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光復劫系列3】​越南人民做到了,台灣人民還須繼續打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光復劫系列3】​越南人民做到了,台灣人民還須繼續打拚

 2017-10-26 10:25
日本軍官在西貢向盟軍軍官投降(維基公有領域)
日本軍官在西貢向盟軍軍官投降(維基公有領域)

日本昭和天皇於 1945年8月15日發布終戰詔書,終結了長達6年的二次世界大戰。兩天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擬就一份「一般命令第一號」,經美國總統杜魯門核可後,傳送給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這份文件係針對各戰區日軍下達的命令,指示其應分別向盟軍指定的代表投降,揭示其軍事部署,妥善保存各項裝備以供移交,並確保盟國被俘軍人及被拘平民的安全與福利以待盟軍安置。依照這份命令,中國(滿州除外)、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高級指揮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和附屬部隊,應向盟軍代表蔣介石投降;北緯16度以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高級指揮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和附屬部隊,則應向盟軍東南亞指揮部最高統帥蒙巴頓投降。

盟軍於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投降。「一般命令第一號」係在降書簽署後,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給日本帝國代表,再轉由日本帝國大本營通告各戰區日軍。

二戰前的越南

越南人民的歷史記載了許多奮勇抵抗外來侵略者的事蹟。建立於西元前204年的南越 (Nam Việt) 國,一般認為是越南史上第一個王國,其領土包含現代越南的北部以及現代中國的廣東、廣西和雲南三省的一部分。西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帝國攻佔;其後長達約一千年的期間,越南人民持續被先後建立於東亞大陸的不同帝國統治,也不斷與這些侵略者抗爭。西元40至43年間,徵側(Trưng Trắc)、徵貳(Trưng Nhị)姊妹起義,最後雖被東漢帝國的大軍擊潰,其禦侮精神則永遠留在越南人民心中。西元938年,吳權(Ngô Quyền)在白藤江擊敗入侵的大漢(中國史書稱之為南漢)軍隊,嗣於翌年稱王;雖未建立國號,實質上脫離了大漢的統治而獨立。之後有若干家族先後在現代越南的北部建立獨立王國(僅於西元1407至1427年間被大明帝國攻佔),並從15世紀後半葉開始逐漸往南擴張。首次使用越南為國號的王國,是阮福暎(Nguyễn Phúc Ánh)於1802年建立的,其版圖大致涵蓋整個現代越南的領土;但其第二代皇帝將國號更改為大南(Đại Nam)。

法國於1858年9月1日開始侵入大南王國,於1885年佔據其全部領土。為了執行殖民統治,法國於1887年10月17日建立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聯盟,其成員國包括大南王國和柬埔寨王國;之後分別於1893年10月3日及1900年1月5日納入老撾王國及廣州灣租界。法國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大南王國分成三個地區:北部的東京(Tonkin)和中部的安南(Annam)列為保護國,名義上由原大南王國的阮氏朝廷(Nhà Nguyễn)治理,南部的交趾支那(Cochinchina)則為直屬殖民地。

二戰期間的越南

納粹德國於1940年5月10日向法國、荷蘭及比利時發動侵略戰爭,數日後法軍即已不支。6月22日,法國與納粹德國簽署停戰協定,得以保有其南部及法屬北非為自由區,並繼續維持其海外殖民地。法國這個傀儡政府以維希(Vichy)為首都,因此稱為維希政府。


1941年日軍進入西貢(維基公有領域)

日軍於1940年9月22日侵入法屬印度支那,但容許當時服從維希政府的法國駐越行政人員及軍隊繼續執行其一般任務,亦未廢除安南王國的阮氏朝廷。1945年初,日軍逐漸失去戰場優勢。為防止印度支那法國駐軍的反抗,日軍於3月9日至5月15日期間執行「明号作戰」計畫,全面擊潰法國駐軍,監禁法國駐越文武官員及士兵,同時成立新的柬埔寨王國及老撾王國。在日本的扶植下,原大南王國的末代皇帝保大(Bảo Đại,阮福晪)於3月11日宣告獨立,改國號為越南帝國,脫離法國保護而加入以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圈。

自被法國佔領後,越南人民即持續展開反抗運動。胡志明領導的的越盟(Việt Minh,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Độc Lập Đồng Minh Hội)的簡稱),成立於1941年5月19日,其成員包含共產主義者與民族主義者。越盟成立後逐步在農村建立游擊基地。對於其抗日活動,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戰略情報局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曾予協助。

