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世界動蕩中的歐洲角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世界動蕩中的歐洲角色

——謝志偉大使談疫情下的歐中關係碰撞

 2020-06-29 15:03
駐德大使謝志偉。圖/田牧提供
駐德大使謝志偉。圖/田牧提供

誰能想到,誰能知曉,武漢新冠病毒會如此肆虐,把整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天下淪陷,截至6月27日,全球確診病患已近千萬,病亡者高達50萬。迄今為止,中國漢武首先發現病毒與出現感染者;美國至今感染者是全球之最,超過250萬,病亡者接近13萬。今天的世界,經濟蕭條,金融危機,社會動蕩……

誰之責?誰之過?美國抗議與譴責中國政府,隱瞞疫情,禍害世界,北京政府破天荒的首度開啟「戰狼」外交,怒懟美國批評。美中矛盾激化,處於對峙與博弈的膠著狀態,歐洲歐盟是同盟襄助?還是置身事外?抑或是左右搖擺?

中國古語道:打破沙鍋璺(問)到底。這「璺」,指陶瓷玻璃等器皿上的裂痕。歐洲歐盟的裂紋在那兒?借此傾聽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大使論述,疫情下歐中關係的風捲雲湧。

美國、歐洲針對中國的《法案》與譴責

謝大使表示:美國接二連三出台針對中國的《法案》,說明北京的行為舉止令文明世界忍無可忍。

三個月來的法案有:

3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台北法案》,該法案即:《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台雙邊經貿關係。

6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維吾爾人權法案》,使美國行政部門可針對迫害維吾爾人的中國官員進行制裁。《法案》要求北京政府「立即修正錯誤」,法案起草人盧比奧稱,「這個法案是美國在中國新疆議題上,提出反制的第一步。」

謝大使指出:歐洲並不是無動於衷,數天前,歐洲議會對於北京所做的《香港國安法》,嚴厲提出了相應的決議,初步提案已經出來,倘若這個提案確定通過與實施的話,對於中國政府來講,會是一個相當重大的警訊。歐盟已經很久沒有做出如此措辭嚴厲的提案,這足以說明歐洲的態度與立場了。

6月20日,歐洲議會針對北京政府的《港版國安法》,提出了嚴厲的譴責。布魯塞爾通過的一項決議稱:該法案是「北京多年來最新一次、最露骨的企圖」,目的是「限制香港的自由、自治以及公民自由」。決議指出:北京政府在香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嚴重違反了『一國兩制』原則」。歐洲議會有議員提出,未來與中國簽訂貿易和投資協定時,將適當考慮中國和香港的人權狀況。

6月25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香港自治法》,決定對支持中國限制香港自治權的人或公司實施強制制裁。這被視為是對北京制定的《港版國安法》反擊。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Chris Van Hollen)是主要發起人之一,他表示:這項立法將向北京發出明確的信息,即如果北京采取破壞香港自治的行為,就會產生後果。但該法案仍要通過眾議院審批,並由總統川普簽署才會生效。

謝大使還介紹道:6月11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提出《台灣防衛法案(Taiwan Defense Act)》草案,霍利指出:北京政府似乎在計劃推動,利用「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策略」,迫使台灣接受統一,將台灣人民的安全與社會系統、經濟系統都置於險境;美國必須保持抵制中國大陸這項策略的能力。

謝大使認為:這個法案明顯是針對中國的,是對習近平台灣「武統」策略的制衡與警示。

印度背後北極熊動靜

謝大使繼續陳述: 6月20日的德國《明鏡週刊》,有刊文「Alle Gegen China(大家都反對中國)」,文章這樣表述:「北京正在無情地擴大權力。在許多國家,抵抗力量正在增強,歐洲、美國、印度的反中情緒劇增,而德國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謝大使分析道:其實「反對中國」還不是完全正確的意思,其中還表述了一種反抗情緒,中國的世界霸淩舉動,自譽的「戰狼」式外交,完全顛覆了傳統國際外交的斯文。

他還指出:因為領土的原因,爆發新的印中沖突,誰對誰錯?我這裏不加以判別,再往東南亞、南海來看,中國與馬來西亞,中國與印度尼西亞,中國與越南,中國與菲律賓等,所有一切舉動與隨之而來的矛盾,令東南亞周邊國家生厭,讓群體國家產生反感。

