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中國還能安然脫身?台灣的生存之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中國還能安然脫身?台灣的生存之道?

 2020-04-17 09:56
歐美被WHO的謊言騙了,將武漢肺炎當作流感看待,不夠積極是事實,但中國以作假的數據公諸於世,再以防疫資源要求各國交換條件於後,人道基礎及公信力盡失。中國疫情後是否會受到世界各國聯手求償?目前已有多國提出,中國共產黨是過街老鼠。圖/擷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歐美被WHO的謊言騙了,將武漢肺炎當作流感看待,不夠積極是事實,但中國以作假的數據公諸於世,再以防疫資源要求各國交換條件於後,人道基礎及公信力盡失。中國疫情後是否會受到世界各國聯手求償?目前已有多國提出,中國共產黨是過街老鼠。圖/擷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調查武漢肺炎病毒起源後,英國外交大臣、代理首相拉布(Dominic Raab)16日也說,將偕同盟邦針對武漢肺炎疫情何以爆發的問題質問中國,「不可能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在這場危機過後,英國和中國的關係已經「回不去了」。

《新新聞》取得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健委)1月3日發出的重磅紅頭文件「三號文」,文件要求,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外發布檢測結果。這份未刊登在官網上的文件,發文時間正是中央電視台連續兩天報導李文亮醫師造謠之際。

知識菁英意見領袖顏擇雅於臉書發言:「台灣有些人期待,疫情過去,全世界會跟中國算這筆帳,這是不實際的。歐美疫情失控,能夠指責中國的層面其實很小。歐美能怪的,主要是自己的漫不經心,官民上下都是。」美國是有疏忽,但美國也不是吃素的?對於中國隱匿疫情現都已展開調查,甚至提出要究責於中共,對相關戰犯提出訴訟,並扣押其在美國的資產。

民報專欄洪博學的觀察表示很可能是中國發起的「超限戰」,如果中國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只有一個方法:超限戰」,意思就是包含細菌,生化,金融,外交,網軍,特務,駭客,偷取智慧財產等等,各種方法多管齊下,才可能達到目標。現有幾篇關於武肺起源的論文研究,指出早期的病人都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中國為何刻意誤導?真是人工合成病毒?既然病毒無意中洩出,乾脆就順勢攻擊?此亦不無可能。

美國確診人數已破60萬,死亡人數已達2.6萬,世界第一強國,成為疫情最嚴重的災區。全球疫災究竟與中國關聯有多大?是不是中國發動的「超限戰」?疫情緩解後,中國面對國際調查與審判能安然脫身?近日中國毫不遮掩地在全世界各國進行令人作嘔的大外宣,連駐各國外交官也姿態粗魯的親自上戰場,如駐法大使竟大言批評法國防疫怠慢,真是匪夷所思,看樣子是急了。

隱騙疫情搜刮防疫資源,公信力及人道基礎盡失

隨著武漢肺炎之疫情在全球各地延燒,學者研究中國隱匿疫情有六週,才會造成今天超過200萬人確診情況。甚至於去年12月底就開始在全世界收購近20.2億只口罩(從事觀光業的朋友當時就對我說:奇怪!在日本遇見幾位中國導遊一直在買口罩?那時疫情還沒有曝光。)歐美被WHO的謊言騙了,將武漢肺炎當作流感看待,不夠積極是事實,但中國以作假的數據公諸於世,再以防疫資源要求各國交換條件於後,人道基礎及公信力盡失。

甚至早就有計畫地搜刮各國的醫療資源並禁止歐美在中國設廠的醫療產業如美國投資的3M等從中國出口防疫物資,種種作為日後必將面對國際調查。近日英美等國都已宣稱考慮撤出在中國的產業,中國是世界工廠的角色將受到極大的挑戰,而或切斷與中國貿易如英國終於宣布拒絕華為5G等反制手段,中國已是惡名昭彰,產業結構、商業信譽皆面臨衝擊,恐至民生凋敝,影響力大減。

21 世紀的「庚子賠款」或「紐倫堡大審」再現

二戰盟軍根據國際法和戰爭法舉行軍事法庭審判,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紐倫堡大審」,對納粹德國政治、軍事、司法和經濟領導人員之起訴。他們策劃、執行或以其他方式參與了大屠殺等戰爭罪行。武漢疫情是否為反人類罪的人造病毒預謀?由於西方世界染疫慘重,死亡人數節節升高,應該不會輕易放過中國,定會將查明真相。

清末義和團事件後,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清政府最後與11國簽訂白銀4.5億兩,本息加起共9.8億兩的賠償。中國疫情後是否會受到世界各國聯手求償?目前已有多國提出!

去中以避禍,台灣不寂寞

當中國成為世界公敵時,親中紅統在台灣應是日暮西山,沒有選票了。此時不管紅統勢力如何反宣傳,什麼西太平洋負責威懾,給台獨撐腰打氣的兩艘航母,其中羅斯福號確診病例已好幾百例,連向外求援的艦長都被五角大廈免職,什麼「幾乎可以斷言台獨的末日到了!」都是走在墳墓邊,自己給自己吹口哨壯膽,美國也警告中國,不要錯估了情勢。

中國有沒有發動「超限戰」歐美各國定會調查清楚,眼前支那成世界公敵,中國共產黨是過街老鼠,台灣人十分清楚世界已站在台灣這邊,台灣需要勇氣,積極援外求自保,並敢於正名,簡單說「去中以避禍」才是生存之道。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