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回顧
林鐘雄(1938-2006)教授(以下稱謂略)臺灣彰化人氏,高中就讀臺中一中,大學進入臺灣大學經濟系,並獲臺大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後,投入社會開啟他一生看似平凡實卻不平凡的真正讀書人報國生涯。
自步出學校,林鐘雄曾短暫服務於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建會即今國發會前身)擔任綜合計劃處專員,之後分別在政大、臺大專職任教,並也在其他公私立大學兼任教學,作育英才長達三十餘年,桃李滿天下。其間,並分身多方從事關懷國事、社會公益,包括參與海內外推動臺灣民主化運動,鼓吹民主自由思潮,對臺灣社會影響甚大。1992年離開教職,參與創辦玉山銀行任首任董事長。2000年受總統聘任為無給職國策顧問,2001年接任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2001年10月28日深夜,由於缺氧性腦病變昏迷,分別於臺大醫院、三軍總醫院醫治。2006年5月27日,一代大師辭世,得年69歲。長眠於北臺灣金山。留給世人無限懷念。
經濟學家的本色
林鐘雄平和處世,一生信仰自由價值,在保守僵化體制環境下,為實現臺灣自由經濟理想投注所有心力,畢生傳播耕耘自由價值,為臺灣土生土長的一代偉大經濟學家:職志經濟學家的角色——解決經濟問題與社會困境。
他和許多經濟學家一樣,沒有大軍可指揮,沒有帝國可以統治,然而,像過去許多經濟學家的言行卻比許多光華蓋世的政治人物對歷史更具決定力,比許多調兵遣將的大統領更能搖撼人心。因為,他們所留下的列車搖撼了帝國,驚動了五洲,塑造並搖撼人類的心靈。未來的臺灣歷史將會證明這一點。
我們的社會還有誰會在一個窮人家裡以及一個坐以待斃的投機商人身上,思索去尋求「秩序」與「藍圖」?誰會在街道上遊行的亂民以及對他的顧客堆滿笑容的雜貨商身上,尋求通一的「法則與原理」?是的,只有經濟學家例如林鐘雄才可能將這些看似互不關連的線索,紛亂不休的世界看成井然有序的進程,將一片騷亂之聲梳理成一曲悅耳之音。
林鐘雄不以世俗物質化經濟價值,他知道《經濟學》仍有人生非常重要的其他功能,乃以實際行動致力於《經濟學》的崇高目的,他的生命和許多古典學派以降的前輩經濟學家一樣,運用《經濟學》的知識協助解決當代的經濟問題與社會困境,不同的是,他生命的舞臺世界是臺灣。
銀行家的角色
1989年,林鐘雄參與籌設玉山銀行,是第一家以財金學者為號召籌設的銀行。財政部於1990年4月開放商業銀行設立申請,玉山銀行為1991年7月3日首波核准的15家新設銀行之一。玉山銀行是林鐘雄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專業菁英,以決心「經營一家最好的銀行」而發起設立。1992年2月開始營業,林鐘雄擔任創行董事長。
玉山銀行的經營風格在林鐘雄與續任董事長黃永仁領導下,玉山銀行以清新專業的優良形象,穩健正派的經營形象,在16家新銀行中經營表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綜合績效最好、最被尊敬的企業,也被視為銀行界的模範生。這與林鐘雄學者穩重形象應有密切關連。
一生最後的工作站
林鐘雄於2001年6月出任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他曾向友人表示,以他60幾歲的年紀,證交所一職可能是他服務事業的最後工作站,所以任內須全力以赴為臺灣經濟發展有所貢獻。這項工作攸關臺灣資本市場發展方向和定位,林鐘雄在起草過程中幾度面見陳水扁總統,9月最後一次面見總統確定四大方向、願景後,層峰並指示在年底前完成細部草案規畫。
然而,林鐘雄卻積勞成疾,成為未竟全功之憾。後由陳冲接任,延續了林鐘雄留下的國際化和對內改革大計,在專案小組朱富春、李賢源、柯承恩、葉景成、魏啟林、龔照勝等專家學者持續進行下,如期在2001年底完成「臺灣資本市場發展白皮書」,成為臺灣資本市場改革的藍本。
