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 --24堂街頭上的民主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 --24堂街頭上的民主課

2014-06-10 18:44
作者:葉柏祥
譯者:
出版社:費邊社文創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10T08:00:00Z
官方網址:www.facebook.com/Fabiabs

去年七、八月左右,作者到苗栗縣竹南鎮採訪大埔事件的新聞,碰到一群大學生,其中,有一名女學生背著的書包,上面寫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這些熱血青年在319佔領立法院議場,成為震撼古今台外的太陽花學運,社會氛圍為之改變,一方起義,四方響應。身為一名資深媒體人的作者,深受太陽花學生身上堅持、勇氣、熱情、鼓舞等等元素的感動,特地將他這些年來觀察這些年輕人的活動力,以及社會脈胳的躍動,書寫成了這本書。

編按:資深媒體人葉柏祥最新著作「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  --24堂街頭上的民主課」,特別提供〈民報〉轉載,盼太陽花學運的故事,能夠供泛流傳,太陽花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改變台灣未來的命運。

去年七、八月左右,作者到苗栗縣竹南鎮採訪大埔事件的新聞,碰到一群大學生,其中,有一名女學生背著的書包,上面寫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短短的幾個字,卻對作者造成極大的震撼。                                              

這些熱血青年後來在319佔領立法院議場,成為震撼古今台外的太陽花學運,社會氛圍為之改變,一方起義,四方響應,「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不再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

身為一名資深媒體人的作者,深受太陽花學生身上堅持、勇氣、熱情、鼓舞等等元素的感動,特地將他這些年來觀察這些年輕人的活動力,以及社會脈胳的躍動,書寫成了這本書,是一本生動的深度報導,看完了這本書,你才能說真正懂得太陽花學運。

第一堂課    故事要從陳雲林事件說起

說到太陽花的故事,就要從馬騜賣台說起,而馬政府開始賣台,就要從陳雲林事件談起。

陳雲林事件是指時任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在2008年11月訪問台灣期間(即第二次江陳會談),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這些事件包括了警員在高速公路交流道處,沒收中華民國國旗,台北市中山北路的上揚唱片,因為播放台灣意識的歌曲,被警員取締,不准公開播放音樂,並且要求降下店面鐵門,警員並且在各地行使路檢、盤查、搜索、管束、物資扣留、驅離,甚至任意逮捕人民等等行徑,嚴重侵犯人權、踐踏法治。

激發抵抗意識   衝擊黨國體制

2008年11月4日至5日抗議民眾包圍晶華酒店,馬政權動用強勢的警方保護陳雲林,引發民眾的憤怒,批評是「二度戒嚴」,11月6日民眾發動「圍城行動」,馬英九總統與陳雲林兩人的會面提前至上午舉行,時間縮短至不足十分鐘,在會談中,陳雲林絕口不稱馬英九為總統,而以「你」字代替,沒想到馬英九甘之貽,欣然接受,這樣的碰面,注定了他成為「區長」的命運。

問題是他願意當「區民」,廣大的人民卻不願意,這個事件激發了人們的抵抗意識,在他任內的時空地激盪,衝擊了國民黨的黨國體制,終於在他任期的最後二年,爆發了轟動古今台外的太陽花學運。

當時一位女警在民眾抗爭時,竟然說她的上級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網友認為,她在無意中洩漏了馬政府的「國家機密」,該當何罪?

陳雲林事件是馬政權開始賣台的先聲,其置台灣的主權地位罔顧,一味地討好中共政權,以國旗事件最具代表性,根據台灣大學批踢踢實業坊提出的問題,包括:1、中華民國國旗在陳雲林來前都被收光?2、陳雲林來以後,國旗被撤光?中山北路沿途沒國旗?3、人們拿五星旗沒事?拿中華民國國旗被驅趕?

陳雲林來台期間,員警竟然硬生生將把象徵中華民國的國旗扯斷,但反觀中山北路上頭,有一群號稱是「中華統一促進黨」的民眾,卻可以大辣辣的舉著中國五星旗,迎接陳雲林車隊通過。在中華民國的領土上,執法人員保護中國國旗,卻公然毀掉自己國家的國旗,帶頭違法,連國民黨議員自己都看不下去,罵警方毀掉國旗是公然觸犯法律的行為,­甚至更離譜的是,還有女警禁止民眾拿國旗,理由竟然是因為機場是「公共場所」?

