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我們的島】長腳蛛來顧田 讓自然來做工【影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我們的島】長腳蛛來顧田 讓自然來做工【影音】

 2018-01-19 14:43
水稻從根部到頂端,就像一棟昆蟲公寓,每種蟲居住的位置不同,扮演角色也不同。圖/公視《我們的島
水稻從根部到頂端,就像一棟昆蟲公寓,每種蟲居住的位置不同,扮演角色也不同。圖/公視《我們的島

秋冬交替,金黃色稻浪,是花東縱谷最美麗景致。其實仔細觀察,每株稻穗都蘊藏著一個精采又熱鬧的小小世界。不用農藥、不用防治資材,讓長腳蛛、橙瓢蟲回到農田,能不能創造農民與生態的雙贏?

每當水稻開始抽穗,農田裡就開始熱鬧起來。各式各樣的昆蟲齊聚,有的啃食稻葉、有的吸食稻榖、有的愛吃小蟲。水稻從根部到頂端,就像一棟昆蟲公寓,每種蟲居住的位置不同,扮演角色也不同。

大部分農民都相信,田裡的蟲越少,作物產量才會越高,巴不得除之而後快。但對賴兆炫這些農民來說,蟲子卻是得力助手,是免費勞工。20多年前,賴兆炫回到花蓮富里推動有機農業,他認為有機真正的價值,除了提供安全的糧食,更要找回失去的生態,因此除了絕對不施用農藥,連有機常用的一些防治資材,他也盡量不使用。

在慣行農法的水稻田,水稻植株的數量多且密集,植株間經常摩擦,容易產生病蟲害。賴兆炫的水稻田植株距離大、通風性好,植株比較強健,比較不容易生病。

花蓮富里鄉是全台有機稻作面積最大的鄉鎮,花蓮農改場的研究團隊,從2012年開始進行水稻田生態多樣性調查,想了解有機田與慣行農田裡,昆蟲種類與豐富度有什麼不同。研究人員來來回回在田裡行走、掃網,不一會兒,各種昆蟲出現在網子裡。


花蓮農改場的研究團隊,從2012年開始進行水稻田生態多樣性調查。圖/公視《我們的島》

花蓮農改場經過3年多的普查,記錄到水稻田裡的節肢動物多達兩百多種,而有機田中昆蟲的數量與種類,遠多於慣型田區。花改場從中找出日本長腳蛛、橙瓢蟲兩種最容易觀察的昆蟲,當作農田健康的指標。

花改場研究員林立指出,長遠來看,倚靠農藥來克制害蟲並不是好方法,因為農藥一放下去,害蟲的天敵,包括一些捕食性與寄生性的益蟲,往往最先被毒死,一段時間後,最惱人的害蟲反而最快回復。不斷噴灑農藥一旦害蟲產生抗藥性,自然界又缺少天敵可以克制牠,反而會產生更難控制的蟲害。也因此維持生態多樣性,最終還是會回饋到人的身上。


不斷噴灑農藥一旦害蟲產生抗藥性,自然界又缺少天敵,反而會產生更難控制的蟲害。圖/公視《我們的島》

花蓮農改場也發現,影響農田生物多樣性的因素,除了農藥,周邊環境包括田埂等等,也有關鍵影響。草生栽培的田埂,昆蟲的種類與數量,都遠多於水泥化的田埂。研究員進一步輔導農民在田埂種植原生植物,包括仙草、馬蘭、田邊菊等等,讓昆蟲有更豐富多樣的棲息環境。

透過花改場的宣導,許多農民的觀念漸漸改變。為更進一步鼓勵農民,從2014年開始,推動綠保標章認證的慈心基金會也將長腳蛛等指標物種,納入綠保標章的範圍,讓消費者支持農民對生態多樣性的貢獻。目前以長腳蛛做為指標物種加入綠保認證的農民,已從7位增加到24位。


透過花改場的宣導,目前以長腳蛛做為指標物種加入綠保認證的農民,已從7位增加到24位。圖/公視《我們的島》

透過有機栽培、棲地營造,各種昆蟲回到田間,農田不再寂靜,而是各種動物共生的舞台。以「米樂無為」為依歸,賴兆炫知道,有時候人能做到最好的事,就是什麼也不做,讓自然來做工,往往會比人做得更好。

《我們的島》【長腳蛛來顧田】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長腳蛛來顧田】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