另外,2000年11月,甫就任總統不久的陳水扁委託林鐘雄籌創臺灣智庫,以為新政府制定政策之知識與思想參考重鎮。臺灣智庫成立構想源於林鐘雄,2000年政黨輪替後,他以知識份子的理想企盼用智庫作為知識與政策的溝通平台,結合各界才俊,智庫以臺灣為名,以臺灣為念,這是林鐘雄一生所繫。令人遺憾的,付出心力歷經一年多籌設的智庫卻在正式成立之前不到二個月,林鐘雄卻病倒住院,未能看到一手培育的臺灣人智庫誕生。臺灣智庫於2001年12月正式成立,由陳博志接續林鐘雄擔任首任董事長。這也是林鐘雄生前未完成的一站重要政策平臺。
歷史與傳承
林鐘雄以一介學者對臺灣經濟發展歷程的看法與建言,在臺灣經濟發展現代化的歷程有其重要貢獻。林鐘雄以一介學者的看法與建言,在臺灣經濟發展現代化的歷程有其重要貢獻。而其貢獻不在於他的某一行為或某些著作,而在於他一生致力於《經濟學》思想的落實於生活社會,並培育出為數甚多的經濟人才,包括經濟學家、政治家、企業家,在平易自然中影響著他們,分別在不同崗位發揮他們的力量,包含教誨或啟發或啟蒙。
林鐘雄表示,《臺灣經濟經驗一百年》是他未刊行的二十世紀臺灣經濟史初稿的副產品。他用心於臺灣經濟史的研究,記得在1980年代期間曾經交代我也能夠跟他一齊撰寫臺灣經濟史,此後,我也騰出一部份時間投注在此,但出師未捷,這項工程未知何時能夠完成。
思想報國及對民主化的貢獻
影響臺灣民主運動最大平臺應該是媒體的思想傳播。在1980年代前後,媒體事業仍屬特許行業,執政當局控制甚嚴,因此,自由開放的言論上不多見。林鐘雄秉持知識份子報國理念,支持自由民主目標,並參與民主化運動。在戒嚴肅殺下投入耕耘《大學》、《八十年代》雜誌系列,播種民主自由,彙聚群英診斷經濟,參與反對派國會公聽會,在經濟層面對臺灣民主化過程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關係角色。
林鐘雄平日不談政治,卻是道地自由主義者,早在40年前就和「黨外」雜誌結緣。早期自由派所創辦的《大學》政論雜誌,參與者主要多為法政學者,經濟學界僅王作榮、李登輝等參與者較少,林鐘雄卻熱心相挺。而我和「黨外」的因緣是,1978年間,林鐘雄交來一大包文稿,要我為康寧祥編輯他的《問政六年》一書,我請了三天假,將林正杰未編竟之任務轉由我完成。1979年,他又交代我為康寧祥創辦的《八十年代》雜誌寫稿並撰擬〈發刊詞〉,從此,林鐘雄引導我們為「黨外」打拚,我們一些他的學生隨師之理想,戒慎恐懼、「秘密地」也投注在臺灣民主化的「地下工作」,我們也變成「黨外」。我們以小團隊姿態為臺灣政經體制改革及邁向現代化發聲。處在當時黨禁、報禁、經濟全面管制的戒嚴時期,林鐘雄領導我們不畏生命風險、不懼強權高壓恐怖,大家心甘情願為臺灣民主挑燈奉獻不求回報,直讓我們深入體會生命之價值與意義。
林鐘雄關懷臺灣政治,參與臺灣民主運動,由於康寧祥募集到100萬元交給我們一群21位學界朋友師生,才得以「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關心臺灣社會。這個基金會是跨領域的學術結合,目的為了奠基立國軟體基礎工程。林鐘雄是主要參與者,並與鄭欽仁、李永熾、李鴻禧、林玉体、楊維哲、蔡墩銘、林明德、劉福增、趙天儀、王世榕、陳永興等21人領銜共同發起創辦,林鐘雄也是基金會經濟組召集人,他和我是基金會中唯二的經濟成員。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由創辦迄今已20餘年,結合學術界力量,造福臺灣人群。
林鐘雄也參與陳文成紀念基金會的創辦。從1987年創辦臺美文化交流中心開始,到「臺美文化交流基金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一直到2001年住院時,林鐘雄一直都擔任基金會董事,為本土文化與臺灣民主人權盡力。
「黨外」經濟的大本營
在我擔任立法委員身兼黨團財經小組召集人後,開始策劃對臺灣經濟總診斷,動員全部黨團立委同仁主持具歷史性之國家政策探討工程之國會公聽會。由於我過去合作《臺灣春秋》雜誌的關係,辜寬敏先生提供10萬元經費奧援,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與《臺灣春秋》雜誌社自1990年10月中旬起,在立法院舉辦了每週一次連續11場的「臺灣經濟總診斷系列公聽會」。這在當時而言,確是一項突破,備受矚目並深具意義。
