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烈火燒出的淨透人生 戴秋梅從護理師到玻璃工藝師之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烈火燒出的淨透人生 戴秋梅從護理師到玻璃工藝師之路

玻璃表面上看起來很堅硬,實則具備透明感,有氣泡、又有流動性,能夠停格在最美的瞬間,就如她的人生

 2016-10-03 21:08
新竹玻璃藝術家戴秋梅歷經失婚、憂鬱症纏身等陰影,在玻璃創作裡重生。圖/黃筱珮攝
新竹玻璃藝術家戴秋梅歷經失婚、憂鬱症纏身等陰影,在玻璃創作裡重生。圖/黃筱珮攝

兩年一次的「2016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目前於百年歷史的新竹公園舉辦,共展出國內外藝術家200多件精緻玻璃藝品,展期至10月10日。其中,參展的新竹本土藝術家戴秋梅創作之路特別不同,她原本是位護理師,幾經轉折踏入藝術創作領域,在玻璃光影流轉裡找回人生。

「我的人生起伏很大、波折很多。」擅長玻璃吹製、熱塑,以及砂模鑄造技術的戴秋梅,曾歷經工作與婚姻挫折、憂鬱症纏身等陰影,在現任丈夫、澳洲籍鍛鐵藝術家Allan Jame Michtosh的鼓勵下重新出發,才有今天的成就。

曾經撿破爛賣錢換水彩

出生於新竹縣的戴秋梅從小喜歡畫畫,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上山砍樹,接觸大自然,觀察一草一木,「以大自然為師」,綠色有很多種、每種樹葉、花朵形狀也都不同,她用畫筆紀錄下來,參加比賽。

「那時候家境不好,父母給的零用錢1個月不到10元,印象深刻,那時一盒全新水彩要60幾元,畫畫的工具只能自己賺。」她有空就撿資源回收、撿蝸牛、撿油桐樹籽、苦茶籽拿去賣錢,再去買水彩。

戴秋梅說,「以前參加畫畫比賽的最大動力是獎品」,每次比賽前都會先打聽好哪個名次的獎品是什麼,假如第二名的獎品是水彩,就祈禱得第二名。有次得了第一名,獎品不是畫畫原料,她難過得大哭。

喜歡藝術,也有天分,本來想考美術設計的科系,但是家人反對,希望她有穩定的工作,她順從長輩的意思進入護專就讀。戴秋梅說,「那時真不快樂」,護理不是她的興趣,只好在校內「找樂子」,她成立美術社,「印象中在學校大半時間都在畫畫」,這樣才熬到畢業。

遠嫁中東婚變罹憂鬱症

護專畢業後,她曾在衛生局擔任行政人員,也在醫院當過護護理師。有天在路上巧遇一位巴基斯坦人問路,後倆人投緣而進一步交往,她不顧家人反對,嫁給這位巴基斯坦人,辭去護士工作,跟著到中東生活了3年。

「在中東那幾年挺快樂,除了照顧孩子,也學著做布料進出口生意。」戴秋梅說,中東國家的圖騰鮮艷,布料引進台灣大受歡迎,製作成地毯、抱枕生意很好,賺了不少錢。

「可是人生的起落怎想得到!」戴秋梅說,正當她沈浸在幸福人妻的美夢之中時,前夫突然外遇,還悄悄把貨品全都搬走,留下一堆債務給她。「從天堂掉到地獄大概就這種情況,每天都有債主上門。那時真想一死了之。」

為了3個孩子,戴秋梅只能挺下去,人生跌到谷底、罹患憂鬱症,又要打起精神還債,很苦很苦。「幸好老天爺幫我開了一條路」,她在最絕望時遇到現在的先生、澳洲籍鍛鐵藝術家Allan Jame Michtosh。

戴秋梅說,小時候父母去工作,經常把她託給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天主堂的神父和修女照顧,外籍神父和修女教她英文,「好像英文安親班一樣」,久而久之她的英文變得很好,「可能是這樣,特別有外國人的緣。」

 
戴秋梅(右)很感謝同為藝術家的先生Allan,幫助她重生。圖/黃筱珮攝

人生第二春 丈夫鼓勵重拾藝術

36歲那年,戴秋梅嫁給Allan,Allan不只無怨悔照顧她,照顧她與3個小孩,更鼓勵她從事藝術領域的工作,「不要浪費天賦」。戴秋梅在先生資助下,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又攻讀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班雕塑組藝術碩士。她感激的說:「Allan是我生命中的大貴人」。

在眾多藝術媒材之中,戴秋梅選擇鑽研玻璃,「因為玻璃表面上看起來很堅硬,實則具備透明感,有氣泡、又有流動性,能夠停格在最美的瞬間。」




製作玻璃藝品相當耗時,且工作環境高溫熾熱,歷經吹製、塑形、放至融爐加熱再塑形等過程直至完成。圖/戴秋梅提供

2010年她獲得金玻獎創作比賽獲複合媒材第一名,2011年獲美國北卡萊納州Penland藝術學院藝術研習全額獎學金,赴美短期進修,進修期間創作「散放」、「夏日蜻」、「青春」、「渴望」等作品,將東方思維融入西方材質中,造就另一種玻璃藝術美學。也試著將玻璃與不鏽鋼結合,進行玻璃雕塑創作的突破。

她也與先生Allan共同創作,應用陶藝、玻璃、鍛鐵金工為主要媒材創作,結合西方和東方的美學思維創作。未來她計畫跟隨先生到澳洲定居,開設結合藝術創作的休閒農場,把新竹玻璃文化之美帶到國外去。

48歲的戴秋梅很有體悟地說,人生就像玻璃作品一樣,有時成功、有時失敗。走過一些風雨,她更珍惜當下、每一刻的幸福,也要勉勵正跟挫折搏鬥的每個人,只要挺過去,前面一定有路,不要放棄。她也歡迎大家有空把握玻藝節最後幾天展期,支持新竹傳統文化產業,給創作者多些鼓勵。


戴秋梅從小就喜愛接觸大自然,也靠著耕作尋找創意、療癒心靈。圖/黃筱珮攝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