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選擇一件事來做,把它做好,我選擇了文學,我想為台灣百年歷史留下最優美的文字,將它留給台灣,留給未來的孩子!」作家林文義從媒體隱退十年後,深情的說出他之所以突然消失在螢光幕前的所思所想。
林文義曾是家喻戶曉電視名嘴,但突然間消聲匿跡,告別了喧囂,重拾紙筆,回歸專職作家,在2006年從媒體隱退後五年,以散文敘述台灣百年歷史的《遺事八帖》出版,他說,這是他的還願之作,也是寫給台灣的情書,每一篇一萬字,抒寫自小生長的台北盆地古大湖、大時代的流亡與遷徒,也有白色恐怖時代及近代名嘴等記事,全書共有八篇,林文義希望打破大家對散文只能抒發小情小愛的刻版印象,他要用他極具個人風格,精雕細琢的美好文字,留下台灣的歷史。
18歲開始寫作,林文義已經出版60多本著作,當電視名嘴那幾年,他無法再抒寫他最擅長的散文,所以改寫小說,在接受公視台語節目《頂真人物》專訪時他提到「當名嘴第十年,發生紅衫軍事件,一位是我當時很欽佩的總統,一位是我在立法院的老闆,我那時候就覺得,是時間離開媒體了。」林文義在55歲時,辭掉所有工作。
「選舉前,一天錄八集節目,每天都在螢光幕前,上節目就現金入袋,走到那都有人要想要合照」,林文義說,當時其實常常問自己,這是他要的人生嗎?他說,他沒有這種虛榮,雖然寫文章的稿費,這20多年來都沒漲價,文章寄出去後,最快也得兩個月後才領得到錢,不過這樣的生活是踏實多了。
林文義要大家,忘了從前電視裡的那個阿義,有機會買本他的書來看,這樣他就很滿足了。
「我現在最開心的就是,路上遇到朋友,他說,你不是那個作家林文義嗎?最近有在報紙看到你的東西!」林文義要大家,忘了從前電視裡的那個阿義,有機會買本他的書來看,這樣他就很滿足了。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有人說,要了解一位作家,就是參觀他的書房,林文義書房中最驕傲的藏書,就是他擁有諾貝爾文學獎馬奎斯《百年孤寂》,各種不同語言的翻譯版本,他說,《百年孤寂》他從年輕讀到老,是愈讀愈有韻味,書中所呈現的跟台灣的歷史很像,以一位台灣作家的眼光來看,這本書就好比一面鏡子,提醒著他,不能忘記台灣也曾是殖民地的歷史。
除了馬奎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的著作,也都是他讀千遍也不厭倦的經典,在林文義書房裡,還有許多台灣文壇前輩作家的簽名書,黃春明、鍾肇政、李喬、陳映真等人,都是伴隨他成長,敬愛感念的老前輩。曾出版過幾本漫畫書的林文義,書房裡也有許多成套的漫畫,從《課長島耕作》看到《會長島耕作》,現在他仍滿心期待每一集的出版。
林文義書房中最驕傲的藏書,就是他擁有諾貝爾文學獎馬奎斯《百年孤寂》,各種不同語言的翻譯版本。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對林文義來說,雖然嘗試創作的型式相當多元,但仍最鍾情散文,他的太太曾郁雯形容,林文義的文字,已像是煉金術一樣,洗鍊優美,林文義說,散文就是「我手寫我心」,當他動筆時,心裡想的是畫面、是音樂,同是散文作家胡品清曾告訴他,「這個世界很亂,所以我們的文字要寫的很美」,所以他認真的把具有台灣風格的文章寫的很美,因為他說,這是他身為一位台灣作家的責任。
不過寫作是一條很寂寞的路,文學是映照內心的一面鏡子,林文義認為,寫文學是個人的一種修行、一種懺悔、一種身心安頓的方式,可以愛上文學、將文學當作一輩子的職志,是他人生最快樂的事。
林文義認為,寫文學是個人的一種修行、一種懺悔、一種身心安頓的方式。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在戰後出生的林文義認為,他們這個世代是台灣文學最美麗、最燦爛的時代,而台灣文學就像是母親,撫育他們這些文學家成長,台灣作家更要為她留下人民、土地的聲音,光是嘴上喊「愛台灣」沒有用,只有認認真真寫出好東西,才是真真正正對台灣的愛。
公視台語訪談節目《頂真人物》
播出時間:2019年5月12日(週日)下午5點半
訪問人物:文學的追尋 戀戀散文 林文義
影音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