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好文精選】共好媽媽顧瑜君 教孩子重新認識生活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好文精選】共好媽媽顧瑜君 教孩子重新認識生活

「共好」不是非得輸贏 「共好」也不是贏的概念 是在生活中找出價值與主體性

 2017-02-03 21:48
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創立的五味屋,是一間讓孩子當家的二手商店,讓社區裡的青少年假日有地方打工、看書、學樂器,很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在這裡重新建立了自信。(記者王志偉攝)
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創立的五味屋,是一間讓孩子當家的二手商店,讓社區裡的青少年假日有地方打工、看書、學樂器,很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在這裡重新建立了自信。(記者王志偉攝)

【編按】母親的同義詞是甚麼?奉獻、付出、犧牲!母親的愛留下甚麼?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就是這樣的價值和想像,紮實地構築了包含著你和我的母親的共同形象。但,今年讓我們談得更高更廣一點吧,我們要說的這一群《台灣的母親》,是超越血緣骨肉,為了實踐人性更高價值的愛的母親。因為她們,被拋棄的孩子有歸屬、孤苦的老人還能夠笑、身處黑牢中的人感受到溫暖、讓活在只論輸贏世界裡的孩子能夠跳出來……。她們是《台灣的母親》,引領台灣還能更美好的強大支柱。

這是一家小店,但卻非常烏托邦的一家店。這裡不談輸贏、不計算效率,不要想著只有自己好,讓這群社會眼中『缺乏競爭力』的孩子,走出自己的路,發揮『無用之用』,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珍惜鄉村裡你我的感覺......。這就是「共好媽媽」顧瑜君教授想跟這些孩子、這個鄉村、甚至整個社會,一起創造出的『共好』的未來。

在花蓮壽豐鄉豐田社區車站前,有一間名為「五味屋」的公益二手商店,低矮的日式木造房舍裡,陳列著衣物、文具、生活雜貨等等各種商品,東西雖多,卻都整理乾淨、標好了價錢,等待著客人的青睞。

每逢假日,社區的孩子們就會來到五味屋「各司其職」,有人整理物品、有人招呼客人、有人負責導覽,在這偏僻的小鎮,「來客數」還算不少。「五味屋」的商品來自台灣各地甚至國外,是許多朋友寄來或親自帶來的愛心物資,和特地來到這裡「尋寶」的旅客一樣,都是為了能為這裡的小朋友盡一份心力;而凝聚起這份「集體意識」的,也是「五味屋」的大家長,便是小朋友口中的「顧老師、顧阿姨、顧媽媽」,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顧瑜君教授。

就從「與家鄉共榮」談起…

「如何讓這群社會眼中『缺乏競爭力』的孩子,走出自己的路,發揮『無用之用』,就好比五味屋的二手物品,能夠在另一個人的手中發揮新的價值,這就是我想跟這些孩子、這個鄉村、甚至整個社會,一起創造出的『共好』的未來」。

顧瑜君於2008年創立「五味屋」,這不是一家為了賺錢而開設的商店,而是一個專為社區孩子而成立的「陪伴空間」,8年來讓許多青春迷惘的青少年走出了困惑,也在這裡重新建立了自信,「我們在做一個不是追求學業的教育,當偏鄉孩子對著前途迷惘困惑時,如何讓他們學習愛這塊土地還有家鄉的人們,我們在打下這一個基礎,在我有生之年我會做,一直做下去…」

其實鄉村孩子有一些蠻特殊處境,顧瑜君說,大家用一些世俗標準與都市競爭力比較其實有些落差,包括社會條件的奧援,家裡經濟支持系統等,可能都不是很所謂周到,雖然家長努力為家庭付出,但是現在整個台灣教育系統當中,比較還是有一個單一價值,「你要好好唸書,才有好工作、才有好的生活環境,不要像你的爸爸媽媽生活那麼辛苦」,這樣社會價值觀,不管在哪一社會都說得過去也可成立。

不過,顧瑜君思考的是,鄉村孩子若能理解,發現自己可以唸書,當然很好,但問題是還是有一群孩子,這樣的規格還是不符,或許很認真了還是沒辦法達成,還是失敗了,但不是他們的錯,可是長久累積,卻因此成了負面標籤,「所以我在想,在這系統以可以照顧一些孩子,但在這系統之外,轉換一個思考,我們有什麼可以創造出有可能性的未來,而不是原來的這個大眾,或許是小眾,但對這些孩子的特殊狀況,找出一種可能」。

不是只有自己好 還可以思考一個「共好」的經濟價值

她說,「通常大家講『另類』教育,但我不太確定或認同,這樣講好像『異類』,怪怪的,我必較喜歡用『鄉村教育』,也就是農村社會中順服農曆的節氣,有一種謙卑、有一大自然的規律,這樣或許不太習慣現行工商業系統,但也許可以從鄉村當中元素運作找到適合這些孩子的可能性,這是目前台灣教育裡面比較少人接觸或實際做做看」。顧瑜君說,這就是「五味屋」想做、在做的,帶孩子務農,做些小生意,但要創造追求農村,不是只有自己好,應該還可以思考一個「共好」的經濟價值。

