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林務局組改切兩半?前局長李桃生:千萬不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林務局組改切兩半?前局長李桃生:千萬不可

 2017-10-31 10:19
林務局前局長李桃生對於行政院組改,力主林務局應該留在農業部。圖劉明堂攝
林務局前局長李桃生對於行政院組改,力主林務局應該留在農業部。圖劉明堂攝

行政院組織改造中,林務局在農業部或環境資源部的爭論不斷,日前傳出行政院召集兩部門協商,定調林業管理、生產留在農業部,有關環保、水土保持部分則移到環資部。不過前林務局長李桃生受訪表示,事實上整塊林地的生產與保育很難切割,特別是淺山地區,硬是把兩者切開,人力分散,效率將會遞減。

李桃生在林務局具有40年年資,從最基層做起幹到局長,去年才卸任局長職務,李桃生極力主張,林務局應該留在農業部,認為台灣林業經營早已轉型,林務局以生態系的概念經營森林,兼具生態保育與生產的做法,沒有必要去擾動穩定的行政,除了不利行政效率,而且對人民接近政府部門也會產生不方便。不符合組改造的原意。

李桃生指出,在禁伐天然林之後,講究森林生態系經營,把整個森林當生生態系,重新作森林區畫,國有林地分級分區,分成自然保護區、國土保安區、森林育樂區、林牧經營區。其中林牧經營區是希望未來作為林木生產的區域,約29萬公頃左右,他在卸任前啟動調查全台人工林,林道暢通、機械可進場、人力可以採伐,估計約3萬5千公頃,另外包涵一部分私有林。

李桃生認為人工林的經營頗為重要,因為目前木材都是國外進口,但是到2020年,各國會商定有公約性質的條款,禁止天然林的採伐,現在進口的林木,都是人家的天然林,未來如果各國限制天然林採伐,我們就必須能夠自己發展,所以台灣人工林的發展須逐步開始推動,否則未來幾年台灣的木材利用會有缺口。

他指出,組織改造有兩派主張,一派是主張水土林一家,上游是林務局經管、中游是水保局、下游是水利署,以一條流域概念,希望是水土林一家,但這是一種迷失。他說,以大安溪為例,從上游野溪到下游,各治理的界點都訂出來了,哪個地方該誰做都很清楚,如果還有爭議的部分,就透過水土林流域土砂治理聯繫協調會報,包括林務局、水利署、水保局三個單位組成,所以並沒有爭議,水土林氣都可以一家來處理。

李桃生說,一般覺得林務局既然是轉型為以保育為主的機關,為什麼不改到保育機關的環境資源部?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保育與農業如果有重疊的地方,就會產生界面,產生界面就會區分由兩個部會去管理,那就會出問題。

他說,例如「棲地的管理」,高山地區都是林務局在負責。淺山的部分,是目前保育比較重要的課題,舉幾個物種來講,例如石虎,本身棲息的苗栗地區,有國有林、私有林,及民眾向林務局租地的造林,石虎棲息在淺山的闊葉樹林,牠的食物來源來自經過適度干擾的人工林(私有林、租地造林),意即人工林經過商度採伐所產生的食物,是石虎所需要,人工林要好好經營跟石虎保育就合在一起。


全台灣估計只剩下300-500隻的石虎,主要棲地位於苗栗山區,但是開發案、陷阱毒殺等問題,卻讓這種珍貴的保育野生動物岌岌可危。圖/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楓樹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石虎保育是不是到了環境資源部很快就可以劃設保育區?李桃生說「並不是」,因為一旦劃到野生動物重要棲環境,就必須依照環境影評估法,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環境都要進行環評,變成林農砍幾株木材就要進行環評,環評費用根本付不來,變成是一種負擔,所以劃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困難點,不在棲地保育的問題,而在人民權益會發生困難。現在沒有劃重要棲息環境,人工林小面積的擇伐,石虎喜歡在這種環境棲息,反而保育好,如果劃入重要棲息環境,人工林不砍伐,反而對石虎不利。

李桃生表示,第二個例子是草鴞保育,在農田裡才有草鴞,等於是農田的保育和野生動物的保育變合在一起結合,林務局在屏東推老鷹的紅豆,希望農田不要施太多農藥,否則老鼠吃了農藥死掉,結果老鷹沒得吃,整個生態系統發生改變,為了野生動物保育,跟無毒農業扣在一起。

