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雜貨店不是叫柑仔店啦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雜貨店不是叫柑仔店啦

2019-08-15 10:07
近日將上映的電視劇《用九柑仔店》是從同名漫畫所改編。圖/擷自用九柑仔店臉書
近日將上映的電視劇《用九柑仔店》是從同名漫畫所改編。圖/擷自用九柑仔店臉書

8月12日本專欄已發表〈三腳督、傀儡花的台語書寫〉。

媒體報導和電視廣告,漫畫「用九柑仔店」,獲補助1600萬元,改編成電視劇,就將在8月16日首播。寫一年輕人從台北返回家鄉雲林,接替鄉下阿公開「柑仔店」的故事。

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故事所說的柑仔店,就是以前在賣生活日用品的雜貨店,台語叫「kám-á店」,「kám」與「敢」同音,不是在賣柑仔(橘子)的柑仔店。

台灣多竹,1960年代以前,民間都用竹子來蓋茅草屋和土角厝的屋頂、門窗外,也用來做竹床和桌、椅、籃子等各種大小日常用具。

其中用竹篾(片)編做成圓形,邊緣圈高的盛物竹具,像大盤子,台語叫做kám-á。


用竹篾(片)編成的盛物竹具,台語叫做kám-á。圖/作者提供

以前的雜貨店,都用一個一個直徑約40至100公分的大小一kám-á仔,擺放金針、木耳、米粉、冬粉、豆簽、幼麵、大麵、魚脯、罐頭等生活雜貨來賣,故叫「kám-á仔店」。

kám的本字不明,有早期台語書是寫一個同音的「敢」字,然後在「敢」的上面加「竹」字頭,是新造形聲字。看起來順眼,念起來順口。


《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介紹「一kám-á魚脯全全頭」用「敢」加「竹」字頭的字皆被接受。圖/作者提供

1994年,筆者寫欣賞台灣民俗諺語之美的文章,先在報紙副刊連載後,出版為《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並在高雄警廣交通台每週介紹書中諺語,其中的「kám-á仔店」和「一kám-á魚脯全全頭」的kám,皆採用「敢」加「竹」字頭的字,皆被接受。

柑仔就是橘子,採收的季節很短,放久就會爛掉。一般kám-á仔店不賣柑仔。把賣雜貨的「kám-á仔店」寫作賣柑仔的「柑仔店」,念起來不只「kám-á」變成「柑仔」,走音,店名的語義也明顯不對。

看到「用九柑仔店」這樣的書名和劇名畫面,實在很奇怪。這是許多本字不明的台語,被用讀音字義皆不合的字來誤寫,又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附記:

2020年的總統大選,想選、想爭出頭者特別多,俗語「一kám-á魚脯全全頭」是最好的形容。


2020年的總統大選,想選、想爭出頭者特別多,俗語「一kám-á魚脯全全頭」是最好的形容。圖/作者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