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類貪婪造孽!澳洲大堡礁2050年將消失無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類貪婪造孽!澳洲大堡礁2050年將消失無踪

 2015-09-17 05:34
生意盎然的海洋生命景觀(圖片來源:Tara Artner/BBC)
生意盎然的海洋生命景觀(圖片來源:Tara Artner/BBC)

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9月16日報導指出,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與倫敦動物學會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聯合提出警告指出,包括魚類、海龜,以及其它海洋生命,正面臨災難性加速枯竭噩耗。保護團體調查發現,從1970-2015年近45年來,共6千種海洋生物的數量減少了49%。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6日發表一份最新的「活在藍色星球報告」(Living Blue Planet Report),該報告係針對1234個海洋生物物種,進行追踪的分析調查,所得出結論。

大堡礁珊瑚面臨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資料指出,過去30年來,澳洲大堡礁國家公園內的珊瑚,半數死亡;一旦人為因素所帶來的氣候變遷,持續惡化,那麼大堡礁珊瑚可能在2050年全面消失,屆時也將帶給仰賴大海維生的人類,帶來不可回復的災難後果。珊瑚礁的重要性,在於它做為魚類棲息地與繁衍魚苗後代的育嬰室;換言之,珊瑚礁的死亡、消失,馬上就會帶來魚群數量明顯減少的嚴重後果。

鮪魚、鯖魚、海參

相關內容指出,做為全球魚類食物供應重要來源的物種,可能是受創最嚴重的族群之一;包括鮪魚、鯖魚在內的鯖科魚類,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數量減少了74%。

海參這個長得有點像植物的海洋生物,對於海水淨化,扮演重要角色;隨著亞裔民眾將之視為高檔海產,數量出現急速銳減。光短短近幾年來,南美洲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海參數量減少了98%;紅海的海參也減少了94%。

                      (革龜是海洋中最大的龜類生物。圖片來源:Wikipedia/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Southeast Region)

革龜

革龜(leatherback turtles又稱棱皮龜),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達逾2公尺;體重可達800-900公斤。報告指出,全球有4/7革龜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網站資料指出,目前成年雌性「太平洋革龜」,只剩2300隻,是全球最為瀕危的海龜。至於,大西洋的革龜數量相對穩定,近來卻出現數量減降情形,科學家認為,其主要原因係來自於遠洋漁船的意外捕捉。這類船隻採用延繩捕魚(longline fishing)方式,這種商業捕魚手法的延繩,長達幾10公里,甚至數百公里,上面的魚鈎數量,可多達2500個;導致海洋革龜,不慎被鈎中。

人為後果

報告指出,人類貪婪的過漁行為,已對海洋生命帶來嚴重危害;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捕魚的速度過快,導致魚苗還沒長大,就被人類抓走,等於剝奪其生育,世代交替的機會。其次,人類破壞海草生長區域,以及紅樹林的遮蔽地帶,都會連帶摧毀海洋生命的孕育基地。許多海洋生命,在這個遮蔽的生態養育系統,才得以繁衍成長。

人為因素所帶來的氣候變遷,也讓海洋生物,呈現數量遞減。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導致海水酸化,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海洋生物減少,直接遭到衝擊的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靠海維生的漁民。

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藍博帝尼(Marco Lambertini)發表看法指出,過度捕撈、破壞海洋生物棲息地,以及氣候變遷,皆是人類社會自己所造就的孽因。

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部門,海洋政策諮詢主席希普斯博士(Dr Louise Heaps)指出,海洋佔地球總面積1/4以上,其生態系統一旦崩解,將對人類社會帶來經濟衰退、貧窮與營養不良等問題。她強調說,海洋不但代表著獨特自然美景,讓人驚嘆;健康的海洋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孕育地。


 
                      (海床的珊瑚是海洋生物的孕育地與棲息居所。圖片來源:Getty)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