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經濟在1960年代中期起飛後,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前半期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1990年8月,台灣開放台商對中國間接投資,開啟了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接著台商大舉西進、錢進中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即逐年轉趨下滑。2000年之後,台灣經濟因「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事實上,自2001年因民進黨政府採納主張「一中市場」的蕭萬長之建議,對中國「積極開放」後,就逐漸步入經濟傾中的歧途;尤其自2008年以來,馬政府對中國「全面開放」,並與中國簽訂ECFA,積極建構「一中市場」,欲與中國經濟整合,更導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斷流失,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實際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對中國投資不斷擴增,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也不斷增溫。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不斷攀升,到2007年就已達40%,2010年更高達41.8%,之後也都維持在40%左右。同期間,對美國的出口比重則逐年下降,由40%以上降至10%左右。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攀升到四成以上,而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則大幅滑落到一成左右,再加上對外投資有八成以上集中於中國,台灣經濟顯然早已邁入「脫美入中」、高度向中國傾斜的歧途。
依賴中國不利台灣經濟
綜觀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之演變,不難發現: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和台灣的經濟成長呈現高度負相關,即兩國的經貿關係愈密切,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就愈低!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早期(1950至1989年)雙方幾乎沒有經貿往來的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8%以上(1950年代8.4%,1960年代9.2%,1970年代10.2%,1980年代8.1%);在李登輝主政的1990年代,開放兩國初步經貿交流,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為6.5%;在陳水扁主政期(2000年第三季至2008年第二季),對中國採取「積極開放」政策,兩國經貿關係升溫,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為4.4%;在馬英九主政期(2008年第三季至2016年第二季),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政策,兩國經貿關係更加緊密,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再降至2.7%。在蔡英文主政期(2016年第二季迄今),對中國採取「維持現狀」政策,即維持馬前政府的開放政策,台灣經濟成長率在3%上下起伏。
自2018年3月美國川普總統啟動美中貿易戰(含科技戰)以來,逼使不少台、外商撤出中國,回流或投資台灣,而且美國政府也致函美國500大企業,鼓勵它們投資台灣,強化與台灣的經貿合作關係,才使台灣經濟不再繼續向下沉淪。但願這是台灣經濟脫離依賴中國、轉危為安的契機!然而,台灣經濟能否從此脫胎換骨,擺脫中國之掌控,由谷底翻升的關鍵,則在於1月11日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台灣人民是要選擇追求民主自由而親美的政黨,或是要選擇向獨裁專制中國屈膝求和的親中政黨。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