二戰後初期的越南

駐留於北緯16度以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由日軍第七方面軍司令官板垣征四郎遵照「一般命令第一號」,於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市政大樓,向盟軍東南亞指揮部最高統帥蒙巴頓投降。駐留於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則由日軍第38軍司令官土橋勇逸,於9月28日在河內原法國駐越南總督府,向蔣介石指派的雲南軍閥盧漢投降。而在日軍向盟國代表投降之前,越盟於1945年8月即已占領了大部分的北越。保大於8月25日接受胡志明勸說後退位。胡志明於9月2日宣布越南獨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


1945年8月19日,示威者攻占越南河內北部府(Bắc Bộ phủ)(維基公有領域)

1945年9月初,10多萬中國國民黨軍隊進入北越。9月6日,2萬英軍在越南南部登陸。9月12日,法軍在英軍的協助下開始登陸南越。英軍將其任務移交給法軍後,於1946年元月底開始撤出;越南境內因此形成法軍、中國國民黨軍及越盟三方互相角力的局勢。

身體羸弱、衣衫破爛、軍紀敗壞的中國國民黨士兵大多數係徒步走入北越。他們在河內及海防(Hải Phòng)等城市大事掠奪,強佔糧倉、校舍、車輛及民房。曾在中國被監禁的胡志明,洞悉蔣介石集團的貪婪與凶狠,因此採取先協調蔣介石集團撤兵的策略。而在同時,法國與蔣介石集團協商,以法國放棄上海、天津、漢口、廣州等地的租界及治外法權,來換取蔣介石集團撤回軍隊。對越盟,法國則同意越南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軍隊及財政,但須加入法蘭西聯盟(French Union)。在這種條件交換下,越盟、蔣介石集團及法國於1946年3月6日簽署了協定。最後一批中國國民黨軍隊於5月底撤離。

法屬印度支那聯盟的終結

急欲重返越南的法國於1946年11月23日派遣艦隊砲轟海防市,導致超過6,000越人喪生,揭開了越法戰爭的序幕。

歷經8年抗戰,越盟於1954年5月7日擊敗奠邊府(Điện Biên Phủ,位於越南的西北部)的法國守軍。越盟之能大獲全勝,要歸功於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識及吃苦精神。為了將大砲運到前線,越盟的士兵先將大砲拆解,然後一件一件沿山路搬運到奠邊府周邊。二戰後決定留在越南的一些日本軍人曾協助越盟訓練士官,對奠邊府戰役的勝利亦有不小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灣二二八革命期間,與國民黨軍隊在斗六進行武裝對抗的眼科醫生陳篡地,於1945至1946年間曾在越盟擔任軍醫。陳醫師出生於彰化二水,1944年秋被日本徵召前往越南服務;後透過越盟地下工作人員的介紹加入越盟。

法軍在奠邊府潰敗後,越南乃依照1954年7月21日簽署的日內瓦協定(Geneva Accords),將北緯17度以北的部分劃歸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管轄,以南部分劃歸越南國(State of Vietnam,建立於1949年7月2日;後於1955年10月26日改稱越南共和國(Việt Nam Cộng hòa))政府管轄。法屬印度支那聯盟終於走入歷史。

美國戰爭及越中戰爭

依照日內瓦協定,越南的南北兩部分應於1956年7月20日舉行全國自由投票後合併。但在美國的支撐下,南越政府於1955年7月即宣布不參加此項自由投票。從1959年9月開始,越共(Việt Cộng)在北越政府的支援下與美國支撐的南越政府進行了長達16年 (1959-1975) 的武裝對抗。美國則於1963至1973年間直接參與這場極其殘酷的戰爭,美國政府稱之為越南戰爭,而越南人民則稱之為美國戰爭。在10年的苦戰中,美軍計有58,318人喪生,153,303人受傷。南越政府在美軍全部撤出後士氣大落,整個南越地區於1975年被南下的北越軍隊佔領。一年後南北越合併,國名易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

越南於1978年與蘇聯簽訂友好合作條約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越蘇兩國關係形同軍事聯盟,因此開始與越南交惡。而在同時,接受中國援助的柬埔寨波爾布特(Pol Pot)政權不斷在邊界向越南挑釁。越南曾要求中國向殺人如麻的波爾布特施壓,卻遭中國拒絕;因此於1978年12月25日出兵柬埔寨,一舉推翻波爾布特政權。中國隨即以教訓越南為藉口,派遣人民解放軍20多萬,於1979年2月17日從越中邊界的26個地點入侵。越南以7萬正規軍及15萬民兵應戰。在攻勢受挫後,中國於3月5日宣稱其已達成教訓越南的目的,並於3月16日完成撤兵。因缺乏訓練和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場敗戰中約有20,000人喪生,43,000人受傷。

