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政院通過認定新增第15、16原住民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政院通過認定新增第15、16原住民族

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世居高雄山區 各約500人

 2014-06-26 16:15
行政院通過認定第15、16原住民族,並舉辦慶祝茶會,江宜樺受贈紀念番刀。(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通過認定第15、16原住民族,並舉辦慶祝茶會,江宜樺受贈紀念番刀。(行政院提供)

「你們是哪一族的原住民?」「我們是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行政院會今(26)日通過原民會提報第15族、第16族民族認定案,將居住在高雄桃源區與那瑪夏區的原住民從原先被歸類為鄒族,但語言、文化不互通的2族區分開來,會後並在行政院舉辦慶祝茶會,正式對外宣布。

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為落實尊重民族意願及多元文化,因此通過認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成為臺灣原住民第15族、第16族。並在今天行政院會後舉行慶祝茶會,邀請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孔文吉、廖國棟、鄭天材、簡東明均到場與此二原住民代表同歡。

江宜樺除了恭喜「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族人鄉親,也感謝簡太郎政務委員及相關部會同仁在過程中的努力,他並特別感謝相關立法委員的支持,讓行政院有法源依據順利完成民族認定。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孔文吉、廖國棟、鄭天材、簡東明均到場祝賀。

原民會指出,之前委託政治大學提出評估報告,認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兩族,確已分別具備臺灣單一原住民族條件,經原民會審查通過,將協調部會就戶政登記、教育課程、文化傳承等研擬配套措施,並提供該二族的族群特色、歷史、文化等相關資訊,讓國人瞭解臺灣族群的多元文化。

在研究評估時,當地各族代表幾乎都認可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分別為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的傳統領域空間,但因拉阿魯哇人長期與卡那卡那富人和布農人比鄰而居及通婚,傳統與文化瀕臨滅絕,自2002年起,族人恢復舉辦傳統祭儀「貝神祭」,希望透過祭儀連結群體,重振傳統文化。

族語老師游仁貴代表拉阿魯哇族致詞,他指出,雖以往被學界歸類為鄒族,但兩族卻認為有自己的名字,文化、語言、祭典也與鄒族不同,經過6年的努力,如今終於拉阿魯哇族正名成功,族人們皆感到十分興奮,未來會努力讓族人的文化發光發熱。

卡那卡那富族耆老蕭能吉也表示,從前多數民眾不知道有這個族群的存在,今天讓他覺得非常光榮,就像長輩曾提醒的,要把眼睛張開、把門打開,就會看到世界的美好,今後他們會努力把自己的腳步站穩。同時,對於過去鄒族長輩及弟兄姊妹的許多禮讓與照顧,也表達最高謝意。

原民會統計,除原有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族、賽夏、雅美等9族,2001年起陸續新增認定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與賽德克族共14族,加上新增的「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為第15、16族,目前全台原住民約53萬5000人,阿美19萬9000人最多,排灣9萬5000人次之。

江宜樺說,目前還有其他民族正在尋求正名,政府會秉持同樣精神,由客觀的學術研究及文獻考察審慎評議,只要符合相關條件,一定會依多元文化族群精神予以認定。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