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大將徐傍興─ 熱心教育、推廣棒運的外科聖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大將徐傍興─ 熱心教育、推廣棒運的外科聖手

 2015-01-03 14:24
徐傍興博士夫婦(圖片來源:美和高中網站)
《民報文化雜誌第四期》屏東人屏東情系列
簡介:

台大醫師柯文哲在2014首都市長選戰掀起狂潮,台灣醫界人才輩出,不過,若要細數恩澤杏壇、體壇及客家文化的醫界前輩,大將徐傍興絕對是台灣歷史第一人。

近年來旅美好手王建民、陳偉殷在美國職棒大放異彩,國人無不與有榮焉。台灣棒球之所以蓬勃發展,有位來自屏東的客家子弟居功厥偉,他就是畢生熱愛鄉土、勠力推廣教育事業的一代名醫徐傍興博士。

圖片說明:徐傍興博士夫婦(圖片來源:美和高中網站)

不滿日本舍監欺壓 挺身而出被稱「大將」

1909年徐傍興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家中獨子,深受父母身教與言教的影響,恪守「誠實、做善事」的家訓。1924年內埔公學校畢業,考取高雄州立中學,個性豪邁爽朗的他,經常義助同學繳交學費,看到日本人舍監欺壓台籍學生,挺身而出,因而被稱「大將」。

1929年高雄中學畢業後原本想赴日本就讀文科,後來轉而投考台北醫專,1934年醫專畢業後先在台北赤十字醫院實習訓練,1938年進入台大附屬醫院第一外科澤田平十郎主任門下擔任助手。1944年以「台灣地方性甲狀腺腫瘤疾病之研究」論文通過東京帝國大學博士學位審查,取得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講師資格。也成為當時台灣本島人士第一位外科專科醫師。1945年日本戰敗,杜聰明接掌台大。徐傍興也被任命為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並接任台大醫院第一外科主任,從此徐傍興展開了戰後初期台灣本土外科人才培育的黃金時代。

徐外科規模最大  醫術遠近聞名

徐傍興的外科手術非常有名。曾有「胃切除手術,從切開皮膚到縫合只要40分鐘」的記錄,他最專攻的甲狀腺開刀在60分鐘以內完成,肝、膽、胃、大小腸的開刀也多於80分鐘內完成。當時想要學習外科的年輕醫師都為他的純熟技術讚佩不已。然而徐傍興不只教導學生外科手術的技巧,他更教育學生關心病人、認真負責、細心體貼病人的醫德。1950年徐傍興辭去台大外科主任與教授職務,在台北長安西路市政府(今當代藝術館)斜對面開設「徐外科醫院」,乃當時私立最大規模的外科醫院,由於醫術遠近聞名,病人絡繹不絕;1954年又興建「高雄徐外科醫院」,1957年台北徐外科醫院擴遷至南京西路圓環附近的舊蓬萊閣,此後15年間,徐外科醫院成為台灣最有名的私人外科連鎖醫院,照顧了無數病患,聲名遠播。

徐傍興開業有成,卻不忘熱心教育工作。1954年當杜聰明倡議要興辦高雄醫學院時,徐傍興率先捐出積蓄40萬元為創校經費,也擔任高醫的創校董事之一,後來也曾義務擔任中山醫專校長11年之久,將所有的薪水所得全捐給學校圖書館藏書,並主動幫助窮困學生支出學費。1960年他又獨資在家鄉內埔創立屏東美和中學,1964年興辦美和護專(美和科技大學前身),對地方子弟教育貢獻良多。

組美和中學棒球隊  最為人稱道

徐傍興最為人稱道的是1971年組建美和中學棒球隊。當年嘉義七虎少棒隊在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鎩羽而歸,陣中多名球員因不符蔣宋美齡創辦的華興中學入隊資格(須奪得世界冠軍),恐將中斷棒球生涯之路。在徐傍興的全力支持及堂弟徐富興醫師的四處奔走之下,美和中學允諾這批球員中學6年學雜費全免,並斥資贊助球隊所有開銷。

美和棒球隊成立後隔年,即在台灣首次選拔青少棒國家隊,擊敗華興奪得代表權赴美國蓋瑞參加第12屆(1972年)世界青少棒錦標賽(Senior League Baseball),為我國奪得史上第一座青少棒世界冠軍。江仲豪、楊清瓏、林偕文、蔡榮宗等知名好手均為該屆成員。

2年後這批選手再上層,入選以美和青棒隊為主體的國家隊,代表台灣首次參加在美國羅德岱堡的第7屆世界青棒錦標賽(Big League Baseball),再次奪得第一座青棒世界冠軍。1974年我國三級棒球首次奪得三冠王,其中青少棒及青棒的國家代表隊均由美和中學組成。

台灣棒史三冠王  均可見美和身影

自組隊以來,美和中學是國家代表隊選拔賽的常勝軍:青少棒17次、青棒14次;而在國際棒壇的世界大賽也屢屢奪魁:青少棒11座、青棒9座。台灣棒球史上6次三冠王,每屆均可見到美和中學棒球員的身影。四十餘年,培育的教練及球員可比天上繁星:如名教頭曾紀恩、宋宦勳、李瑞麟、徐生明(均為客籍人士)……,球星李居明、趙士強、呂文生、洪一中、張泰山、彭政閔……(族繁不及備載)。

在台灣棒球運動發展史,徐傍興時常和美和棒球隊一同被提及,他推動台灣棒運發展的基礎,功勞確實值得醫界人士與台灣社會給予肯定和追思。值此台灣棒球躍居世界排名第四之際,更加令人懷念這位逝世於30年前(1984)的徐傍興博士在早年的耕耘和奉獻。

(本文轉載自《民報文化雜誌第四期》2015年1月1日出刊)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