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 從台灣學,談全球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從台灣學,談全球學

-也請求柯文哲與湯志民局長推薦授課

  2014-12-16 19:25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台灣學術界患了嚴重集體自閉症。正當人類歷史邁入「全球化」的不歸路時,台灣人卻自艾自憐而陷入「本土化」泥沼。本土化與全球化宛如鳥之雙翼。雙翼齊振,台灣才能鵬程萬里。但是台灣卻忽視全球化。

日前鄭正煜(教育台灣化聯盟社社長)病逝,家屬傳達他的心願「台灣學教育」,蔡英文承諾推動「教育台灣化」。但是誰來推動「教育全球化、全球學教育」?過度強調本土化,台灣恐將淪於村落化(parochialization),正好與全球化背道而馳。

有人說台灣只是個海島國家,也有人誇稱台灣是個海洋國家。海洋國家特色是海納百川、故成其大,冒險犯難、積極進取。海島國家特色是孤芳自賞、自艾自憐,自我催眠、自得其樂。台灣究竟是海洋還是海島國家?

腦死新聞

台灣人普遍缺乏國際視野,這與電視新聞報導內容關係密切。台灣電視新聞經常煞有介事地報導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而忽視國際重大新聞。有人把這類新聞稱為腦殘新聞。其實把brain-dead翻譯為腦殘太客氣了,正確譯法應該是腦死。有些人長期受到腦死新聞薰染,當然變成智障國民。

如何擴大國人國際視野?除了透過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恐怕別無其他便宜捷徑。不肯流汗耕耘,無從歡慶收割。以擴大國人非洲事野為例說明。假如大學歷史系開授非洲歷史,政治系開授非洲政治、經濟系開授非洲經濟。英文系介紹幾篇非洲文學作品,法文系介紹幾篇非洲法文文學作品。學生畢業後,自然會把非洲相關資訊帶到社會各界。其他區域歷史研究亦然。

瞧不起第三世界

台灣不屑好好研究第三世界,幾乎到了種族歧視的地步。今年六月中研院院士會議,副院長王汎森「憂心國內人文科學後繼無人」而自然科學形同信譽掃地。王振寰教授也指出:「我們對於不同歷史和文明的漠視,造成了短視近利,缺乏寬廣和長遠的視野。表現在現今的危機就是,我們的教育對西洋文化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文明,缺乏相關的人才培育規畫。」台灣人文教育薄弱與長期戒嚴關係密切。

抱殘守缺三、四十年

連學術界都不重視全球研究,如何希望國人具有國際視野?三、四十年前,我就讀歷史系實曾經請教系主任:為什麼系裡沒開授非洲史與中東史、太平洋史、拉丁美洲史、印度史等課程?聯合國193個國家,歷史系排斥地三世界的大約150個國家的歷史。如今大學為數增加五、六倍,歷史系所也倍加。請問哪個歷史系開授這些科目?好像沒有。

過度崇拜博士文憑

2007年中部某國立大學歷史系誠徵助理教授兩名,開授拉丁美洲史與非洲史、中東史,結果直到現在還沒找到人。應徵者前提是必須擁有博士學位。

1996年八月我前往倫敦大學亞非研究所,報名從事非洲研究。返國後接獲東吳大學歷史系黃主任來電徵詢開授非洲史。我放棄前者,但是東吳大學系務會議把六個學分縮短為兩個學分。這大概是台灣歷史上唯一的非洲史課程。次年我前往南非南華寺非洲佛學院開授非洲史一個學期。

有意前往英國研究非洲,因為我知道國內非常崇拜博士學位。但是我很了解如果前往英國留學,博士論文一定會被迫針對英國學術需要而研究中國與非洲關係。那類問題在非洲研究上屬於邊緣性質。如果針對台灣學術需要,我翻譯出版六、七本非洲史教科書,作為教材綽綽有餘。

非洲五十多個國家,曾被七個歐洲帝國統治,歷史錯綜複雜。而中東史涵蓋三十多個國家,回教是國人最陌生的宗教。研究非洲史與中東史苦不堪言,白癡才會一腦子投入。個人曾獲教育部公費留學沙烏地阿拉伯,翻譯中東史與回教教科書多種。

從北市大做起:改變台灣文化,開闢新研究領域

柯文哲說:「改變台灣從台北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台灣的大學歷史系都未開授非洲史與中東史,就讓台北市立大學史地系拔得頭籌。但願柯文哲與準教育局局長湯志民教授鄭重其事,推薦我前往開授這兩門課。敬請北市大校長戴遐齡教授與史地系主任秦照芬教授不吝玉成。我開授國內絕無僅有的兩門課,只會帶給北市大榮耀。兼課就我個人來言是做賠本生意,就台灣來言卻是開闢新研究領域的不朽偉業。如果順利任教,日後我再逐漸開授太平洋史與拉丁北州史。讓我在蒙主榮召之前,把第三世界歷史打下基礎。

回顧戒嚴時期我參加黨外運動,當年過度坦白與不寫悔過書,否則我早就以國立大學歷史教授退休。如今時代變了,總得還給當年我這位黨外學生一些公道吧,否則奢談甚麼轉型正義?

柯文哲也說:「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台灣有一種過度崇拜博士學位的文化。這種文化很不健康。文史學科可以自修,何必一定需要博士學位?世界一流大學延聘師資,會由幾位教授邀請申請者面試,每人出一個題目考考他。幾個口頭問題考下來,申請者學問如何一聽了然。至於博士學位與推薦信函只是次要參考資料。敝國則反是,首重博士文憑。

但願台北市立大學能夠改變這種過度崇拜博士學位的文化。就讓我接受史地系的老師口試,不要因為我沒有博士學位與其他世俗資格而排斥我。改變台北文化,請從北市大做起。歲月不饒人。如果我申請失敗,台灣想要找人開授這兩門課,可能必須等待我下輩子投胎重回台灣。

教育需要台灣化與本土化,同時也需要世界化與國際化,否則台灣將會村落化而非全球化。台灣需要「台灣學教育、教育台灣化」,也需要「全球學教育、教育全球化」。台灣想要從海島國家銳變為海洋國家,請揚棄文憑崇拜,請珍惜開創精神,請以實際行動鼓勵那些流汗流血、開疆闢土的拓荒者(作者為228國家紀念館人權研究、馬偕醫專國際文化兼任講師)。

參考資料:蔡百銓《台灣之戀: 卻顧所來徑》2.1擴大國際視野-一個歷史園丁的觀點,2.8伊斯蘭之戀、2.14非洲之戀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