他說,第三個例子是水雉,我們說水雉是菱角鳥,牠的棲地就是喜歡菱角的地方,像這些草鴞、水雉的地方,農業部門可以用保育休耕,給予給付補助,休耕完畢後,保育的物種可以恢復起來,所以,淺山地區的保育,跟農業部付出的心力,可以達到保育的效果。

他表示,所以對於物種的保育,像石虎、草鴞、水雉這一類的保育,還是要仰賴農民,農民卻是依賴農業部的,像是生態休耕就是農業部來的,如果弄到環境資源部去,又產生一個界面,從人民的觀點來看很奇怪,因為造成不方便,組改應該是要讓人民很方便地接近政府,結果這對棲地管理部分卻又造成不方便。

李桃生指出,其次是「外來入侵種」問題。像小花蔓澤蘭,都是在淺山農田的周圍,小花蔓澤蘭的清除都是林務局負責在操作,林務局如果到環資部,處理小花蔓澤蘭,要跟農民發生關係,而且誰來付這個錢?而且因為農民是農業部管的,一方面要聽農業部的,屆時一方面又要聽環境部的。


外來入侵台灣的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蔓延的恐怖情況。(圖片摘自網路)

他指出,還有「野生動物防疫」的例子,幾年前狂犬病爆發,要開始防疫,山上的鼬獾因疑帶有狂犬病病源,所以要去抓鼬獾,這工作也是林務局去做,因為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林務局都在農委會,兩個機關的首長打個電話協調沒問題,就啟動捕捉鼬獾的計劃,三個林管處馬上啟動抓鼬獾送檢驗,可以驗出鼬獾是否帶有狂犬病源,劍及履及。還有很多防疫的例子,都是農業部門在操作,如果林務局到環境資源部去,防疫的策略,因為發生地點的因素,又必須和農業部一起處理,才有辦法,這又是增加一個界面。對國家來講,界面太多並不好。

第三是「野生動物的衝突管理」,他舉獼猴的例子表示,獼猴是保育類動物但又會去吃農民作物,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如果野生動物影響到農民作物收成或造成危害,可以以人道方式處理,現在野生動物是林務局在管,對農民的衝突管理林務局也可以下手,如果未來野生動源管理在環境資源部,而農民如何與獼猴、山豬如何和諧相處又是農業部門的事,一件事分在兩個部門,農民會「霧煞煞」。

對於環境資源部才可以大力推動保育的想法,李桃生則認為「多慮了」。他表示,現在整個森林經營思維的調整,都已具有很濃厚的保育概念。而且森林那些地區可以採伐,哪些地區不能採伐,在森林法都有規定,我們是法治國家,不管在哪個部會,都是要遵循森林法的法意,不是把林務局搬到環境資源部就是保育,擺在農業部就是採伐。

李桃生表示,組織改造是要讓行政效率可以迅速、讓人民可以便利,但是這樣一改的話,因為界面太多,行政效率反而不流暢,人民接近政府要多一個部門,對人民是痛苦的事,反而會抱怨,所以這個事要冷靜下來。環保團體一向認為,林業如果到環資部可以描繪宏觀的保育概念,事實上林務局這幾年的保育工作做得比其他部門都來得多,這都有業績可尋。

對於採取折衷方式,保育的單位到環資部,生產單位留農業部,李桃生說「千萬不能切割」,整塊林地不會明顯切割保育的和生產的,特別是淺山地區,很難切割,而且事務結合一起辦,才會有倍增的效率,切割之後人力分散,效率會遞減。

李桃生說,林業整個就是生態系的概念,在生態系中不能把保育和生產切開來,本來一個人對兩件事都一起思考、一起作為,現在要活生生劈成兩半,保育和生產是不可切割的,農業本身「保育」的底蘊非常的足。保育不是都不能動,森林也要適度擇伐才會健康。


林務局的森林經營包括遊憩功能在內的森林遊樂區。圖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著名的櫻花鐵道資料照片,嘉義縣觀光文化局提供 。

他說,還有國際上的交流,像APEC林業部長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很少國家林業設在環境資源部,週邊國家像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瑞士等,林業都在農業體系下,我們土地型態最像日本,日本林業是在「農林水產省」,台灣要在國際上走出去,還是維持原有穩定的狀態比較好。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