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連獎今(13)日在台北舉行第38屆頒獎典禮。文學獎小說類得主是胡長松、散文類得主是廖玉蕙,藝術獎西畫類得主是黃銘哲、攝影類得主是沈昭良。
胡長松:高雄人。清華大學資訊所碩士,1995年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以華語小說為主,1996年至2000年發表三篇長篇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骷髏酒吧》、《烏鬼港》。2000年開始從事台語詩、台語小說的寫作。胡長松的台語文學用寫實的技巧,結合台灣的土地、社會、歷史,追求景致人物的描寫與音樂性的和諧。
廖玉蕙:東吳大學文學博士。早期以「唐生」、「柳映堤」為筆名,從事人物專訪,先後擔任《幼獅文藝》月刊編輯、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教授古典小說、戲劇、現代小說、散文創作,以及文學與電影等課程。廖玉蕙的創作以散文為主,並有小說、論著等作品。散文創作多為日常生活的感觸,從平常的事件追尋常人不易見到的社會另一面,或敘述、或批判,筆鋒幽默,風格樸實,頗受讀者喜愛。廖玉蕙擅長開拓台灣本土社會現狀與生活經驗的新題材,於戰後中生代散文家中,堪稱持續創作且維持一定數量與品質的散文名家。
黃銘哲:早期的創作以平面繪畫為主,自1970年代的鄉土寫實,1980年代的人文溫情主義,到1990年代的半抽象炫爛華麗的都會風格,期間在作品內容與形式上的衍化,不僅可以看出他對創作本質探究的堅持,也反映出藝術家對於社會環境變遷的敏感度。
沈昭良:台南人,曾任《自由時報》攝影記者、中央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攝影作品內容主要聚焦現實環境中的社會地景與生命處境,透過攝影形成問題意識,同時建構思考與對話路徑。殷實細緻的影像風格,嚴謹的展演與攝影集製作,受到攝影界的關注與肯定。
1977年吳三連在八十歲生日前,其子女以及部屬、門生等人,以吳三連一生服務社會國家,貢獻卓著,商議要設立一個文藝獎基金會來做慶祝。吳三連本人對於設立文藝獎基金會之事樂觀其成,在1978年成立「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起初每年定期頒發文學獎及藝術獎,藉以獎勵文藝人才。1989年獎項擴增到人文社會科學獎、數理生物科學獎、醫學獎、實業獎、社會服務獎等,並更名為「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獲獎人士每名獎金新台幣八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