陳雲林來台期間,警察扯斷中華民國國旗,卻允許中共五星旗飛揚,造成人們憤憤不平,後來組成台獨建國軍旗隊的李文賓,製作了一隻大旗,拿到中山北路高舉,陸續有民眾加入,形成一隻隊伍,陳雲林事件落幕後,他們約定假日在西門町舉旗,差不多有幾十人參加,舉旗結束後,他們還舉辦檢討會,討論最新社會發展形勢。

台灣獨立建國的舉動,如今已成為一種運動,公投盟成員陸續在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發展在地的舉旗隊伍,旗隊也時常出現在抗爭的場合,形成一種鮮明的標誌,李文賓一人一旗,經歷許多社會運動的洗禮,各地的旗隊,已經廣泛建立了知名度。

〈公民不服從〉 記錄國家暴力

導演陳育青歷時五年拍攝紀錄片〈公民不服從〉,記錄了受害民眾在陳雲林事件發生後與國家的訴訟事件,希望大眾能思考「服從」教育的問題。

當時她前往圓山飯店訪友,因為拿DV拍攝陳雲林,遭到警方以沒有採訪證件為由扣留,開啟了這部片的序曲。紀錄片中,員警向她叫囂「警察本來就有權執法,警察盤查你身分有什麼問題嗎?」讓她非常震驚,其後,不斷有民眾在抗爭時,遭到警方不當對待,進而提起告訴、自訴,可是卻有民眾反而被警方控告傷害罪,僅有一名留學生因被媒體拍到遭警方抓進盾牌,出來後卻是頭破血流,才勉強得以勝訴,獲得國賠。

第1 堂街頭上的民主課

陳雲林事件中,許多手無寸的抗議群眾,遭到身著鎮暴服裝的警察毆打,不少人們受傷,面對警察施暴的國家機器暴力,立即激發野草莓學生運動,也讓台灣社會對於集會遊行法的檢討聲浪高漲。

「公民不服從」精神,在這個事件中也醞釀產生,這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於1849年在短文《論公民的不服從》中敘述的一種精神,1846年,他為了抗議美墨戰爭、奴隸制度拒絕付人頭稅,而被逮捕入獄 (因其親戚幫他付了稅款只關了一晚)。甘地與馬丁·路德·金等人都讀過梭羅的文章,甚受影響,成了他們推動民權運動的理論基礎。

學者羅爾斯在「The Justification of Civil Disobedience」(1969)與《正義論》(1971)論述:公民不服從如果引起社會動盪,其責任不在「抗命」的公民,而在那些濫用權力和權威的人。

「公民不服從」精神,是社運的天然酵母,經過陳雲林事件醞釀,歷經許多社會事件的烘焙,在太陽花學運正式問世。

第二堂課       野草莓學運播下的種子

陳雲林事件中,警方搶下民眾手中的國旗、強制要求唱片行歇業、抗議群眾血跡斑斑的倒在路上,這些事實,成為野草莓學運的重要導火線。野草莓學運雖然沒有成功,主要訴求都沒有實現,可是其播下的種子,後來卻在太陽花學運開花結果,印證了「凡是走過的,必會留下足跡」的道理。

野草莓運動,行動宗旨在於抗議第二次江陳會談期間,警察單位藉著執行維安工作時,對基本人權的種種侵犯,與集會遊行法對於集會自由的不合理限制。

野草莓是從2008年11月6日開始,至2009年1月4日結束,時間不到二個月,可是野草莓精神不死,參與的學生回到校園,繼續播種,一顆顆民主的種子,種在校園的泥土上,慢慢萌芽生根,終於開成了民主的花朵。

太陽花走過野草莓

太陽花學運主要核心幹部,在野草苺學運中都沒有缺席,在成大就讀的林飛帆,回到校園投入零貳社的組織活動;當時就讀清大人社系的魏揚,參與了新竹的野草莓活動,而就讀建國中學的陳為廷當時亦曾參與台北野草莓,並於一年後考上清大人社系,在台大就讀的傅偉哲,參與野草莓抗議,過後不久也考上清大研究所。

魏揚、陳為廷、傅偉哲與其他清大同學共同成立基進筆記,把野草莓精神化為行動,並建立他們參與社會的論述能力與理論基礎。他們都是社會運動的常客,在抗爭活動中能文能武,太陽花學運就在野草莓提供的養份上,慢慢的成長。

野草莓靜坐行動是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何東洪、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管中祥等二十餘人共同發起,主要活動參與者為學生,要以理性、和平的抗爭方式做為達成訴求的手段。