「五味屋」從二手物來看,別人不要的東西如何變成有用更有用的,其實換個角度,讓弱勢孩子學習懂得人家不要可多加利用,當中感受著移情作用,從無用中找出有用,在生活中、學習中甚至在農村中找到價值與主體性,這就是五味屋一直強調「共好」的概念。

(記者王志偉攝)

顧瑜君感嘆,在現代化都市化,其實就是強調競爭,競爭有一個很大的格局,「你贏我或我贏你」,企業開始追求雙贏,但仍然是在過度功利的基礎下去談雙贏,但「共好」不是非得輸贏,「共好」也不是贏的概念,「我做這件事情不只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不是你贏我也贏,概念不一樣,大家很習慣現代化競爭語言跟模式,但不要把錯誤當成不好的事情,從錯中找到可能學習,找出一種可能,才能在這裡生存」。

「我們帶著孩子,人家會說這樣很傻,速度很慢(成果),或許吧,我們要用傻的方法,用看起來不怎麼有效益,就有社福單位來了解時提出疑問,工作人員比例不划算(照顧孩子),其實划算就是一種功利的計算,將本求利,既然說『共好』,就要從自己做起」。

「我舉個例子,我告訴孩子,我們在鄉村做民宿,不是搶別人的生意,我們誠實不降價求客源,我們不提供早餐服務,民宿客人早起就會到鄉村走走,吃早餐消費,讓大家有一種『共好』的概念,這種所謂教育不是在課程中學這個學那個,這是生活裡的教育。」

顧瑜君發現,這個方式真的可行,當民宿客人去吃鄉鎮吃早點,自然地跟別人聊天,店家聊起也會說五味屋的好,久而久之,「我們賺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在生活中有個概念,孩子也懂得感恩,珍惜鄉村裡你我的感覺」。

顧瑜君表示,她也常告訴孩子,環境教育是「生活、生態、生產」三個概念在一起,在鄉村有這種概念,就不會用大量生產,圈地、契做的方式侵襲整個大自然。所以當都市地區成為功利主義時,鄉村就不應該是那種商業概念,應該是把生活、生態、生產進行連結,跟孩子一起去想如何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也照顧土地,這樣我們就有收穫了。

台北城長大、留美的顧瑜君,移居花蓮已將邁入二十個年頭,早就以在地人自居,成為道地的花蓮
人了。她成立「五味屋」感動自己也感動許多人。(記者王志偉攝)

「其實我們一天到要求政府趕緊城鄉發展,哀怨著地方沒有產業、缺乏商機,但產業來了誰獲利呢?好像看起來我有工作,但是8小時被一個資本家買去的生命跟時間,真的可以讓地方更好嗎?」

顧瑜君表示,換個角度,如果在鄉村有「共好」的經濟,我們的產業結構就會產生不同樣貌,「這個東西不可能是政府或企業來做,我們就用別人眼裡沒有競爭力的孩子來做,不競爭的競爭,可以做出什麼,我們能活出什麼東西!」

「有一點像賭注,五味屋如果有一個未來,可能不會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如果將來要往上起高樓,我們是打一個基礎,台灣四五十年發展掏空了農村,再來產業東移,這個思維模式一定要從教育底部改變。」

五味屋成立8年,這些年來照顧、陪伴著這些孩子,擁有的不是金錢,我們「賺」到的是,孩子思考邏輯思緒清楚許多,也會問問題,會說「這樣真的好嗎」?顧瑜君舉例,有一次孩子參加活動,看到一個工程圍籬,公告這裡要蓋大飯店,但孩子卻聊著說「這樣的東西好像在台北很好,在花蓮真的好嗎?那我們花蓮不就愈來愈像台北」…,「我聽了孩子對話很欣慰,要珍惜當下的好」,這也顯示鄉村孩子特性出來了,有自信,知道自己家鄉的好,會學習一起珍惜。

在都市化的社會,高樓比比皆是,比較沒有「家鄉」的概念,但是鄉村不是這樣,顧瑜君表示,「五味屋」給孩子一種「我生活地方是一個驕傲」,說真的,「我以前可能不覺得豐田怎樣,但現在大家說豐田不錯!」就是這種與家鄉共榮,「我們的孩子或許沒辦法當醫生,但我會驕傲地說我是哪來的,會受到別人肯定,也更加肯定自我,肯定家鄉」。

「我們的目標是兩代,願意認同這樣的價值,這種『共好』的未來,我相信台灣的鄉村會有不同的可能」,顧瑜君看著「五味屋」,臉上盡是充滿著自信…

假日,來自他縣市都市孩子來拜訪五味屋,學習著鄉村的一種態度,顧瑜君與在地孩子習慣樂當
「導遊」,說著豐田的好。(記者王志偉攝)

【台灣的母親系列專題】
《台灣的母親專題一》台灣民主媽媽 田孟淑
《台灣的母親專題二》棄嬰媽媽 解慧珍
《台灣的母親專題三》菊島護士媽媽 鄭明滿
《台灣的母親專題四》老孩子的媽媽 郭宇心
《台灣的母親專題六》巴掌仙子媽媽 許瓊心、張瑞幸

原登載於民報​2016-05-11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