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後山的天使,也是族人口中的媽媽。她說:「賺錢不是我人生的第一大志,我的人生是服務,照顧別人、照顧弱勢......」。她來自緬甸,卻把人生的大半歲月都奉獻給台灣花東的偏遠部落。她和原住民病患就像朋友一樣,他們都叫他「吉娜」,也就是「媽媽」的意思。丘昭蓉醫師像部落的媽媽,總是放心不下病人,卻忘了照顧自己。堅持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才願就醫.......
丘昭蓉醫師1958年出生在緬甸的一個貧窮小村落,那時緬甸仍然戰亂頻仍,卻有許多國際醫療組織伸出援手,主動救助緬甸民眾,讓小小年紀的丘昭蓉,立志長大後也要當一位濟世救人的好醫生。
丘昭蓉隨著家人逃難,輾轉來到台灣,人說「有願就有力」果然不錯,一心想學醫的她,如願以償進入台大醫學系就讀;畢業之後,她背上簡單行囊,搭上通往花蓮的列車,此後的一生都奉獻給花東的山區部落。
溫柔的丘昭蓉原本選擇婦兒科,後來實際來到花東,她深深感到醫療資源真的很不足,希望能夠更全面性地照顧到部落的每一個人,所以改學家庭醫學科。先後曾服務於花蓮醫院、門諾醫院、慈濟醫院和花蓮富里衛生所,在慈濟醫院關山分院落成之後,她毅然決然前往更遠的關山服務。
丘醫師負責執行「IDS 計畫」,也就是「山地醫療」,每當清晨天剛亮,巡迴醫療車穿梭在南橫公路上,隨著山勢不斷蜿蜒地爬升,來到海拔近千呎的台東海端鄉原民部落,醫護人員用布農族話和國語交替廣播:「這是關山慈濟醫院的巡迴醫療車,需要看病的村民,請到衛生室來……」
天微亮,丘昭蓉醫師便上山開始巡迴醫療。圖/作者翻攝
「剛開始上山,都要主動找病人,甚至拜託病人來看診。」醫院的同仁這麼說。因為要讓族人接受外來者,並不容易,加上村民多信奉天主教,對於佛教醫院起初較為排斥,甚至害怕會不會要他們吃素,因而不敢來看病。
丘昭蓉沒有因此氣餒,她主動出擊,「我在這裡等他們來,不如我去他們家裡」,她到每一個村民的家裡拜訪,用實際行動讓族人都感受到她的愛。
「哪裡有病苦,就往哪裡去」,就是丘昭蓉的行醫路。
「像老人家不能走路,她到我們家裡來打針,又拿藥給他吃。」海端鄉村民這麼說。村里的每一個人丘醫師都叫得出名字,大家也都認識她,男女老少找她看病。丘昭蓉是家醫科醫師,她不只看病,更希望能夠預防疾病,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衛教村民戒菸、戒酒、戒檳榔,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和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同時投入肺結核的公衛防治。
丘昭蓉醫師認真地衛教病人。圖/作者翻攝
除了山地巡迴醫療,她也做居家往診,居家照護的病人身上通常會有「三管」,也就是尿管、鼻胃管或氣切管,若是照顧品質不好,容易產生褥瘡,不小心更會併發泌尿道感染或肺炎等症狀;健保規範醫師每兩個月需探視一次病患,丘昭蓉做得比健保規範還要多太多,只要病人需要她,她一有空就到病患家中探視診療,儘管距離很遙遠,她也不辭辛苦到宅訪視。希望能協助指導家人照料,也為病人和家屬打氣。
病人和家屬都這麼辛苦,丘昭蓉說:「所以多跑幾趟也是應該。」
漸漸地,走進布農部落,男女老幼都稱她「吉娜」,就是族語「媽媽」的意思。丘昭蓉醫師就像媽媽一樣,總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著大家。
個性爽朗溫暖的丘昭蓉醫師。圖/作者翻攝
