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我想你爸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我想你爸爸

2016-10-21 08:06
作者:文:周淑琴 圖:王麗雯 族語指導:吳却妹、周康弘
譯者: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6-10-28
官方網址:

我的爸爸在工作時發生事故了

「爸爸,你在哪?」

我想你,爸爸。

生於屏東牡丹安藤部落,《水世界下的故事》、《佐諾的夏天》的作者周淑琴最新力作。
取材自教育現場真實事件,深刻描寫偏鄉現實生活,是絕佳的本土生命教育繪本。
蘊含南排灣文化,加入族語版本,更是市面上少見的全新原創、而非神話改編的讀本,豐富原住民語繪本的多元性。

在同樣的年齡裡,有些孩子安心的在父母羽翼下成長,有些

我的爸爸在工作時發生事故了

「爸爸,你在哪?」

我想你,爸爸。

生於屏東牡丹安藤部落,《水世界下的故事》、《佐諾的夏天》的作者周淑琴最新力作。
取材自教育現場真實事件,深刻描寫偏鄉現實生活,是絕佳的本土生命教育繪本。
蘊含南排灣文化,加入族語版本,更是市面上少見的全新原創、而非神話改編的讀本,豐富原住民語繪本的多元性。

在同樣的年齡裡,有些孩子安心的在父母羽翼下成長,有些孩子卻在小小年紀就必須面對失去親人的事實。希望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體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種種現象及影響,也讓孩子學習關懷同伴、學習他人的勇敢與堅強。

藉由溫暖的故事發展,將失去家人的痛苦,轉化為心中永恆的懷念,藉此達到療癒失去家庭成員的家屬們。

透過閱讀認識台灣的各種面象,也可以利用親子共讀帶領孩子們認識人生重要的課題。

推薦序

結了穗的小米禾/巴代( 本文作者為卑南族小說人)

在台灣,小米栽植的週期是半年為一季,第一季的小米從整理田園播撒小米種子,到疏苗除草大致是在二三月間完成。此後兩個月逐漸生長而後結穗,小米農作的人家便進入一個複雜不確定的情緒。那是一種充滿期待又憂心期望落空的階段,因為小米禾結了穗,未必都能形成真實的小米粒而最後歡愉豐收,也有可能是空穗,或在結粒飽實之前被鳥雀啄食橫奪,而最終失落不甘。

閱讀周淑琴老師的最新畫冊讀本,我頓時也有著相同的歡心期望與忐忑的不確定情緒。過去幾年,市面上已經出版的傳統圖畫書,大致是以傳統的口傳故事為主。藉由文字書寫將傳統口傳故事予以文字化、圖像化以便於保存,或轉用於國中小學校教學與日常閱讀。這對於文化記憶的保存與復振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豐富了族語文字化,文字日常化的能量。但傳統繪本也有著不可避免的限制,諸如:故事已大致定型改寫空間有限;與現在生活情境有一定的距離,閱讀不容易產生共鳴;字詞的變化受限故事的設計,以致限制了文字的創新運用與活潑性。而這些,恰恰是這本畫冊圖書的強項,令人驚艷。

《我想你,爸爸》是周淑琴老師在教育現場親身經歷的真實事件,她據以寫成短文,並邀請其他作者一起書寫,繪製圖畫。一方面反應職災對家庭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二方面呈現南排灣對死亡歷程的凝觀、體悟與紓解、釋懷的過程,希冀撫慰曾經有著相同創傷經歷的人們。其最大的特色是以現代議題作為書寫題材,充滿故事性的短文創作配以排灣族語,使得畫冊閱讀對象更廣,族語運用更貼近生活情境,詞彙更彈性更現代,整體創造出與過往繪本不同的視野。它可以作為一般國小課本的輔助,更能作為圖書閱讀的好讀物,為台灣社會提供更多元的讀書體驗,也為民族語言的文字化累積更多的經驗與成果。

我的忐忑期望,多少也是因為自己長期思索著文字創作與族語之間的可能,而周老師不同以往的率先嘗試,能否影響更多民族的創作者投入類似的書寫?這類的創作與出版能否持續,而非僅是一個絢爛的驚詫但,顯然我的憂心是多餘的,畢竟這是一本優異的讀本畫冊,而結穗的小米禾,最終,還是粒粒纍纍的多。

這,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開始。

於2016/9/16

作者的話/周淑琴:

我想療癒很多原住民孩子甚至是大孩子。

從事教職10多年,教育現場的經驗告訴我,許多原住民孩子的家庭,一夕間崩塌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爸爸在外地工作發生意外。經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分析,104年1至12月原住民職業災害件數總計777件(其中死亡9件、失能68件、傷害700件),原住民在職災傷害的比例偏高。

數字高低也許不會有感覺,但是身處在突發事故的家庭裡,卻是最大的夢魘。我有很多部落的同學或學長,就是在工作職場中意外死去的,很難想像如果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是否能夠承受那種痛苦。

書寫繪本動機的多元意義:

一、此繪本主構思是要說明並療癒現今部落生活及遭受意外身亡的家庭,透過繪本的內容來解開心中的痛楚及悲傷。
二、利用繪本教學,使不同族群的學生也能認識南排灣對於死亡的想像與如何釋懷。
三、繪本後頁的部分,則是採集部落耆老及青年對家人離世的感受,透過集體對話,讓傷心者不再孤獨面對,並產生對重生的希望。
四、繪本強調故事的真實性,故在書寫鋪陳上利用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現今社會作為背景考據,在意義上講究文化的專業與真實生活的呈現。

身為教育者,除了出版關於文化相關的書籍外,我更想要出版一本有安慰作用的繪本,透過繪本故事,讓孩子學會接受及放下,並利用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觀念導入在繪本中,讓讀者除了能釋放悲傷情緒外,也能接受死亡的概念,並讓生活獲得重新的開始。

【作者簡介】周淑琴

生於屏東牡丹安藤部落,美國密西根州羅倫斯科技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台東大學南島文化所碩士。歷經十五年的教職生涯,現為屏東縣僑勇國小主任。

育有三個孩子,也是熱愛教育及文化的工作者,因為認同「生命可以透過書寫增加厚度,熱情可以透過書寫延展價值」的理念,所以用她最擅長的寫作能力,來為南排灣族群記錄故事。出版過環境教育議題的繪本《最後的朋友》、家鄉歷史繪本《水世界下的故事》及青少年小說《佐諾的夏天》(榮獲2014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對於原住民的關懷及價值保存不遺餘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