在討論這些東南亞周邊關係時,世人不會忽略與遺漏,有一個國家新近的反應,它就是印度背後的俄羅斯。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寫到:「印度繼承英國的政策,目標是建立南亞次大陸為中心的地區秩序。」也就是說,印度絕對自信是世界大國,在這世界的交易場豈肯甘當「二道販子」?從尼赫魯時期的中印戰爭,一直到前些天中印邊界加勒瓦河谷的再度衝突,足以表明了印度的自信與努力。在中印之間的對峙過程中,儘管前些天印度不幸死了20名官兵,但這只是明局,檯面上的對弈,誰都看得真切,讀得明白。川普總統推動的印太戰略,美國站在印度一邊,這也毫無懸念。

令世人費猜詳的是北極熊俄羅斯,整個世界都知曉,習近平與普京,一樣的專制與獨裁,互稱是「知心朋友」,但最近俄羅斯的幾個舉動,卻無疑顯露了真意。

6月23日,中俄印外長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三邊會晤,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外長表面上出面主持和棋,未達目標。

6月24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均抵達莫斯科參加勝利閱兵,中印雙方防長未安排見面,也未見俄方安排俄中印三方防長會晤。

有一條信息特別突出,辛格與俄羅斯副總理鮑里索夫舉行會談,雙方更加緊國防領域的合作,今年將在印度生產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AK-203)。該型步槍堅固耐用、殺傷力強大,能夠適應高寒山地沙漠等作戰環境。一旦印軍大批量裝備這種武器,其北部邊境地區戰鬥力將大大提高。有專家指出,加緊採購AK-203自動步槍,顯示了印度積極備戰的意圖。尚且辛格還特意強調:「所有的合同不僅將得到支持,其工作進度將被加快。」

北極熊明明知道中印邊境局勢劍拔弩張,為什麽還要「同意」印度的請求?雪中送炭呢?道理很簡單,理由有三:

第一,俄印兩國是傳統的軍火貿易夥伴,從冷戰時代持續到今天,印度提高戰力,俄羅斯獲取經濟利益,兩國這樣互補互利,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俄印兩國是長期夥伴與盟友,冷戰時期,前蘇聯將印度看成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和最親密的盟友。1962年中印戰爭時期,正是中蘇交惡之際,蘇聯許諾印度,將在軍事、外交上全面支持。近年來,俄印關係密切,俄羅斯多次表態支持印度加入安理會常任國。儘管尚未實現,但俄印兩國親密至忱可見一斑。

第三,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其格局不可能局限於東歐和遠東地區,它的戰略觸角深入到印度洋地區,既可以打破美國的印太戰略計劃,也可以在中國的亞洲勢力與「一帶一路」戰略上插一杠子,印度絕對是制衡中國勢力擴張的最好注腳。

針對中國的世界議員聯盟

謝大使說道:面對北京政府迫害維吾爾的人權,面對《香港國安法》改變「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在台灣安全問題上,軍機軍艦繞台行駛武力威懾等,美國、歐盟與歐洲各國紛紛站出來譴責與聲援,北京政府置若罔聞。

大家看到儘管加拿大拘押孟婉舟,可孟晚舟照樣居住在她的高級別墅裡,有沒有吃香喝辣的不知道,但在圍牆裡面的日子照樣過得愉快,這是毫無疑問的。為了孟晚舟,中國安全機構便抓捕了加拿大的兩位公民,北京政府卻不予承認。中共就是這樣蠻橫無理,就是這樣恃強欺弱,隨便給此加國公民按上一個罪名——間諜罪,投入牢獄,至今一直身陷囹圄。所有這一切,都令文明世界憤怒與厭惡。

謝大使表示:這無疑惹惱了所有自由世界人們,從歐盟來看,已經有好幾個國家的議會議員,包括法國,德國、加拿大、美國,還有日本,跨太平洋,也跨大西洋,成立了針對中國的「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即: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這是個國際跨黨派團體,致力於改革民主國家的政策,協同對付中國「戰狼」及其霸淩。該聯盟是由全球立法者組成,由一群精英領袖共同領導,這些是世界頂級的優秀政治人物,來自世界各國各主要政黨的精英與代表。

謝大使期待地說:這樣的國際聯手,來共同對付中國的蠻橫,今後會針對北京政府的惡霸行為,提出具體的對應措施和謀略,採取嚴厲地圍堵與對抗,整個聯盟的趨勢,應該會很快讓習近平嚐到苦頭,這就非常有意義了。

德國梅克爾的袖中乾坤

但是謝大使也提出:從整體來說,歐盟也存在不一致、不協調,個別歐洲國家的政治領袖,對於中國還抱有幻想,採取綏靖態度。

筆者認為:關於這點,媒體議論與評論最多的是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她與習近平心有默契,強調德中外交與合作,強調歐中外交與合作也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媒體直接將梅克爾的言論解讀成一種「叛變」。在美中衝突中,美國自然不希望別的國家和中國有著密切的商業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歐盟,而德國梅克爾的行動,對於美國來說,可說是「盟友的叛變」,雖然這首先破例的是美國本身。

