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2016世界經濟之困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2016世界經濟之困局

 2016-03-04 14:20
 過去幾年各國靠著寬鬆貨幣政策渡過經濟困境,問題並不在於世界各國欠缺適當的政策,而是政治家太過脆弱並且爭執不前。(中央社資料照)
過去幾年各國靠著寬鬆貨幣政策渡過經濟困境,問題並不在於世界各國欠缺適當的政策,而是政治家太過脆弱並且爭執不前。(中央社資料照)

【前言】2016年財經展望:對於世界經濟目前䧟入的疲弱,全球中央銀行看似已經彈盡援絶,但其實不然。

雖然今年以來全球股市䧟入熊市,而黃金通常作為在混亂之中的最後救贖工具,年初以來也已經有三十年來最佳的表現。防止銀行破產的保險成本大幅提升,在美國對於景氣低迷的預測正在增加,這些訉號隱藏著一個可能性:就是美國聯準會可能會被迫把去年十二月才剛提升的利率,又再度降低到零利率水平。

迷漫市場最大的隱憂:富裕國家抵抗經濟疲弱的武器不再有效,自從2007-08的經濟危機後,對抗衰弱需求的任務就交給中央銀行承担。它們的權力在2012達到頂峯,當歐洲央行總裁宣示他將盡其所能去拯救歐元。債券市場蓬勃發展而且危機意識開始消退。

但這只是暫時性的榮景。不管央行如何的努力, 復蘇的力道微弱而通膨仍低於預期,而對貨幣政策的信心消褪。正如央行過去常常鼓舞信心,日前卻往往散播恐懼。在歐洲及日本的負利率使得投資人對銀行的獲利擔心,而因此使得其股價下跌。而QE(量化寬鬆政策:印鈔票買債券)已導致新興市場債台高築。儘管有很多便宜的資金,銀行的信用成長卻是暗淡無光。投資人擔心世界經濟被導向另一回合的沈淪,而試圖想要平息蕭條的政策制定者,看似已然彈盡援絕。

好消息是有更多的措施,可以使經濟脫離其低度成長及低通膨的困境,許多政策仍然存在而且都會極有效力。但壞消息是中央銀行迫切需要來自政府的協助。迄今為止央行單挑重擔,因為政客們不願分擔責任。至少其中某些國家無法堅守在財政及貨幣政策上採取一致步調的必要性。反之,許多政府積極推動財政緊縮以對抗貨幣寬鬆的刺激。

政客們已經到了必須與央行擕手作戰之時刻!一個激烈的政策理念是熔合財政和貨幣政策。一種選擇是以印鈔票的方式直接揖注公共支出(或減稅)。這不像量化寬鬆政策,而是直昇機式的投注資金,把全新的印製出來的鈔票直接放入人們的口袋,並且跳過了銀行和金融市場。理論上這純然的軽率的方式,將鼓勵人們去花費從天而降的暴利而不會放入儲蓄。也因此立即可刺激需求並帶動經濟成長。

另一套理念是利用政府強制的所得政策去促使經濟脫離險境,亦即是透過影響工資及物價的制定。這個方法是促成全面性的工資上漲,也許是採用租稅誘因來促成工資和物價循環上漲。

所有這些方法都有風險存在。直接空投鈔票往往為人所詬病:譬如這樣的貨幣融資在歐元立基的條約中是被明文禁止的。所得政策的問題可能更多,因其採行勢必造成彈性減少並且無法逆轉。但若富裕世界結果陷入通貨緊縮的境地,則就到了必需考量使用極端手段之時刻,特別是在最慘澹的地方,例如日本。

在其他較和緩之處則政府可以採取較低風險的工具:財政政策。太多國家仍有借貸的空間,特別是德國卻一直裹足不前。這種節約是大大有害的。借貸從來沒有如此便宜的。全世界超過七千億的政府公債的殖利率目前是負的。債券市場及信用評等機構對於公家債務的增加將會特別寬容,如果支出標的是具生産力的資產類別包括基礎建設的投資。鎖住長期資金來融資經年累月的重建和改善殘破道路的公共建設計劃,再也沒有比眼前更合宜的時候了。

財政刺激會更有效力如果伴隨著制度變革。歐洲的銀行其資產負債表的健全仍有待加強。打消呆帳是其中一個選項,但是可能較好的方法是去大幅改善各項規範,以容許政府可以堅持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額或者增加自有股本。

放寬管制是另外一種優先考量的改革。美國總統的經濟咨詢委員會宣佈,該國工作人力資源的百分之二十五目前在其執照法令規範之下,比起1950年代的百分之五。大部份這些繁瑣的行政手續是沒有必要的,對於新的基礎建設區域管制是一種障礙。租稅準則仍充滿漏洞,使得較富有者得以避稅。

所以問題並不在於世界各國欠缺適當的政策。而是政治家太過脆弱並且爭執不前。美國政治的設計是各自分立的,日本政客太膽小去面對関説。而歐元區看來似乎無法在組織上達成統一採用新的政策。

在現今仍有時間下如果政府不即時行動,一旦等到市場遭受全面危險,將會被迫而行。最太憂慮是衰弱的市場及停滯的經濟,將迫使政權淪落於民粹政客手中。他們在2007-08危機之後已經開始茁壯。民粹主義者對於經濟困境有自己的解決方式,包括保護主義關稅,暴利稅,國有化,及各式各樣的具有破壞性的體制。

所有擔憂中最深的恐懼是中央銀行不再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加上那些放任自由派的中央集權政客並未能夠善盡其責。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