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那一年的這一天】2013.4.10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辭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那一年的這一天】2013.4.10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辭世

2017-04-10 08:00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於2013年4月10日去世。圖/取自wikipedia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於2013年4月10日去世。圖/取自wikipedia

拜試管嬰兒技術之賜,人類開啟全然不同的生殖經驗。試管嬰兒技術的開創者、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自1978年成功「催生」出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後,試管嬰兒技術至今帶來約600萬個新生命。愛德華茲因此成就獲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2013年4月10日這一天,他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愛德華茲1925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服滿兵役後進入威爾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學習「生物學」,1955年獲博士學位,論文內容為小鼠胚胎發育。1958年成為英國國立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始進行人類授精過程的相關研究。

1963年,愛德華茲在英國劍橋大學任職,1968年起,愛德華茲與英國婦產科醫師史戴普脫(Patrick Steptoe)聯手研發試管嬰兒技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術。1969年首度在試管中培養出第一個人類體外受精卵,植回母體卻無法分裂發育。隨著技術不斷精進, 1978年7月25日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露薏絲.布朗(Louise Joy Brown)成功在英國誕生。

愛德華茲與史戴普脫1980年在劍橋大學共同創立「波恩霍爾診所」,是全球第一個運用試管嬰兒技術協助不孕夫婦的治療中心。他們所開創的試管嬰兒技術,影響至為深遠,為無數不孕症夫妻帶來無窮希望。

所謂的試管嬰兒技術,是把卵和精子取出,在體外的培養皿受孕後,培養分裂成胚胎後再植入子宮。因為生命的起源在體外,所以稱做「體外受孕」,俗稱「試管嬰兒」。

起初愛德華茲與史戴普托的合作遭遇多方阻撓,政府單位不願補助經費,擔心他們培育出「科學怪物」;宗教界、媒體也批判試管嬰兒違反自然法則;學術界更發出質疑聲浪,懷疑試管嬰兒是否能跟正常人一般健康。

40年來,試管嬰兒技術日益成熟,從一開始被視為詛咒、違反自然,到現在成為挽救人口減少的利器,日本大力推行婦女進行人工生殖,以減少人口老化衰退問題。以色列、丹麥等國也全額補助人工生殖做為人口政策。1990年, 全球大約僅有9.5萬名試管嬰兒,2000年增加到接近100萬,2010年約300萬,如今倍增至600萬,成長幅度驚人。

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露薏絲已晉升為母親,她於2006年自然受孕生下兒子,證明試管嬰兒也跟其他人一樣健康,並能夠孕育後代。

台灣的第一個試管嬰兒則是在1984年7月誕生。1983年、當時30歲的婦人張淑惠已結婚6年半仍然沒有生育,到台北榮總就醫,由台北榮總派至美國學習人工生殖技術的婦產部家庭計劃科主任張昇平醫師,發現她的輸卵管阻塞,建議接受試管受精,歷經打排卵針、取卵、胚胎培養及植入子宮等過程,幸運一次就成功,隔年4月生下「張小弟」。

這是歷史一刻,不只國內媒體、也登上國際媒體的版面。由於日本首例試管寶寶在一歲大時不幸夭折,「張小弟」成為亞洲「最資深」的試管嬰兒。2015年,「張小弟」成功孕育出下一代,升格為人父,證明這些「人工生殖」的世代,還是可以回歸到「自然繁衍」的軌道上。

台灣第一位、也是亞洲最「資深」的試管嬰兒「張小弟」,登上國內外各大媒體。圖/張昇平醫師提供、郭文宏翻攝

2010年,愛德華茲因IVF技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當時負責評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表示:「愛德華茲的成就在於找出治療不孕方法,目前全球大多數民眾,有超過10%的夫婦深受其苦。」並盛讚:「華德華茲的貢獻為現代醫學樹立里程碑。」2011年,華德華茲因傑出成就,獲英國女王授予爵士爵位。

2013年4月10日,愛德華茲因病在英國去世,享年87歲。劍橋大學發表聲明指出:「他的家人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宣布,羅伯特・愛德華茲爵士、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試管技術的聯合創始人,在睡眠中平靜地離世。」

曾赴劍橋大學深造、是愛德華茲唯一台灣學生的成大醫院前婦產部主任許朝欽,在當時也著文懷念恩師。他於文中提到,「教授常拍著我的肩膀,說過『孩子,專心一致以及細心思考研究是最重要的,必會有所得』…教授是位仁慈的長者。」

許朝欽眼中的愛德華茲教授研究成果絕不藏私,必將之形諸文字,並公諸於世以利全人類。因而領銜率先成立歐洲生育醫學會,創立《人類生育》以及《生殖生物醫學線上》等國際一流刊物,學者均以能於此刊物發表為極高榮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