這件挑戰,除林鐘雄之外,參與者包括:陳博志、許嘉棟、朱雲鵬、陳師孟、許松根、黃世鑫、陳世璋、楊雅惠、薛琦、吳聰敏、曹添旺、王志文、鍾琴、黃茂榮、林嘉誠、瞿海源、林山田、邱正雄、黃天麟、曾巨威、吳惠林、林全、李庸三、李鴻禧、朱敬一、蕭新煌、魏啟林、郭文政、張秀蓮、吳榮義、馬凱、周添城、林忠正、陳添枝、張慶輝、柯飛樂、李宗哲、藍科正、陳文郎、張榮豐、張瑞猛、吳忠吉等43位學者,皆是一時俊秀。日後,他們分別對臺灣政經發展的影響力不可言喻。這些朋友大都是林鐘雄的好友或學生,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林鐘雄的關係,以當時的政治氛圍,民進黨要進行這項活動實非易事。
就歷史的發展而言,林鐘雄在經濟層面對臺灣民主化過程的影響,由這次國會系列經濟公聽會的發酵,確係有其相當重要的關係與深化作用。
林鐘雄與921大地震
1999年,臺灣遭逢世紀震災,經濟學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也反映在他的身上。921震災後,林鐘雄曾為文:
含著眼淚閱讀各種災情報導,立即聯想到的是我們該如何重新出發。安居樂業向來是人們最起碼的企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數以千計的民房全毀或半毀,使數萬人頓時無家可歸,更不幸的人連全部家當都在剎那間化為烏有,如若沒有外來的協助,我們很難奢望他們能心平氣和地安居樂業。臺灣是孤懸海外的海島,過去我們曾一再頌歌同舟共濟,現在是發揮人飢已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的關鍵時刻,及時對不幸受災鄰居給予援手,使他們能立即重新站穩腳步,與社會經濟一起發展,每個人都能享有直間接的利益。
看在我這曾身陷921災區的當事人眼裡,我當能體會林鐘雄這種人溺已溺的情懷而深受感動。當時,林鐘雄到南投災區來看我,並代表玉山銀行捐款500萬元,他也具體參與關心震災重建工作。
921震災當時我擔任南投縣長,縣政府於災後成立「百人專家學者服務團」,服務團學者專家涵蓋各個專業領域,由林鐘雄擔任團長。這些學者企業家,有許多位在921震災後親自參與救災工作,對於協助縣政府推動重建大業,也在專長的領域提供前瞻性的觀點,他們充分發揮對南投重建的關懷和熱情,我當然應該向團長表示感謝,向他們整團表達敬佩之意。
淡泊名利執著理想
民進黨成立前後,林鐘雄成為該黨許多政治人物的財經智囊,但他從來沒有想到要涉足政治。後來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林鐘雄義氣相挺陳水扁,應邀加入「國政顧問團」。國政顧問團係於2000年總統選舉投票(3月18日)前由學界、企業界人士自發性組成的助選團體,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成員包括:蕭新煌、張俊彥、曾志朗、鄭國順、邱坤良、陳其南、張榮發、施振榮、殷琪、許文龍、高志明、林鐘雄、林信義、陳必照、林懷民。(2000年4月13日,李遠哲宣布國政顧問團解散)
2000年政黨輪替,新政府還沒有上臺,政壇就傳聞他將入閣。但事實上,在3月18日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林鐘雄連續二天早出晚歸到朋友家,以避開媒體記者詢問他入閣的看法。這是他不喜曝光、行事低調的一貫作風。新政府上臺後,林鐘雄一直是熱門的財經首長人選,也曾被點名接任臺銀董事長等職務,但林鐘雄認為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任職行政部門或公營行庫。2000年10月,財政部長再出缺,他仍然不為所動。直到2001年6月才勉強接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的職位。
沉浸書海一生的林鐘雄,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卻熱心學術與公益工作,雖然被財經雜誌譽為「財經首席國師」,卻讓他不自在。林鐘雄視名利如浮雲,但他心中的理想卻沉重而遙遠。
林鐘雄為臺灣的自由經濟而誕生。他用他的經濟學智慧,貢獻一生給臺灣這塊土地和她的子民。他沉潛隱忍,一生堅持理想,直到新政府伊始,但卻英年不再,他的潛力終竟無法充分發揮,讓他遂其心願,是臺灣極其沉重的損失。