從1946至1979的33年間,越南先後擊退了入侵的法國、美國及中國大軍。而在1257至1288的31年間,大越(當時位於越南北部的王國)擊退了3次入侵的大蒙古國軍隊。展現於這兩段歷史的民族意識可以說是越南立國的精神支柱。


胡志明(右)武元甲(左)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創立者及重要領導人。(維基公有領域)

[/nop]

二戰終結前的台灣

自荷蘭(1624年)與西班牙(1626年)分別侵占南北台灣後,台灣人民即一直受外來侵略者統治。這一系列的殖民統治者依序為:荷蘭與西班牙、鄭氏王國、大清帝國、日本帝國及蔣家政權。而自17世紀以來,台灣人民對外來統治者發動的抗爭亦不曾間斷。

日本帝國擊敗大清帝國後,依照馬關條約於1895年開始佔據台灣。奉派來台執行殖民統治的總督初期(1895-1919年)均為武官,中期(1919-1936年)改為文官,後期(1936-1945年)又改回武官。在日本的高壓統治下,台灣人民的反抗行動初期採取武裝抗爭,後來則以非武力的政治、社會及文化運動為主。在二戰期間,總督府全面推動皇民化運動,同時禁止台灣人民從事具有本土意識的各類活動。

二戰後的台灣

日本帝國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於1945年9月9日在中國南京向蔣介石指派的何應欽遞交降書。因蔣介石指示岡村於降書註明投降區域涵蓋台灣,蔣介石指派的陳儀於10月25日在台灣台北公會堂(後被改稱中山堂),將其署部第一號命令交與日本帝國第10方面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受領,由安藤簽署受領證即完成在台日軍的投降程序。

表面上陳儀代表盟軍接受在台日軍的投降,事實上是代表蔣介石集團來劫收台灣。劫收後以陳儀為首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即成為台灣的最高統治機構。蔣介石集團稱劫收為光復,對台灣人民的欺凌莫此為甚。二戰的結束是殖民地人民脫離外國統治的良機,但台灣人民沒有獨立建國的準備,反而淪為與殖民地人民並無差異的「中華民國」國民。

類似在1945年9月徒步走入北越的中國國民黨士兵,1945年10月15日搭乘美國兵船來台的,也是一群身體羸弱、衣衫破爛、軍紀敗壞的中國國民黨士兵。他們上岸後就開始到處掠奪。在飽受蔣介石集團的橫行豪奪後,台灣人民於1947年2月奮起抗暴。但因準備不足,二二八革命志士於數日後被蔣介石派遣來台的援軍擊敗。

二二八失敗後,台灣人民追求獨立建國的願望更趨堅強。蔣家政權在二二八期間進行的大屠殺,及其於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擊潰退到台灣後以長期戒嚴施行的白色恐怖暴政,使台灣人民在沉默的反抗中強化了民族意識。

從1950年代開始,島內台灣人民一方面進行獨立運動的秘密工作,一方面投入公職選戰。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行世界人權日的慶祝遊行與演講活動,因警察對民眾噴射催淚氣而引起流血衝突。三天後,軍警與情治單位展開全島大逮捕,民主運動人士計有152人被捕。事件發生後,海內外台灣人民全力聲援民主運動人士。政治抗爭動能加速成長,社會運動亦急遽展開。

在台灣人民強烈抗爭的壓力下,蔣經國於1987年7月15日宣布解嚴。李登輝於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繼任總統,民主改革的進程開始逐步展開。然而民主改革並未終結中華民國。雖然自1996年開始,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產生,但其法源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修憲的結果延長了中華民國的壽命,因此台灣仍是被中華民國劫收的託管地。公投制憲建國才是台灣人民目前應該打拼的方向。


越南獨立宣言起草人胡志明(維基公有領域)

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胡志明說的一句話:沒有什麼比獨立自由更可貴。對長期受中國政府文攻武嚇的台灣人民來說,這句話也是千真萬確的。越南人民做到了,台灣人民還須繼續打拼。

相關文章
【光復劫系列1】一個沒有主角的故事──台灣人是如何走上「光復」的

【 光復劫系列2】一個因光復而淪陷,一個因戰敗而得利──從10月25日看台日兩國不同的命運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