這些師生們認為警察在陳雲林事件不當行為,包括如下:淨空高速公路車道;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舉國旗;禁止民眾在公共場所說「台灣不是中國的」;沒收人民財物,如旗幟、標語;民眾在圓山附近手持DV拍攝,卻被警方違反行政程序強行帶回警局;民眾想要施放印有「黑心」圖樣的氣球被警方制止;民眾騎機車懸掛支持西藏獨立「雪山獅子旗」,卻被警方制止且強行帶回警局;上揚唱片行事件等等。

在上述個案中,警方以違反集會遊行法、社會秩序維護法、警察職權行使法為由,對人民行使許多強制行動,嚴重的侵犯憲法、民法等上位法規對於人民基本自由、財產權利的保障。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在其PTT2個人看板發表「1106行動聲明」,和二十多人共同發起靜坐運動,並提出以下三項訴求:

一、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11月6日上午十一時,數百名大學生陸續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方式抗議,表達訴求,卻陸續遭到警方四度舉牌勒令解散。在同一個時間,民進黨也在距離行政院不到400公尺的立法院周邊發起「圍城」行動,

在這項活動發展之初,便有公民記者的參與,透過 Yahoo! Live 服務的網路同步轉播報導,使關心靜坐活動的人士能與抗議現場有所互動。

在下午四點,警方四度舉牌警告,其後出動保警開始驅離在場靜坐之學生、老師與民眾,有數名靜坐者受到輕傷,台大社會系李明璁教授出示驗傷單,指控在上警備車之前遭到警察動用私刑導致多處受傷,但警方駁斥有打人行為。晚間七點之際,警察已將行政院大門門口淨空,靜坐群眾轉往自由廣場繼續靜坐。

有位網友「小海」於11月8日為此靜坐事件寫了一首名為《野莓之聲》的歌曲,表達了對此運動的感受。11月9日,學生透過表決決定以「野草莓」做為運動名稱。

針對野草莓運動的訴求, 馬英九在回應時表示:集遊法的「問題不在報備,問題在暴力」,這個觀點並不被學運人士接受,他們認為「暴力行為可用刑法來處罰,不需要只是為了預防可能的暴力,就採行一個限制人民集會權利的集會遊行法」,顯示馬英九與野草莓學運人士的立場,完全沒有交集。

社運界人士曾私下總統府高層接觸,表達看法,他們指出,馬英九上台不久,人民還在觀察他的表現,不宜以強硬的方式對待學生,面對中共對台灣的統戰攻勢,需要有人扮演黑臉,學運正是這樣的角色。可是總統府方面並沒有接受他們的看法,反而是勸阻學生放棄「下台、道歉」訴求,如果只談「修改集遊法」,馬總統願公開對談,而學生拒絕這個安排。

一場實行公民不服從的運動

11月7日晚間,學生在自由廣場透過投票。決定「不申請集會遊行」,稍後並決定「這是一場實行公民不服從的運動」,「希望透過對『集會遊行法』的衝撞、以突顯其荒謬性」,決策小組表示,在集遊法的規範下,警察的執法,是『球員兼裁判』」。

台北自由廣場的靜坐行動後,全國各地紛紛發起聲援行動,11月8日在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校門口,11月9日在台中市民廣場,11月10日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海報牆旁,11月11日在高雄城市光廊,11月12日在嘉義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都陸續聚集學生與群眾靜坐抗議。這些地區的行動也透過了Yahoo! Live等服務,進行串流轉播。參與這些活動的學生,不少人成了太陽花學運的幹部。

靜坐活動正碰上期中考,學生靠著微弱燈光在現場溫書,活動現場,不時也有學者、老師或從事社會運動的相關人士演講。這些場景與太陽光學運相同,只是在規模上有不同的差別。

11月11日自由廣場上,老國民黨黨員劉柏煙老先生自焚抗議,燒傷面積高達80%,可是國民黨黨政高層的反應很冷漠,可以說是無動於衷。

11月15日,台北活動現場發起千人大會師,但是台南、高雄等地的靜坐學生主要還是留守原地,僅派代表前去參加。

12月7日,野草莓與台灣教授協會、全國教師協會、婦女新知協會等團體發起「1207野給你看」遊行,主要訴求為「3日內承諾,不得重演陳雲林來台前後發生的嚴重侵害人權情事」、「成立專責調查委員會調查陳雲林來台時的維安爭議」、「請立法院本會期完成集遊法修正,將許可制改為自願報備制、取消刑罰規定及禁制區規定、廢止警察解散命令權」、「改善台灣日趨惡化的人權環境」及「強化公民教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

