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AI+水產業將顛覆傳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AI+水產業將顛覆傳統

 2020-03-06 15:19
各國正積極尋求提升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列入國家經濟發展重要項目,而人工智慧(AI)正扮演關鍵角色。未來AI+水產業將存在大商機,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參與。示意圖/Wikimedia Commons@Narek75
各國正積極尋求提升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列入國家經濟發展重要項目,而人工智慧(AI)正扮演關鍵角色。未來AI+水產業將存在大商機,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參與。示意圖/Wikimedia Commons@Narek75

水產是人類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隨著人口增加以及經濟成長可支配所得增加,全球漁產品消費數量及金額持續增加,漁產品在人類動物性蛋白質供應上,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腳色,成為全球重要的貿易商品,每年貿易額高達1659億美元,漁產品已成為許多國家如泰國、印度、越南、印尼、 台灣、挪威、智利等重要的外匯來源。為順應國際趨勢,開拓更多更大的外銷市場,各國正積極尋求提升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並列入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而人工智慧(AI)正扮演關鍵角色。

水產養殖長期以來依靠養殖業者在飼料或疾病預測等領域的直覺和經驗來經營,風險相當大。如今,各國政府透過與民間企業合作,透過AI將對傳統養殖模式進行顛覆性的改革,前景可期。謹簡介如下:

印度水產養殖技術初創公司Aquaconnect 開發了一套移動應用程序FarmMOJO,透過調節飼料投入,早期疾病預測,及時採取行動並降低運營成本,來幫助農民獲得最大的效率(希望每個蝦池可以提高5%利潤),也可以透過提供,從池塘準備到整個週期的投入,以及收穫後與本地市場和出口商的信息。

運用AI創新養殖及行銷

日本企業則大量運用人工智慧(AI)等尖端技術,來提高鮮魚價值水產品,例如日本食研公司與近畿大學水産養殖種苗中心共同開出養殖魚「熟成」技術;日本和新加坡的水產養殖技術公司Umitron Cell推出可以遠程控制的智慧餵魚器,節省餌料浪費;BLANCTEC INTERNATIONAL企業,則利用原有的擁有製冰造雪技術成功開發出可以輕鬆給鮮魚「放血」來提升口味,該技術正擴大運用領域;另日本ABI公司運用細胞存活技術(Cells Alive System;CAS),來保持農漁產品從原產地到用戶過程原本的新鮮度等等,給水產養殖及行銷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中國大陸繼「深藍一號」後,進一步透過養殖、能源、管理平台一體化和投餌、補光、補氣智能化設計,成功推出「深藍2號」深海箱網,可實現無人值守,完全實現智能化管理,養殖容積是「深藍1號」網箱網的三倍,達15萬立方米,可養殖近百萬尾三文魚。目前「深藍一號」已進入實地養殖階段,將顛覆傳統養殖模式。

挪威不僅推出了AquaCloud2.0平台,該平台是由NCE海鮮創新集群,Mowi,Lerøy海鮮集團,Grieg海鮮和Salmar共同發起。該智能系統目前分為感應器數據,環境數據和魚類健康數據三個部分,目的在幫助養殖户和研究人員處理相關疾病,預測並能預防疾病的生長,以減少對藥品的依賴程度,從而提高養殖效益;嘉吉(Cargill)公司也透過面部識別技術,為數百萬條魚建立醫療記錄,並設法去除致命的寄生性海虱,降低鮭魚養殖的損失。

其他如觀察科技有限公司(Observe Technologies),則致力於建立一個開創性的人工AI平台,當養殖池有任何異常或需要調整投餵量時,AI會立即警告養殖戶,藉此協助水產養殖業者,做好養殖場適切管理,將水產養殖過程從一門「藝術」轉變為一門「科學」。

隨著研發技術飛速進展,人工智慧與水產業協作已指日可待,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的出現將為全球GPD帶來額外14%的提升,相當於15.7兆美元的成長,其中水產領域也是重要的運用範疇,可預期未來AI+水產業將存在大商機,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參與。台灣雖有多家IT企業投入智慧型養殖生產模式研發,但是範疇及規模遠不及國外大企業,想繼續維持在國際水產品供應鏈上的地位,除了應該找出台灣發展優勢外,在人才培育、研發經費投入以及相關民間獎勵措施等,都需加把勁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