但究其根源,歷史上德國一直是大國,梅克爾總理是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政治領袖,大國有大國的近憂遠慮,有大國的長遠規劃,有媒體指梅克爾總理思路縝密,逐漸顯山露水,其主要論點是:

一、梅克爾總理刻意走近習近平、普京,疫情期間梅克爾與習近平3次通話,可見北京與柏林的戰略默契,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則「北溪2號」(Nord Stream 2)俄德之間穿越波羅地海的天然氣管道工程,美國進行制裁干預,而普京誓言反制華盛頓,可是,如果沒有梅克爾總理的配合,豈不是空話大話?

二、改變疫情後的世界格局,美國一家獨大領導天下的格局,估計將劃上句號,整個世界將由美、俄、中、德與歐盟等形成多元領導的國際格局。儘管美中鬥爭仍將持續不斷,因為有俄、德、歐盟的參與,多少分化與緩解了美中矛盾的直接衝撞。

三、德國借著美中碰撞,美俄博弈,扶搖直上,穩坐歐洲的政治領袖交椅,還有誰能與之左右攀比,馬克龍總統相差甚遠。俄羅斯本身需要緩解北約政治、經濟、軍事圍堵,需要德國的緩頰與平衡。

四、有媒體評論,疫情後的最大贏家可說是德國為首,無論從國際外交、政治、經濟上,德國獨善其身。美國既要集中精力對付中國、俄羅斯主要矛盾,川普總統自然對梅克爾顯得無計也無招。

還有一種解讀比較平緩:

一、梅克爾承認美國與德國的價值觀外交與同盟,今天的國際合作與規則,是「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共同建立起來的公共秩序。然而如今美國自己帶頭破壞規矩,這個世界何來方圓?德國希望美國繼續作出表率,這個世界不能群龍無首。

二、梅克爾總理與川普總統一直不對勁,特別是川普不斷退群,直接傷害了歐洲國家的利益,比如說:伊核條約、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梅克爾強忍著怨氣,歐洲也在沈默,是在等待、期待美國的重新振作。梅克爾2019年5月在哈佛大學畢業生典禮的演講中以柏林牆為例,說「推倒無知狹窄的牆」,「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多邊合作,而不是單邊行動,我們需要全球規劃,而不是一個國家單打獨鬥;我們需要對外開放,而不是走向孤立。」這些話是對美國年輕人說的,也是對川普的告誡。

三、德國知識界要求梅克爾總理認清中共真面目,敦促德國改變對華政策。因為「以貿促變」的政策完全失敗,在習近平的執政下,中共對內對外,都已成為一種威脅。要求梅克爾改變「重貿易,輕人權」的對華策略呼聲很高,呼籲與美國、歐盟一起致力於改革民主國家的對華政策,共同反制、圍堵與對抗中共的「戰狼」政策。

筆者曾對美國的朋友說:我相信美國的體制,一定會戰勝眼前的困難,重新站立起來領導世界,否則會被中共利用了美國與同盟國的矛盾,趁亂鉆了空子。我也希望德國回到價值觀共同體中去, 因為,對華政策雖是德國外交政策的軟肋,在其他的國際政策上,德國是比較堅持文明世界的自由民主的陽光政策的。

當世界警醒的一天

新近,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約翰·波頓的《白宮回憶錄》,將正式發行銷售。有媒體借書中披露「川普台灣之比喻」,及「放棄台灣」等說法,來消遣台灣,其實大可不必。中美對弈與角逐,世人看得真切。俗語道:看破不說破。其實美中之鬥,還是有底線的,正所謂是「鬥而不破」。北京若動了台灣,這不僅是美中的破局,也是歐中的破局,更是世界平衡格局的破局。台灣不是新疆,也不是香港,更不是庫爾德,台灣畢竟是擁有70年獨立自主的政體,是亞太再平衡戰略、抑或是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謝大使最後表示:對香港來說,對台灣來說,對維吾爾來說,對南海諸國來說,一個很清楚的訊息是,邪不壓正,美國、歐盟民主國家的領袖,及世界和平的正義力量,不會採取綏靖政策,而會迫使中國面對美國、歐盟與國際的健康壓力,這將是受中共獨裁迫害壓制的港台維藏,及中國民主人士的福音。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