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歡迎國際社會聲援香港民主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歡迎國際社會聲援香港民主

2014-09-09 09:36
中共在香港強推假普選已經即時引起國際社會第一波關注,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金融時報》以「英國有責任為香港發聲」為題撰文。(網路資料)
中共在香港強推假普選已經即時引起國際社會第一波關注,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金融時報》以「英國有責任為香港發聲」為題撰文。(網路資料)

中共在香港強推假普選已經即時引起國際社會第一波關注。儘管英美政府高層依然猶豫觀望,態度明暗不定,但是國際媒體、境外公民、敢言之士已經奮起揚聲,譴責人大決定,聲援港人抗爭。現在先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目前形勢的發展。

首先,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金融時報》以「英國有責任為香港發聲」(Britain is honour bound to speak up for Hong Kong)為題撰文,直指中國人大常委會的「普選」框架將會導致中共不接受的人物不能成為香港特首候選人,導致香港「普選」變成跟伊朗一樣,因為目前伊朗總統選舉參選人也必先通過憲法監護委員會審查其政治和宗教背景,才能成為候選人讓選民投票。他批評英國卡梅倫政府沒有履行《中英聯合聲明》承諾而為香港民主發聲,沒有克盡「道德及政治義務」以確保中國在回歸後50年內履行承諾,導致「公平選舉制度仍遙不可及」,極不光彩(dishonourable)。他寄望雙方能夠在方案提交立法會前達成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彭定康在文中談及一個小故事﹕「我離開香港前,曾走訪香港一所精神病院,一位病人問我:一個號稱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國家,怎麼能在既不徵求市民意見、又不給他們留下民主前景以捍衛自己未來的情況下,把他所在的城市交給政治體制非常不同的另一個國家?當時我的一個助手說:『怪哉!住在精神病院的男子居然提出了香港最清醒的問題!』」彭定康續指:「我們確實向此人作出了民主承諾。我們應該繼續以高超的外交手腕強調這一點。如果我們不做,又有誰會做呢?」「香港的幸福與我們(英國)休戚相關。」

事後,香港特首辦發表嚴正聲明,高調反駁彭定康言論:回歸前歷任港督均非由香港市民選出;《中英聯合聲明》完全沒提及普選;按《基本法》推動政制發展屬中國內部事務,應由中央及香港市民決定。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也跟著附和,指彭定康撰文是煽風點火,強調搞亂香港最終受罪的是香港人。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發表題為「香港政改,英國做個自重的觀眾吧」文章,認為英國雖然對部分港人有影響,但「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幾乎是零」,對香港事務的干預「只能是口頭發發牢騷級別的」。果真如此,《環球時報》浪費時間和精神寫出這篇文章,究竟有何意義?

事實上,彭定康只不過是針對英國外交部的顢頇懦弱行徑仗義執言。事緣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中國人大常委政改決定,未有直接批評,反指「明白普選沒有完美模式,重要是港人有真正選擇」。英國外交部明白人大決定已令爭取更開放提名的香港人失望,但只寄望港府在下一階段諮詢中,作出有實質意義的安排,推動香港民主進程,鼓勵各方繼續有建設性地溝通。這種說法根本昧於事實與形勢,難怪彭定康、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均異口同聲,高調批評英國外交部對中國封殺港普選立場軟弱及可恥,「唔講好過講」!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卻對英國外交部表達強烈不滿,批評英方企圖對香港政改進程施加影響:「任何對香港事務的指手畫腳、說三道四都是徒勞的」。但依我看來,中國外交部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才是徒勞的。

反觀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比較深明大義,在國會網站上載了三封來自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香港特區政府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處長吳麗敏、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的信件,讓中國「勾結外國勢力」攻勢向全球曝光。其中劉曉明7月14日的信函更點名抹黑李柱銘及陳方安生「破壞香港繁榮穩定」,要求委員會不要舉行公聽會聽取二人意見,又稱有關做法損害中英關係。但委員會不向中國屈服,在7月16日邀請李、陳出席公聽會。委員會主席奧塔韋(Sir Richard Ottaway)重申委員會並非干預中國內政,而是希望了解《中英聯合聲明》落實情況,表明繼續調查。