遊行隊伍從自由廣場出發,經立法院、行政院,並繞行附近道路後回到中山南路,傍晚到凱達格蘭大道上演「人權出殯」行動劇,之後舉辦「感恩晚會」,結束為期一個月的自由廣場靜坐活動。警方統計遊行人數超過一千人。

遊行後仍有一些人不死心,重新於自由廣場集結。直到12月11日,政府驅離在自由廣場的學生,這個運動才結束落幕。

國民黨迅速採取秋後算帳措施,把核心參與者林智鴻、李立偉、謝昇佑、許仁碩、奉君山等五人,依違反集遊法函送法辦,經司改會律師群挺身辯護後,五名被告不起訴處分。這些參與者如謝昇佑、奉君山等人,不只在這次太陽花學運,提供敨多諮詢意見,甚至到了議場支持抗爭行動。

出關播種  開出太陽花海

野草莓運動雖然沒有成功,可是播下的種子,卻在太陽花運動開花結果,參與者於運動結束之後,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進而於各地各校成立不同社團。例如林飛帆於成大投入零貳社的組織活動;魏揚、陳為廷、傅偉哲與其他清大同學共同成立基進筆記,他們深根校園,投入許多場合的社會運動,為下一波的太陽花學運,累積更多的能量。

且讓我們回到過去,還原太陽花學運的核心重鎮清華大學,在野草莓學運時的場景。2008年十一月,「野草莓學運」新竹場的第一個禮拜。數十人坐在海報牆前,兩邊布條在海報牆上拉開,寫著:「戒嚴傳統,全新感受」、「修改集遊惡法!」。參與者輪番上台控訴政府,連署攤位設在一旁。短短兩天內,就有三百多名學生與教授參與連署。

2010年陳為廷回顧野昔莓學運時,在〈基進筆記〉上撰文說,在運動過程中,野草莓們邀請了許多清大九零年代的學運參與者回校分享經驗,當時清大的學運社團蓬勃,關注議題廣泛,抗爭對象包括校方、工廠、到國家。

新竹野草莓後來轉型成為「頭前溪社」,為清大學生社團空間注入新血。他們積極累積清大學運史料、舉辦人權相關活動、並到災區訪調,試圖引入社會議題,並建立一套新竹在地的運動論述。之後雖因社團成員多為研究生而難以為繼,但累積的資料卻留了下來。校內開始出現新興的學運團體,持續系統地整理史料、發展在地論述;「頭前溪社」則轉讓給一群依附著新興農民運動興起的學生團體,持續關注新竹在地農村議題。

「野草莓」的確將整個世代的青年捲上街頭、捲進政治與社會的最前線,使他們不得不逼視潛藏已久的社會矛盾,並起身行動。兩年來,我們的確也見到學生在反中科、及大埔農運中更積極地互相組織,走入社會、深入議題。理想主義並沒有在零八年那場靜坐中結束。由於他們持續關注與參與,學運終於生根、發芽,而在2014年開出太陽花的美麗花海。

野草莓運動結束,學生出關播種,四處散佈自由的種子,終於開出美麗的太陽花海,這次的太陽花學運,同樣選擇出關播種,這一次,台灣會開出怎樣的花朵,結出怎樣的果實呢?

第2 堂街頭上的民主課

野草莓活動開始發展之初,便有公民記者的參與和透過 Yahoo! Live 服務的網路同步轉播報導,使關心靜坐活動的人們能與抗議現場有所互動。在這次太陽花學運中,學生更加善用網路工具,不但是學生對外聯絡、發佈訊息的管道,也是他們募集物資與爭取支援的平台。

國民黨針對兩次學生運動的訴求,完全不理不睬,沒有回應,如野草莓時期,馬政權與野草莓學運人士的立場,完全沒有交集。這次太陽花學運,馬英九召開記者會回應,仍然採取同樣的策略,不是答非所問,就是避重就輕。兩次學運雖然沒有得到具體的成效,可是訴求卻深入民心,引起共鳴。說明暫時的失敗不用失志,仍然要勇敢往前走,成功的果實,是等待準備好的人去收割。

國民黨政府事後迅速採取秋後算帳措施,把核心參與者林智鴻、李立偉、謝昇佑、許仁碩、奉君山等五人,移送法辦,與太陽花的秋後算帳如出一轍,只是手段更多凶殘,做法更為粗暴。參與一個運動,要有勇於承擔責任的心理準備。公民不服從運動的抗爭,也不能忽略承擔責任的勇氣。

兩次學運最後都是出關播種,轉進到基層發展,這是正確的方向,加強組織,走入社會,深入議題。理想主義才會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海。(1,待續)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