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五十肩免開刀 增生注射療法門診可治療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五十肩免開刀 增生注射療法門診可治療

還可治療肩膀旋轉肌韌帶病症、二頭肌肌腱發炎、網球肘、媽媽手及高爾夫球肘等慢性疼痛

 2016-12-28 09:35
增生注射療法是將促進增生的藥物注射在疼痛的部位,藉由藥物刺激自體免疫產生輕微的發炎反應,藉此促進血液循環、達成自我修復的能力。圖/noya59629@flickr(CC BY-SA 2.0)
增生注射療法是將促進增生的藥物注射在疼痛的部位,藉由藥物刺激自體免疫產生輕微的發炎反應,藉此促進血液循環、達成自我修復的能力。圖/noya59629@flickr(CC BY-SA 2.0)

​一直處於慢性疼痛的病患有福了!相較於開刀治療,增生療法(PROLOTHERAPY)對於無法手術、還不需要手術或畏懼手術的病患,這是一個有效緩解慢性疼痛的治療方法。

增生治療方法的研究早起源於1937年,而 1950年左右由美國醫師Dr. George S. Hackett與 Gustav Anders Hemwall將此技術廣泛使用,近 50年來的治療配方的改良與檢查技術的純熟, 以及許多研究顯示,增生療法對於軟組織的自體修復有60-80%的療效。

與傳統打針吃藥或是手術相較,增生療法強調肌腱、韌 帶受傷造成關節的不穩定性或是轉移到肌肉的疼痛,來做修復性的治療。因為肌腱或是韌帶受傷 很難好的完全的原因是:常常受傷的部位如:足 踝、膝關節、肩關節⋯等等,都是人體常常需要使用的身體部位。而肌腱與韌帶的血液循環供應欠佳,使得受傷後的產生不好的代謝廢物堆積, 很難經由循環帶走!當然供應營養與防禦的能力也 因此會降低。這就是軟組織受傷後會變成慢性疼痛酸痛、包括俗稱「五十肩」的原因。

增生注射療法的治療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將促進增生的藥物注射在疼痛的部位,藉由藥物刺激自體免疫產生輕微的發炎反應,藉此促進血液循環、啟動身體的成長反應、達成自我修復的能力。

增生注射療法的藥物成分:

注射藥物成分為:醫療用高濃度葡糖液、醫療用生理食鹽水並加入微量的局部麻醉劑,以減少注射時的脹痛。注射後部位會有約3-7天的抽痛脹痛,如果疼痛無法忍受可服用止痛藥緩解不舒適感。

增生注射注射療法的適應部位:

​可以治療的身體部位廣泛、必須先諮詢骨科醫師的專業意見。通常可治療肩膀旋轉肌韌帶病症、二頭肌肌腱發炎、網球肘、五十肩、媽媽手及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附近的疼痛、足踝關節扭傷導致的韌帶疼痛,足底筋膜炎...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執行增生治療的區域。

增生注射療法治療時間與療程:

通常軟組織受傷都是已經持續一段期間了,有的病患甚至長達數月至年的慢性疼痛。所以自體修復的增生治療並非立馬見效。必須經歷身體修復期。剛開始治療可以2-4周注射一次,並持續施打約4-6次為一個療程。如果慢性疼痛為數個點,也可以在醫師的專業檢查與評估下一次施行注射數點。治療半年後可再繼續追蹤。造成發炎期啟動生長期自我修復期達成組織修復能力

增生注射療法的副作用與護理注意事項:

1.注射後可能產生的疼痛抽痛可以使用非類固醇、非抗炎類的止痛藥來減輕因為注射後造成的組織發炎反應引起的不適。

2.注射部位可能腫脹或瘀血會自行痊癒。可熱敷增加血液循環。

3.當增生注射後病患感受到疼痛緩解後的肌肉訓練、拉筋或復健要繼續的進行,維持適當的運動活動與復健可以使得治療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飲食可以少糖。

4.增加優質蛋白質、堅果類以及補充維生素B群,增加新鮮蔬果以及水分的攝取量。如果有疾病因素;如腎臟病或糖尿病⋯⋯,其飲食建議可向營養師諮詢。

5.治療期間不可服用抗生素,會壓抑增生注射的治療原理。如必須服用抗生素時應該要告知醫師,可將增生注射療法延期再施打。

慢性疼痛泛指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疼痛,雖然不會致命,但是卻造成日常生活或活動很大的困擾,有的甚至影響到肢體活動範圍與睡眠,常造成病患很大的困擾。

增生注射治療可以改善軟組織長期以來的慢性疼痛。此種治療方式在門診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病患反應普遍不錯,但此治療需經由醫師專業的指示與病患完全的配合,才能減輕病患慢性疼痛、增進肢體活動度、提升與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圖/新竹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本文獲國泰綜合醫院授權刊載,原文出處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