除此之外,美國國務院指出香港如何普選和投票選出香港政府官員,應該「交由香港人決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表示,依據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市民意願」,美國支持香港特首由全民普選,不認為這是干涉中國內部事務。「明顯地,香港的普選和投票,以決定他們的管治班子,應該由香港人自己決定。」莎琪表示美國相信一個高度自治和法治的公開社會對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是必要的;如果依照《基本法》由普選產生香港特首,特首的合法性會更鞏固,這是強化香港社會的一個原則問題。畢竟,這種官樣文章同樣衍生多方向解讀,沒有澄清是非。另一方面,美國駐港前總領事楊甦棣卻在《南華早報》撰文,直指北京決定會令港府管治更困難,加深台灣對中國的疑慮,而佔中運動也可能導致解放軍干預香港。這種評論至少較美國國務院的言論具體清晰。

相較於目前英美政府高層明暗難測的取態(英國說「真正選擇」和「繼續溝通」,美國說「按基本法」和「港人意願」),國際輿論卻多有仗義之言,令人鼓舞。《經濟學人》雜誌以香港人反抗中國人大「落閘」封殺普選作為封面及發表文章,呼籲香港人要為自己及中國未來着想,不能放棄爭取全面民主。文章批評人大決定聲稱已令香港民主「邁進一大步」,但卻換來港人憤怒,原因是人大決定等同表明中共要用不正當手段操縱(rigged)2017年特首選舉,亦即只有中共批准的人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文章狠批人大決定只是字面上聲稱普選,但是沒有體現民主精神,不能讓港人真正選擇不同政見候選人,而台灣也會認為中國扼殺香港民主;而且中共明顯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大陸民主訴求升溫,較爭取兩岸統一更重要;和平佔中目標和勇氣固然令人欽佩,但中共一旦出動解放軍鎮壓,可能出現中共不想見到的「災難」,包括激化警民衝突與大肆拘捕,損害香港經濟秩序,導致中國與西方對立。文章指出:這次人大封殺香港普選「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更點名批評習近平原本可將香港作為推動中國政改的試驗場,也可以成為真正改革者,「但他卻浪費了這機會」。論述淋漓盡致,觀點發人深省。

除了國際媒體之外,境外華人更加聲援香港市民抗議封殺真普選的人大決定。北美及洛杉磯十個團體(溫哥華支援民主運動聯合會、 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多倫多港加聯、卡加利中國民主促進會、紐約天安門紀念基金會、華盛頓海外香港華人聯會、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波士頓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波士頓港澳之友社、香港論壇洛杉磯)發表致美國及加拿大政府、國會、人民的公開信,強烈斥責中國人大決定是「大倒退」,導致「港人過去30年爭取民主的希望盡毀」,要求美加兩國政府敦促中國政府信守「一國兩制」承諾,同時「密切關注目前香港的憲政危機」。這次連被某君稱為「離地」的香港移民也站起來發聲了!畢竟港人深感鼓舞,希望他們加強對當地政府遊說與施壓,正視香港當前劫難。

綜觀目前政治形勢發展,儘管英美政府對香港政局的關注已經升級,但尚未擺脫20多年以來「全球綏靖政策」的惰性和陰霾,也未達到「譴責中國人大決定、支持港人民主抗爭」的國策高度。事實上,針對阿爾蓋達、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歐美列強譴責恐怖主義,採取霹靂手段,固然相當正確,但卻沒有正視中國專制暴政其實與上述恐怖組織畢竟異曲同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中共赤潮禍延香港,扼殺民主普選,從蠶食到鯨吞,從干預到黨治,香港即將成為另一個深圳,人權、自由、法治基礎現正逐步遭受破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制度、人才、文化根基現正逐步慘遭挖空,不但粗暴踐踏人性尊嚴與核心價值,更加開始動搖歐美各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經利益。在歐美列強的國策當中,香港應當始終是一個必須堅決維護人權、自由、法治的自由港,但是中共以黨治摧毀民主進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勢必逐步破壞香港的自由港基礎,以及隨之而來的歐美政經利益,更加導致全球民主國家喪失了一個通過香港作為榜樣,促進中國公民社會健康成長的重要窗口。換言之,聲援香港民主運動,既符合歐美列強的民主理念與立國哲學,也符合歐美列強的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然而,歐美各國捨此不由,畏首畏尾,令人惋惜。