巡迴醫療很耗體力,早起晚歸,常跟著丘昭蓉醫師往診的護理師說:「有次她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她看完了診以後,我就看到她自己打針,她自己補充她的體力。那是一些退燒藥或維他命,那時候我看到她這樣,覺得很心痛,可是她還是繼續為病人這樣做……」
人高馬大,身高170公分的丘昭蓉,其實本來就有B型肝炎,鐵打的身體也禁不起長期的疲累。她雖定期檢測肝功能、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但都沒發現異常。
突然獲知和她相差15歲,從小把她帶大的大姊不幸車禍身亡的噩耗,讓她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公斤,吃也吃不下飯。原以為這是思念大姊的悲傷情緒所致,誰知後來她吃幾口飯就嘔吐、更伴隨著嚴重的腹部疼痛。
檢查之後,發現B型肝炎帶原已進展為肝臟惡性腫瘤,並且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儘管如此,丘醫師還是堅持看完病人,有一天她看診時突然想吐,跟診護理師問她:「丘媽,要不要休息,不要看了?」丘昭蓉堅持:「沒關係!我把最後一個病人看完再休息。」
她用意志力看完最後一個病人,做到最後一刻,身體撐不住了,才去住院。
丘昭蓉醫師堅持把最後一個病人看完才休息。圖/作者翻攝
總是放心不下病人,卻忘了照顧自己。生病之後,丘昭蓉勇敢接受所有治療,她唯一希望「關山醫院能為我保留診間」,她說:「等到治療告一段落,癌細胞控制住了,我還要回去繼續看診,我還有好多病人,我是醫師這是我的任務,請你們一定要幫我保留我的診間,我一定會回去的。」
丘醫師的願望,沒有實現,完成化療療程後,癌細胞仍舊無情地在她的身體蔓延擴散。她仍舊滿懷希望,她再許下第二個願望:「如果我還能出院,希望把人生最後的力氣貢獻給需要醫師的部落,我想去蘭嶼,那裡很缺醫師,我願意去。我願意做到最後一刻……」
丘媽的第二個願望當然又落空了,她甚至沒有機會出院,病情不斷地惡化,原本高大的身軀,在病榻前竟顯得憔悴瘦弱。
「Masapo saikinsu!我們很想念你!」曾經受到丘媽照顧的海端村民,大家一起包下遊覽車,就算路途再怎麼遙遠,都要來看丘媽。「親愛的主耶穌基督,我們眾兄弟姊妹,祈求您垂憐與關愛丘醫師的疾病,及撫慰丘醫師的心靈,使她能有力氣面對疾病,及得以心靈的釋放……」族人在丘媽的病榻前禱告,他們也用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優美歌聲,希望能夠撫慰丘媽的病痛。
遺憾的是,病情不斷地惡化,丘醫師轉入心蓮病房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在她生日那天,她的家人、好友、同學共同為她慶生。丘昭蓉醫師親手切下她的52歲生日蛋糕,將大家寫給她的卡片緊緊珍藏在懷中。
一個禮拜之後,丘昭蓉醫師在家人陪伴下,走完最後的人生路,安詳地閉上眼睛。
丘昭蓉醫師安詳辭世。圖/作者翻攝
儘管她的人生路已走完,但是她對醫療的愛,沒有停止......
當天中午,丘昭蓉的大體抵達大捨堂,繼續她人生的另一個任務,擔任醫學生的大體老師。她無私地捐出自己的大體,只希望能讓醫學生好好學習,寧可在她身上畫錯刀,也不要在病人身上畫錯任何一刀。
丘昭蓉醫師死後捐出大體。圖/作者翻攝
在丘昭蓉身上,我們看到世間竟有如此大愛,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一生給最偏遠的花東部落;我們雖然少了一位好醫生,但是她化作「無語良師」大體老師,繼續地指導醫學生,培育更多優秀的年輕醫師,守護我們的健康!
【相關連結】
張肇烜醫師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