我深信,愈深入明白什麼是《經濟學》,就愈可以理解林鐘雄畢生堅持的政治、經濟與道德信仰中的自由信念,並引以他為豪。
----------------------------------------------------------------------------------------------------------------------------------------------------------------------------------------------------
【附錄】林鐘雄教授小檔案
一、學歷
1.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
2.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3. 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
二、學術界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教授
2. 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經濟學系教授
3.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4. 私立淡江大學、逢甲大學等兼任教授
5. 私立文化大學經濟系、經濟研究所兼任教授
6. 考試院典試委員
三、產經界經歷
1.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綜合計劃處專員
2. 華南商業銀行監察人
3. 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委員(1990.7-)
4. 店頭市場上櫃審議委員會委員
5. 玉山商業銀行董事長(1992.2-2001.6)
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1993.8-)
7. 行政院中小企業政策審議委員會委員(1994.7-)
8. 中央銀行理事、常務理事(1998.2-2002.3.20)
9. 南投縣政府921震災「百人專家學者服務團」團長(1999.10-2001.12)
10. 國政顧問團成員(2000.3.18-2000.4.13)
11. 總統府國策顧問(無給職)(2000.5.20-2003.5.19)
12.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2001.6.1-2002.3.5)
13. 總統府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2001.5-)
四、社會團體
1. 臺灣大學教授聯誼會理事(1987.6-1989.6)
2. 財團法人玉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94.6-2001.6)
3. 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93-2001)
4. 臺灣財務金融學會第二、三、四屆理事(1994.8-2000.7)、第五屆理事長(2000.8-2002.7)、第六、七屆名譽理事(2002.8-2006.5)
5.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監事(1999.7.1-2002.6.30)
6. 臺灣經濟學會第三屆第一任理事長(2001.1-2001.12)
7. 臺灣智庫首任董事長(2001.12.30-2002.4.30)
8. 「38會」發起人、會長(成員主要為1938年出生臺灣重要財經界人士)。
9. 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1988-2001)
10. 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1987-2001)
11. 財團法人華頓文教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