後,民主世界對台灣的安全也會更加關注。
專家說,烏克蘭戰爭應該使得中國在處理台灣議題時更加謹慎。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星期二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北京應該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得到一些教訓,雖然烏克蘭與台灣有極大不同,但兩者有重要的類似之處,那就是和普丁對烏克蘭的看法一樣,習近平也不承認台灣擁有任何領土或政治主權。
習近平的課題
就跟普丁認為烏克蘭日益增加的民主韌性及其與西方的關係是對其政權最大的威脅一樣,文章說,習近平也害怕強健的民主台灣正在與美國及其盟友增強關係,不過在這場血腥戰爭進入第3週之際,這場戰爭應該為北京帶來的最重要的課題,就是「一個外國軍隊永遠不應低估當地人民捍衛他們領土的意志」, 正如美國在越南和伊拉克得到的教訓一樣,習近平也未能從香港2019年的民主抗議中學到經驗。
文章也提到,中國應該自問,解放軍對實際的戰鬥是否已準備好?即便解放軍有足夠的武器和能力武統台灣,但俄羅斯在烏克蘭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難應該提醒北京,紙上計劃的作用只能到一個程度。此外,俄羅斯的侵略在歐洲和亞洲引發意料之外的團結,各國政府願意承受真正的犧牲,同意對俄羅斯採取前所未有的制裁,即便中國要比俄羅斯更難以在經濟上被孤立,但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國際反應規模和強烈程度都應該足以讓北京三思。
「正如有141個聯合國大會成員同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不會有任何國家真的支持中國軍事接管台灣。就像中國避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提供軍事援助一樣,莫斯科也可能在中國侵略台灣時避免提供任何實質上的支持,那將使中國頓時變成國際上的孤家寡人。」
文章說,習近平也應該從瑞典、芬蘭正在討論是否加入北約組織得到教訓,如果北京對台灣使用武力,它可能鼓勵中國的一些鄰國與美國更接近,即使侵犯台灣的努力失敗,都有可能促成一個更反華的聯盟,包括印度及南中國海聲索國菲律賓、越南,都可能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來抗衡中國。
台灣的課題
不過不僅是中國應該學到經驗,兩位作者也認為,這場戰爭也為台灣帶來重要課題,因為現在正是一個最好的時間來重新評估台灣的防衛策略、指認合適的不對稱能力以及應該採購何種武器,並將這些武器與可信的作戰教條融合在一起。
「已經有太長一段時間,內部政治問題及官僚現實阻止台北採取威懾措施和為中國的軍事侵略做好準備,並展現台灣人民的決心。過去兩週來的事件應該足為這些辯論劃下句點。」
中國政府強調台灣是其領土一部分,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沒有可比性。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星期一在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沒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烏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
他說,有些人在烏克蘭問題上強調主權原則但在台灣問題上卻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