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博愛精神 : 印度的德瑞莎修女 台灣的無國界醫師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博愛精神 : 印度的德瑞莎修女 台灣的無國界醫師

 2022-04-14 13:00
德瑞莎修女曾獲得無數的榮譽,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德瑞莎修女曾獲得無數的榮譽,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2009年4月,我出席ACCPAB(亞洲子宮頸癌防治諮詢委員會)的學術研討會(April 23-24,2009. Hotel Hyatt Regency , Kolkata, India)。

在學術研討會㑹後,我有機會順道去參訪德瑞莎修女(Mater Teresa)在印度加爾各答(Kolkada)設立的垂死之家(House of Dying)及Memorial Museum of Mother Teresa。德瑞莎修女曾獲得無數的榮譽,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從此之後,我對於人類的貧窮與聖人的博愛精神 (Fraternity : Highlights from Her Life and Work)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台灣人博愛精神的幾個典範

非洲豆漿之父--郭惠二

1942出生於台灣淡水鎮,1996年郭惠二獲得第六屆「台灣醫療奉獻獎」。被譽為「非洲豆漿之父」的郭惠二教授,在2022年4月9日的追思告別會中,他進一步更獲得總統府授予的「褒揚令」,用以表揚郭教授過去在非洲奈及利亞窮困地區任教長達8年,並推動以黃豆為主食,解決非洲長期蛋白缺乏症的問題,他的一生實踐了台灣傳教士特有的「博愛精神」與風格。

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宋睿祥

他的座右銘是「醫療的根本在於助人」,宋醫師第一個無國界醫師的救援任務在賴比瑞亞完成,他同時也經歷了人生和醫療的許多第一。在賴比瑞亞的叢林中,宋睿祥憑藉著簡單的醫療設備與藥品完成了第一次的剖腹產手術,宋睿祥自己如此描述:「我有好多第一次都在那裡發生。」                          

宋醫師踏入無國界醫生的生涯歷程更富傳奇。1997年,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組織第一次來台灣舉辦攝影展,就讀醫學系四年級的他被一系列救災的照片與MSF的信念所衝擊,直到2003年,宋睿祥在台灣任滿兩年住院醫師,有了無國界醫師計畫的基本申請資格,他終於完成1997年心中的願望,成為台灣第一位的無國界醫生,飛往西非賴比瑞亞的叢林。

無國界醫生的資深成員經常會樂於傳授MSF組織,數十年來救援人員在險惡環境下習得的的叢林法則(Jungle Bible),告訴新進人員如何應對某些特殊狀況。宋睿祥醫師強調,無國界醫生除了專業技術,還要有創意,能靈活運用基本的設備克服障礙、執行手術。

(註 :宋睿祥的父親宋永魁是聞名國際的知名婦產科權威、教授。宋永魁曾擔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帶領長庚醫院婦產科從草創期一直到2010年退休。本文作者周松男與宋永魁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受訓期間曾是同事及至友。)

曾赴非洲行醫--羅一鈞

2020年以來至今,台灣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更是一刻也不敢鬆懈。防疫團隊連超過兩年全年無休,指揮中心的成員之一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醫師,甚至忙到還得要請假回家洗衣服。

羅一鈞非凡的經歷,讓不少人驚嘆,除了學業背景之外,他更曾遠赴非洲行醫。羅一鈞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卻做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他申請外交替代役,飛往非洲馬拉威行醫,回台灣堅持投入感染科,2008年錄取疾管局防疫醫師。

懷抱著對醫學滿腔熱忱和理想,讓羅一鈞選擇走上公共衛生行政體系的人生道路,他認為政府資源的分配不只是錢該怎麼去投放,事實上,它牽涉到是每一個,每一張不同的疾病與生死的臉孔,不能不謹慎為之。

年輕的台灣史懷哲--連加恩

2001年連加恩自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當時已考上預官資格的連加恩毅然決然放棄預官資格,參加第一屆臺灣外交替代役。他外交替代役服務的地點是在非洲的內陸國家布吉納法索(臺灣在西非最大的邦交國)。 2004年他在非洲布吉納法索的小鎮古都古(Koudougou)克難蓋了一所孤兒院「霖恩小學」(意思是上帝恩賜的地方),造福當地無數的失親貧童。 

他過去擔任醫療外交官、NGO人道援助工作,在非洲服務十年。連加恩更於2016年獲得第二十六屆「台灣醫療奉獻獎」,真是實至名歸。

以上四個典範例子,正符合古代孟子所說的話 :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博愛精神與生活的幸福、快樂

生活內涵包括不同的面相與層次,它主要含蓋精神與物質二個要點。只要「簡單樸素」、合乎「戰鬥要求」,生活就幸福、快樂。

有的人在銀行存款只有新台幣3萬元,有的是300萬元、3億元不等,數字後面能夠多追加幾個「零」,永遠是凡人的美夢,也是常人的痛苦根源。但是看在經濟學者的眼裡,追求金錢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步驟,也是提升GDP的不二法門!凡人,你們都贊成這些蛋頭專家的理論嗎?我個人對於「追求過度的經濟發展」的主張或政策,始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你、我在地球村(或將來的宇宙星球)有限的生命週期裡,要如何自己動手去體驗生活的價值感、滿足感及快樂感?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與藝術!

2020-2022年間,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全世界人民日子都不好過。去年(2021.3.19)聯合國對世界各國幸福感的指標調査(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1)發現,台灣排名在東亞地區高居第一名(在全球排名,台灣上升到第19名),這個可貴的調查,充分說明生活是否幸福快樂,絶非單一金錢及物質慾的滿足就可以輕易決定。 

近幾年來,CCP的中共國軍機、船艦在台灣海峽及台灣島四周干擾、威嚇,但並無法動搖島嶼人們對於生活幸福感的持有,因為台灣人民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堅強的捍衛自由、民主舆人權的強烈戰鬥精神與毅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