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川普外交政策的兩條路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川普外交政策的兩條路徑

2017-02-24 08:24
雖然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許多不同於美國以往的外交政策路徑,但上任之後,似乎又逐漸走回傳統外交老路。圖/Jim Mattis@flickr(CC2.0)
雖然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許多不同於美國以往的外交政策路徑,但上任之後,似乎又逐漸走回傳統外交老路。圖/Jim Mattis@flickr(CC2.0)

經過一個月的白宮菜鳥總統生活,美國總統川普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逐步摸索對外政策的節奏和方向。他先是捅了個穆斯林禁令風波,遭地方法院駁回,被迫將進行修正。再來是送走了史上最短命的國家安全顧問佛林,因為後者在政權交接期間涉及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進行違法電話密商。其他較引起國際關切的外交政策包括正式宣布美國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重申要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及暗示美國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議題可能不會延續過往的「兩國論」政策立場等。

川普在去年12月2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之後引發是否調整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爭議,他也在今年2月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電話會談之後,承諾「應習近平要求」信守「一中政策」,風波暫時回歸原點。

川普外交政策未完全清晰

在這一個月中,川普也在華府接待了包括英國首相梅依、日本首相安倍、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和以色列總理納唐亞胡等四位國家領袖。其中特別是安倍部份,川普不僅與他會面,還邀請他共乘空軍一號前往佛羅里達川普渡假飯店一起打小白球。兩人會後的聯合聲明也明載美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釣魚台(尖閣列島)具有行政管轄權,也建立起美國副總統潘斯與日本副首相麻生的固定對話機制。安倍則是回報川普大筆的日本投資美國計劃。

從目前態勢加以檢視,川普整體外交政策走向仍未完全清晰,但隨著國務卿提勒森和國防部長馬提斯等人上任,以及確定現任陸軍中將麥馬斯特為白宮新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後,慢慢開始在傳統外交議題上走回歐巴馬時代既有的路徑,產生若干較令外界放心的成果。

很明顯地,川普將外交政策施政方針切割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和他競選主要政見有關係者,如前述TPP和NAFTA,以及嚴格限制移民入境等措施,因為貿易和國家安全是川普當選最重要的主要訴求,他宣誓要替美國勞工打造更多工作機會,確保邊境和國內安全。因此包括美國車廠福特、日本豐田主動表明將部分生產線留在境內。日本軟銀孫正義、台灣鴻海郭台銘等企業加碼投資美國。就連安倍訪美為了贏得川普的熱情接待也得帶著大筆投資「伴手禮」。這類與國家安全及經貿事務有關的對外政策,縱使仍有爭議,川普仍堅持推動。

美國透過國防部長出訪與出動航母 向盟邦宣示路線不變 

但近期川普先後派出國防部長馬提斯訪問日、韓,並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部長會議,這位備受川普敬重的退役四星上將向美國歐洲盟邦保證美國的安全承諾。接著副總統潘斯也訪問德國參加年度慕尼黑安全會議,同樣重申馬提斯的立場,只不過兩人也都異口同聲要求北約成員國必須提高軍費,這也算是呼應選前川普對北約的批評。此外國務卿提勒斯首次出訪則是在德國波昂參加G20外長會議,他也擔保美國外交政策有延續性。

儘管白宮內部的決策與人事紛紛擾擾,但在主要國安團隊就位,並進行亞洲和歐洲出訪之後,潘斯、馬提斯和提勒斯的聯手出擊和發言保證,形同向美國的安全同盟宣示未來外交與軍事政策只會採取更堅定的路線。若再加上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19日駛入南海,美軍透露可能將在爭議海域駛入中國人工島 12 海里範圍內。此舉是川普上任後,美軍第一次進入南海,也引發中國外交部警告。

川普政府的軍事動作,很可能與中國軍方及央視16日高調報導南海艦隊在南海進行聯合防空作戰演練有關。中媒還形容此舉是「枕戈以待美航母」,此舉針對美軍航母進入南海巡弋意圖明顯。

美國的一中政策與對俄立場 都將回歸原有外交軌道

但軍事上對中國有強勢的展現,外交上卻又拉回既有政策基調。例如提勒斯在國會任命同意審查提出的政策說明報告中就重申美國對兩岸既有的「一個中國政策」,也明示絕對不會將台灣作為談判的籌碼。這也鋪陳了隨後「川習通電」回到「一中政策」的轉折。此外,即使川普個人對改善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情有獨鍾,但一來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事件加深外界對川普和俄國過從甚密的質疑,二來從國務卿到國防部長、再到新任國家安全顧問都同聲表示不能輕率解除對俄國的經濟禁運。可見在美俄關係上也是重回原有的外交軌道。

綜合上述,現階段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處於兩條路線的拉扯之間,但顯然官僚體系的力量逐漸上揚,也在若干議題上產生約制川普的效果。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