筆者深知:歐美各國的外交策略總有輕重緩急之分,例如可能採行「先中東而後東亞」的策略,但是時不待人,而且殷鑑不遠。英國首相卡梅倫最近聲稱如果「卡梅倫自己姑息俄羅斯普京入侵克里米亞」,必將等同當年「張伯倫首相姑息希特勒入侵捷克蘇台德區」一樣荒唐。那麼時至今日,為何卡梅倫自己不願昂然正視「姑息習近平赤化香港,破壞一國兩制,拋棄高度自治,從干預到黨治,封殺真正普選」其實性質雷同?畢竟,這種懦弱現象已經不能再用「主權國家」、「民族國家」或「不准干涉內政」之類藉口來搪塞了!只要被「干涉」的國家確實出現對人權的嚴重侵犯,那麼這類「干涉」非但不是「霸權主義」,反而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正義之舉。港人應該呼籲歐美各國全力聲援民主抗爭行動,擺脫綏靖思維,反制專制不義。

何況發起國際正當干預的國家,其行為也必將受到當地本土公民、國際社會、國際輿論、全球公民社會的持續監督。所謂「漢奸論」、「外國棋子論」往往是杞人憂天,忽視香港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自我期許,漠視歷史上「中共欺軟不欺硬」的客觀事實。港人當務之急,正是要廣結這些「中共不欺硬」的全球民主同道,喚醒道義良知,澄清政局利害,雙劍合璧,卒底於成。

立足本土抗爭,歡迎國際支援,堅守民主理念,維護港人權益,才是有理、有利、有節、自信、自知、自重的民主抗爭之路。質言之,歐美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公民團體的支持,雖然不能替代香港公民自發性政治抗爭、公民抗命、全面不合作運動的根本性與首要性,但卻是彌足珍貴的援助力量。香港市民手無寸鐵,中共軍隊如箭在弦,港人暴力抑或和平,中共畢竟暫佔上鋒,但當國際社會揚聲,局勢料將逐步逆轉,內外合力夾逼中共,真正談判才會開展,真正普選才有希望。如果輕忽這一點,揚言「不靠外力,立地成佛」,恐怕最後可能死路一條,令人痛心。

筆者預料:在香港公民坐言起行,持續參與數月多輪公民抗命及不合作運動之後,歐美各國才有可能改變目前綏靖曖昧的外交政策,進而施壓要求中共擱置人大決定,重新與港人談判2017年特首普選提名制度安排。港人屆時持續堅持「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才會有望在中共備受內外壓力的形勢下水到渠成。因此,香港人在未來至少一年時間內必須「硬著頭皮頂住」各方壓力,一波接一波、持續地、有力地發動氣勢磅礡的公民抗命和不合作運動,堅持到底。這是港人艱苦的抗命時代,史無前例地考驗著全港市民的正氣和勇氣。

如要進一步把香港警方或中共解放軍暴力血腥鎮壓屠城的風險降低,港人可以考慮進一步廣泛聯合全球各地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台灣、英國、美國公民力量,以及歐美華人,並且倡議全球各地有識之士共同參與「佔領中環」等各類公民抗命行動,共襄盛舉,並且在適當時機宣佈組成「支援港人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聯盟」(支港聯),形成一股有組織的力量持續向中國政府施壓。果真如此,暴力鎮壓風險必定大減,國際關注程度必定大增。各方有識之士大可按此思路從長計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