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柯文哲對轉型正義消極?呂秀蓮:他不了解國民黨的本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柯文哲對轉型正義消極?呂秀蓮:他不了解國民黨的本質

呂秀蓮專訪系列一

 2018-05-14 21:08
前副總統呂秀蓮。圖/張家銘
前副總統呂秀蓮。圖/張家銘

爭取民進黨台北市長徵召,前副總統呂秀蓮今(14)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到有關轉型正義議題,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被本土派認為轉型正義做得不夠、態度消極,呂秀蓮指出,柯文哲沒受過國民黨迫害,不了解國民黨的本質,更指柯「沒有歷史感,對台灣歷史認識非常薄弱的人」。

至於中正紀念堂轉型,呂秀蓮則以當年縣長任內規劃桃園慈湖的雕像公園為例,主張把改為歷任總統文物館。至於蔣介石銅像屢遭潑漆、破壞,呂秀蓮認為可將它們遷移到中正紀念堂。

談到有關是否改更改「中正路」等路名,呂秀蓮則認為必須要改,但不要急著改,第一任任期去改,可能會造成撕裂,應先弭平藍綠對立,將來配合都更再來處理,要改名「也可以科學一點,不要那麼難記的名字,就用ABC、123來命名」。

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有人批評柯文哲市長轉型正義做不夠,文化部長鄭麗君也提到中正紀念堂轉型和柯文哲理念有距離,妳怎麼看待?

呂秀蓮:柯文哲沒有受過國民黨迫害啦。他當年MG149收據,就嚇成那個樣子,大家還是挺他,但事實上是他處理不當,大家還是把他當作受害者看待。事實上他並不了解國民黨的本質,也不了解台灣的歷史,我們知道台灣多少人受迫害,我們就是要把它還原,他沒有這種歷史感,我覺得他是對台灣歷史認識非常薄弱的人。

至於若當選台北市長,中正紀念堂未來如何轉型?桃園慈湖前的(兩蔣)雕像公園是我做的,我不是為了要歌頌他,剛好相反,起因是因為高雄市議會有天早上發現銅像背部被敲壞,所以開會期間國民黨議員看到民進黨議員抓了就打,認為一定是民進黨議員搞的,開會期間就一直吵架,接著嘉義也發現蔣介石銅像也被噴紅漆,整個社會在騷動。

我就想說慈湖大概也遷不走,慈湖外面就一大片空地,後來就想說告訴不要銅像的人把它遷來就好了,把它當作雕塑公園,果然真的就做成了,我覺得這也是個消弭問題的辦法。因此中正紀念堂我的構想就是把它變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

若全贏藍營會很反對,可是全讓他也沒道理。就照我們歷史的過程,哪一年到哪一年是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將來蔡英文也有位置,這樣可能最恰當,也會跟觀光結合。

問:近來頻傳蔣介石銅像被砍頭或破壞,社會有呼聲應遷移,北市也有中正路,是否應改名,不義遺址或威權遺緒怎處理?會採用審議式民主來決定?

呂秀蓮:我是覺得台北市要再容許戒嚴時期任何一個領導人,可能大家不會接受,我會覺得就就地放在中正紀念堂,應該大家可以接受,「不要再勾起過去的傷痕」,中正紀念堂就是做過總統的就一個文物館,這樣很合理。

我比較會想的是說,可能要大家先弭平藍綠,不要再有族群、藍綠,要改是要改,但先不要去動。後來才知道台北市的街道名其實就是中國大陸的地圖,當年就是蔣介石知道反攻無望,就自己假想把台北市當作中國大陸,偏安在台灣。

我會覺得在第一任改路名,是會製造更多的撕裂,不如說大家一起來都更,現在巷弄很小,將來都更空間都要退縮,就給容積率,往上高空發展,讓出更多空間來,這樣街頭重劃時,再一起思考改路名。現在一吵路名,大概就一直抗爭,沒得玩了,大家應該要集中,為了安全、市容和台北市民的方便,儘量來做都更,一旦都更巷道都改過,大家再來想改名。也可以科學一點,不要那麼難記的名字,就用ABC、123來命名,用棋盤式不是更方便?所以這我不會放在優先。中正紀念堂因是既有的,就不要再紛爭,吵這些都沒意義,就是要找出解決的方法。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